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會南昌,自古就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地,2000多年的建城史,為這座城市留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然而大多數游客來到南昌,只是把目的地集中在市區的滕王閣和繩金塔,卻忽視了市區周邊的很多古村古鎮,這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位于安義縣境內的“安義千年古村群”。 “安義千年古村群”由相距不到300米的羅田、京臺、水南三大自然村落組成,三座古村呈鼎足之勢,古巷古宅相通構連,規模宏大,木雕、石雕古樸精美,大多數仍保存完好,置身其中,猶如置身于民俗藝術博物館,被譽為贛商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以文化內涵厚重而著稱的羅田村,是安義古村群的成員之一和核心景區,其建村史可追溯至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據記載,羅田村的先祖是祝融帝的后裔黃克昌,他為避戰亂,于晚唐廣明元年(880年)由湖北蘄州羅田遷徙至此,故得名“羅田”。 作為江夏黃姓一支的血緣村落,當地2000位村民均為黃姓,千百年來古村商賈云集,盛極一時,當地民謠有云:“小小安義縣,大大羅田黃。”足見羅田黃家名聲之大。如今的古村雖然沒有了昔日的繁華,但一些老店還在經營,麻石板道上的古車轍仍清晰可見,給人一種追古懷今、浮想聯翩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村莊至今仍保留著千年前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統,山上水庫里的水沿水渠從村落的上端貫通整個村落,街邊被麻石板覆蓋的溝渠縱橫交錯,用以排流各家各戶的生活污水和雨水,高效環保地展示了古人的聰明智慧,古村也因此有著“雨天不濕繡花鞋”之說。 羅田村還有著“長壽村”的美譽,在村里現存的十幾眼古井中,開挖于唐代的壽康井,是建村以來的第一眼水井。該井深12米多,水質甘冽,終年不涸,至今仍被周邊居民當作生活用水的水源,據說喝了這井水的村民都很長壽,因此得名“壽康井”。 值得一提的是,羅田村至今還實行著中國最古老的里甲戶籍管理制度,古村共有十甲,每一甲都有本甲的香火堂、水井等公共設施。“六甲香火堂”就是村里十個香火堂中的一個,堂里的族譜由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親自作序,序中盛贊了“黃氏詩書澤長,禮遜之風遠也”。 在古村現存的44幢明清古建筑中,由黃氏第27世孫黃秉童在清乾隆年間建成的“世大夫第”,是整個安義古村群規模最大、建筑技藝最精湛的古建筑群。相傳當年黃秉童由于經商誠實守信,被乾隆皇帝賞賜五品官位,而“大夫”是指五品以上的官位,因此黃宅得名“世大夫第”。 在“世大夫第”建筑群后的小山坡上,栽種著一棵南昌最大、最古老的千年香樟樹。該樹直徑3米,圍徑10米,相傳是羅田村始祖黃克昌來到羅田第一年所栽,一千多年來,這株唐代古樟始終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庇護著羅田村生生不息、平安吉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