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韓國兩大巨頭不約而同宣布推遲811的進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去年,SK創新宣布將在今年年8月推出NCM811電池,并應用于起亞Niro,隨后不久,LG化學也宣稱將在今年推出811電池,然而最近的消息是,兩家巨頭紛紛宣布推遲了811應用進程。 LG化學表示,今年將只生產用于電動公交車的圓柱形NCM 811電池。SK創新也證實將延遲推出用于電動汽車的NCM 811電池,起亞Niro EV將不會采用NCM 811電池,其NCM 811電池將在明年推出,用于電動梅賽德斯SUV。 為什么推遲?811全面替代622不是件容易的事 事實上,LG化學在811上的策略一直偏保守,從技術層面來看,LG化學NCM811在圓柱上應用的基本問題已經解決,但在方形、軟包電池上仍存在諸多問題,所以目前LG化學811電池主要是圓柱形,且僅在較小業務范圍的電動客車上測試。目前,其軟包電池還是以622型為主,未來計劃在軟包電池上引入712型,預計會在兩到三年內進行大規模生產。 同樣,三星SDI也僅在小型電池中使用了NCM811,同時三星SDI也在全力開發NCA電池。 縱觀國內,包括容百鋰電、長遠鋰科、億緯鋰能、鵬輝能源、國軒高科等企業都已完成了811的技術儲備,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應用上都比較謹慎,目前還處在觀望狀態。 如今韓國兩大巨頭不約而同宣布推遲811的進展,雖然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因為811全面替代622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材料端,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811全面取代622需要慎重,一方面,811材料的結構特征決定了其熱穩定性和循環劣勢,811材料存在首次充放電效率低、循環過程衰減快,倍率性能差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規模應用。另一方面,811的化學特性決定了其在涂布等方面加工困難。 在應用端,億緯鋰能技術部何巍博士向鋰電大數據表示,比起523和622,811對電解液更敏感,需要開發專用的電解液配套,隔膜方面,原來用基膜,811得用陶瓷隔膜,另外811對生產環境控制也更為嚴格。這意味著,811要大規模起量,相應的制造設備、配套材料得先發展起來。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高鎳811材料本身的特性,導致其存在安全問題。 別讓安全成為電池的阿克琉斯之踵 長遠鋰科副總經理魯耀輝曾向鋰電大數據表示,鎳比例越高,整個正極材料的熱穩定性就越差,在遇到高溫、外力沖擊等情況,高鎳電池會存在安全隱患。他認為,比起成本、能量密度這些數據,安全才第一位的。汽車不像消費類產品,它的安全性影響太大了,出了安全事故對企業、對行業的打擊會非常大,所以越是大企業越不敢冒險。 如果一味追求能量密度而舍棄安全,只會得不償失。特斯拉與松下的電池技術一直處于行業前列,但也被批評過于激進,盡管擁有最好的電池安全管理技術,也很難保證電池完全不出問題。 今年5月,瑞士也出現了一起特斯拉撞擊起火事故,駕駛員當場死亡。雖然說說高速撞擊是事故的主因,但電池起火卻讓事故的嚴重性進一步加大。 雖然特斯拉用的是NCA而不是NCM811,但激進的技術帶來的安全風險是一樣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也對目前一味強調能量密度的現狀表示擔憂,他表示,企業為了獲得補貼,在產品研發中把能量密度放在首要位置。為提高能量密度,三元電池正極材料體系正在由111、523向622、811材料體系邁進,通過增加鎳含量以提高電壓,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熱失控風險加大,電池安全性風險不斷增大。他認為,應堅持“用好成熟的、安全性高的電池”的原則,發展安全節能的電動汽車。 結語 NCM811材料因為具有容量高、價格低等優勢,在電池向高能量密度方向發展、動力電池企業降成本壓力巨大的背景下,行業認為高鎳直接跳過622,2018年被認為是高鎳811發展的元年。 但是,NCM811在安全性、循環、熱穩定等方面還需優化,同時,應用端在原材料供應、產業鏈配套、生產環境控制等方面也需要協同發展,基于成本、安全、產業鏈供應、下游客戶需求等考量,目前對于大規模導入811還應謹慎。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高鎳811是固然是未來發展的主流技術路線,但導入也不能操之過急,需一步一個腳印,待811技術成熟、產業配套完善,屆時將更能發揮811的優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