東羅馬帝國(十三):查士丁尼一世2④汪達爾戰爭汪達爾人是哥特人的一支,他們在蠻族入侵期間經過長期遷徙后在非洲北部基本上相當于今天的突尼斯的地區建立了一個附屬羅馬帝國的王國。當時汪達爾人的國王希德里希信奉基督教的阿里烏教派,但他并不反對東羅馬帝國的天主教,他被推翻后葛利麥當了國王,查士丁尼一世要求恢復希德里希的王位但被拒絕,因此他決定對汪達人進行一次懲罰性進攻。后來因為一開始的進攻非常容易得逞這場戰爭才演變為一場征服戰。 貝利薩留于533年帶領著一支僅一萬五千人的部隊進入汪達爾王國,同年9月15日他就占領了迦太基。葛利麥被俘。汪達爾人沒有想到東羅馬帝國真的會派兵來攻打,因此他們許多軍隊當時正在薩丁島鎮壓當地的一次暴動。貝利薩留押著葛利麥凱旋回到君士坦丁堡。此后東羅馬帝國在北非還經常與柏柏爾人作戰,當地的駐軍也有過幾次叛變,但總地來說一直到698年北非屬于拜占庭。 汪達爾戰爭(英語:VandalicWars)是于公元533-534年發生在今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東部地區的戰爭。戰爭雙方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汪達爾-阿蘭王國。這是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及其麾下猛將貝利撒留進行對原羅馬帝國西部領土再征服的第一戰,戰爭進展很快,結果汪達爾-阿蘭王國滅亡,東羅馬帝國恢復了其在北非的統治。 公元4-6世紀歐洲民族大遷徙中的一支汪達爾人和阿蘭人聯合,于409年從高盧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今西班牙),但在426年被西哥特王國入侵打敗,且國王被殺死之后就打算將國家搬遷到北非,并于429年受當時羅馬帝國非洲行省將軍Bonifacius的邀請從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當時的Bonifacius打算利用汪達爾-阿蘭人來達到他脫離羅馬帝國而獨立的目的,但是后來他重歸羅馬帝國,試圖控制這些汪達爾人,但是沒能成功。Bonifacius去世之后,汪達爾-阿蘭人迅速發展了自己的勢力,并于439年攻陷迦太基,建立了汪達爾-阿蘭王國。汪達爾人建立起了強大的海軍,并占領了西西里島,撒丁島,科西嘉島和巴利阿里群島。455年6月2日,他們甚至殺掠了羅馬。并擊退了東羅馬的一次征伐,迫使東羅馬承認汪達爾-阿蘭王國,而汪達爾人則承認東羅馬帝國的宗主地位。之后兩者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期直到查士丁尼一世成為東羅馬帝國皇帝。 查士丁尼繼位之前就把恢復羅馬帝國在西部的領土作為奮斗目標。為此,532年查士丁尼不惜花重金和波斯簽訂停戰協定。汪達爾人上層中的矛盾為他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機會。當時的汪達爾-阿蘭國國王希爾德里克推行的是親羅馬的政策,同時在宗教上扶持天主教而與傳統的汪達爾人崇奉基督教異端阿里烏教派的宗教政策向抵觸,汪達爾人對此非常不滿。由于對當地摩爾人作戰的失利,530年,不滿希爾德里克扶植天主教的王族成員乘機率眾發動政變,將希爾德里克廢黜并投入監獄。王位由他的堂弟蓋利默(Gelimer,530–534年在位)繼承。查士丁尼為此要求汪達爾人恢復希爾德里克的王位,但是被拒絕。查士丁尼借此發動了對汪達爾-阿蘭王國的戰爭。 貝利撒留被查士丁尼任命為遠征汪達爾-阿蘭王國的統帥,宦官所羅門為隨軍參謀長,與他同行的還有東羅馬帝國歷史學家Caesarea的Procopius,他當時是貝利撒留的隨軍秘書,記錄了這場戰爭。在查士丁尼提出發動這場遠征時,君士坦丁堡宮廷中的大多數人并不贊成,查士丁尼最終還是力排眾議,但是他給貝利撒留的軍隊僅有1萬6千人(其中包括包括約1萬步兵,5千騎兵,600名赫盧利騎兵,400名匈族騎兵弓箭手)。在軍隊進發前,查士丁尼得到了意大利的東哥特王國的合作的保證,允許東羅馬軍隊使用其控制的西西里島,在那里補充食品和淡水。 而另一邊,蓋利默正面臨著兩場叛亂。特里波利塔尼亞的叛亂得到了東羅馬軍隊的援助,并且成為其進攻汪達爾-阿蘭王國的一個跳板。蓋利默更擔心在撒丁島發生的叛亂,他立即派遣他的弟弟特薩松率領120艘戰船以及一支5千人的部隊去鎮壓。因此當東羅馬的軍隊到達西西里時,大部分的汪達爾艦隊早已派往撒丁島,這為貝利撒留在北非登陸提供了絕佳機會。 533年9月9日,東羅馬部隊在北非的卡普特瓦達(今日的拉斯卡布迪亞)登陸,之后貝利撒留率軍向汪達爾人的首都迦太基進發。此時,蓋利默則處死了希爾德里克,并把他的部隊派往十里(Ad Decimum),他打算在這里伏擊羅馬部隊。他先派弟弟阿馬塔斯去阻止貝利撒留的前進,同時命令他的侄子吉巴蒙德則率領2千人進攻羅馬人的左翼,蓋利默自己從羅馬人后方進攻,來形成圍攻之勢。但是這一計劃并未成功。9月13日,阿馬塔斯先期來到作戰地點,在偵察地形之時被羅馬的先頭部隊殺死。而吉巴蒙德的軍隊被東羅馬的一支600人的匈奴雇傭騎兵攔截后擊敗。但蓋利默卻沒有收到以上消息,繼續前進到十里,并和羅馬軍隊作戰,甚至一度打亂東羅馬部隊的陣型,但是當他看到他弟弟阿瑪塔斯的尸體時,驚慌失措。貝利撒留利用這一機會擊敗了汪達爾人。 當蓋利默從悲痛中醒過來后,帶領他的部隊向西邊的努米迪亞撤退。貝利撒留于9月15日奪取了殘破的迦太基城,進城之后他下令修繕迦太基的城墻以防蓋利默的反攻,同時嚴明軍紀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支持。蓋利默則召回了前去鎮壓撒丁島暴動的弟弟查宗。當軍力得到了增強,蓋利默下令向迦太基發動反攻,他在圍城的同時,一方面切斷城內食品供應,另一方面則派遣親信潛入迦太基試圖收買貝利撒留的匈奴雇傭兵。當貝利撒留得知這一情況后,決定把這場戰爭徹底結束。兩支軍隊于12月中旬在特里卡麥倫作戰,由于大批步兵尚未到達,東羅馬的騎兵成為決定戰局勝敗的關鍵。東羅馬軍隊擊敗了汪達爾人,并殺死了查宗,蓋利默因此無心戀戰,逃入帕布亞山(Pappua)中。東羅馬軍隊乘勢占領了汪達爾人的大批領土,蓋利默見大勢已去,于534年3月向貝利撒留投降。 東羅馬帝國收復了原羅馬帝國的北非領土,汪達爾人在北非和地中海的統治被終結,東羅馬帝國重新恢復了對北非的統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