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影片中,八歲的伊桑,他的所有功課和考試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被老師點名朗讀課文他不會就亂讀一通,被轟到教室外就有用舌頭舔墻,上體育課永遠跟同學們的步伐不一樣,種種行為讓老師們不理解他,經常讓他罰站在門口,讓家長把他送去特殊學校。父親呵斥、打罵他,同學們瞧不起他,說他是個傻瓜,只有母親一如既往地愛他和關心他。但只有一個人的關愛是不夠的,他變得沉默,不再和任何人說話,他自我封閉了。 但法國藝術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伊桑不再對任何事情感興趣,甚至到了絕望的邊緣,美術老師尼庫,他發現伊桑是個充滿了奇思妙想的孩子,他喜歡天空、白云、小鳥和河流,甚至可以非常專注地注視小水坑,欣賞被人踩出水的紋路,他畫出來的世界充滿了驚喜。尼庫老師翻閱和分析他的作業本、考試卷,漸漸地尼庫老師明白了,伊桑寫的字母和數字是鏡像字,他把正確的字都寫成反向,同一個詞在一夜之間有不同的拼寫,相似的字也會混淆......這些并不是普通的錯誤,一切皆因他是一個有讀寫障礙的孩子。尼庫老師說服了校長自己親自教他文化課,而這位老師采用不一樣的教法,用畫畫和迷宮等適合伊桑的方式讓他學會了文化課的知識,從此他不懼怕學習,重新樹立了自信心,同時也保留了對世界的好奇心和豐富想象力,在繪畫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圖片來源于網絡) 許多家長都會在想:為什么我的孩子出現這么多“奇怪的行為”?為什么他要這么“調皮”?但是也許這是因為我們都沒能像伊桑的美術老師一樣去真正理解“伊桑們”的困難。在伊桑身上,其實許多行為表現都和五大感覺失調有關,這就是感覺統合失調。比如,伊桑課堂無法集中精神,喜歡看馬路上的雨水紋路和水坑,用舌頭舔墻,這是因為孩子的視覺和口部觸覺都沒有充分滿足,低下,非常尋求。 人體神經系統通過緊密連接的神經細胞和神經線路形成一張網,遍布全身,而感覺是一種能量,它激活神經細胞,啟動神經系統活動。就像我們讀書,首先我們因為地心引力穩坐于桌子前面(前庭覺),然后光波刺激眼睛的神經細胞,啟動了腦部相關的感覺處理程序,于是,我們自身通過拿著書(本體覺),看(視覺),翻(觸覺)等一系列感覺信息的傳入,再由大腦這個感覺加工處理器整合,才完成了看書這一件事,而這就是一個感覺統合過程。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里,當胎兒大腦開始感受媽媽的運動時,便開始在媽媽子宮內發展感覺統合功能。而在出生后,孩子接收了更多來自外界環境的感覺信息,比如光亮、空氣中的水分、聲音、不同質地的衣物等,感覺信息和孩子自身對外界的好奇心促使動機的產生,孩子伸手去抓去拿,這都是感覺統合發展的表現,同時這也在強化感覺信息通路,為發展更高級的技能打下基礎。運動發育由此而來,幼兒期,孩子從爬行到站立,或行走;學齡前期,孩子在玩耍中有大量的感覺統合過程,孩子組織身體的感覺和重力的感覺,并結合光和聲;學齡期,課堂的閱讀需要統合來自雙眼的視覺、眼部和頸部肌肉的感覺、以及來自內耳的特殊器官的感覺(地球的感覺)。進行體育運動時他們需要非常良好的整合身體和重力感覺的功能,他們協調流暢地完成運動活動。感覺統合與孩子成長的每時每刻都相關聯。 (圖片來源于網絡) 感統失調的孩子們,就像伊桑一樣,神經和肌肉的功能正常,但大腦卻無法把它們整合起來,無法整合來自眼睛、耳朵、手和身體的感覺信息,他們可以看、聽或感受事物,但不能做出適應性反應而出現了各種學習困難。就像有些“伊桑們”只喜歡做固定的事,不愿意被別人改變破壞一樣,沒有良好的適應性反應,導致他們自己更喜歡用單一固定的方式進行游戲,難以發展社交,不會與人分享;有的很少看人,不懂得如何與人交流,與媽媽也很少眼神對視,但對一些能旋轉流動的事物卻格外喜歡,可以聚精會神地看很長時間;有的在教室里沒辦法守秩序專心聽課、寫字和閱讀,交給他們的活,或是學習任務上他們往往更難較好完成,甚至非常容易大發脾氣。而這相比其他普通孩子,“伊桑們”會更難帶,更容易惹事生非,讓家長們非常苦惱。 這種時候,外界會急于給“伊桑們”套上“自閉癥”或“孤獨癥譜系障礙”、“多動癥”、“注意力缺陷障礙”等等標簽。老師們和家長們又該如何去正視這些標簽,解決“伊桑們”的煩惱呢?我們可以從癥狀上出發,不拘泥以此類標簽,采用感覺統合療法去解決問題之根本。家長們或許有猜疑,在懷疑感統統合療法的療效,但早在2019年由Sarah A Schoen博士發表的一篇關于感覺統合療法對自閉癥兒童療效系統性回歸分析中就有明確指出,正確的感覺統合療法對自閉癥兒童干預的積極作用,他選錄了三篇有關“孤獨癥譜系障礙”“感覺統合療法”的文章進行整理總結,將感覺統合療法分別與“集體療法(社交技能培訓,溝通培訓,運動活動和親子活動)”“精細運動訓練”“常規護理”進行對比驗證,來進一步肯定感統療法的有效性。 感覺統合失調,不像麻疹、骨折一樣一目了然,由感統失調所產生的學習困難,社交障礙,行為問題令人不可思議。但正確的感覺統合療法卻能神奇的讓孩子們更好的感知這個世界,以更好的方式處理日常生活信息。但感統問題不能孤立地分析,我們觀察孩子,自然玩耍時候是什么樣的,按標準化的量表測試時表現又會是什么樣的,都是通過這些方式去努力判斷他們大腦功能水平。只有經過培訓的人才能觀察到正常感統功能和異常感統功能之間的細微差別。對于孩子的種種困難,感覺統合理論和專業治療師的技術將會讓孩子的這些困難迎刃而解。 參考資料: · Sarah A. Schoen , Shelly J. Lane, Zoe Mailloux等.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yres Sensory Integration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J]. Autism Research 12: 6–19, 2019.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Child》by A. Jean Ayres, Ph.D. 作者:謝杉敏 胡小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