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選擇場址并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是豬場建設的關鍵。合理的規劃和布局,要求既方便生產管理,又為嚴格執行防疫制度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1.豬場場址的選擇 場址選擇應根據豬場的性質、規模和任務,考慮場地的地形、地勢、水源、當地氣候等自然條件,同時考慮飼料及能源供應、交通運輸、產品銷售與周圍工廠、居民點的距離等社會條件,綜合分析。 (1)地形地勢:豬場應選擇在地勢較高、干燥、平坦、背風向陽、有緩坡的地方。地勢較高有利于排除場內雨水和污水,有利于保持圈舍干燥、環境衛生及夏季通風。背風可以避免或減少冬季西北風對豬群的侵襲。向陽可以充分利用太陽光,增加豬舍的采光面積。 豬場地形要求開闊整齊,有足夠面積。豬場生產面積一般可按繁殖母豬每頭45~50米2或商品育肥豬每頭3~4米2考慮,豬場生活區、行政管理區、隔離區另行考慮,并須留有發展余地。新建豬場不宜在發生過疾病的舊場基礎上重建,以防舊病復發。 (2)水質水源:豬場因需水量較大,需要有豐富的水源。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的衛生標準。 (3)土壤:豬場土壤要求透氣性好,易滲水,熱量大,這樣可抑制微生物、寄生蟲和蚊蠅的滋生,并可使場區晝夜溫差較小。 (4)能源、交通: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規模豬場,機電設備較為完善,需要有足夠的電力,才能確保養豬生產正常運行。豬場的飼料和商品豬等的進出量較大,故豬場應建在交通比較方便的地區,但應避開交通主要干道。 2.豬場的布局 豬場的布局規劃應從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節約用地等方面考慮。生產區、生活區、生產管理區要分區設置。場內運送飼料和污糞的道路,做到分道而行。場內要留有足夠綠化區,以凈化自身的小環境。 豬舍的合理布局,要根據豬的不同生長時期的生理特點與其對環境的不同要求確定。公豬舍、空懷母豬舍以半敞式帶運動場的形式為好;妊娠母豬舍應以有窗封閉式較好,分娩豬舍和保育仔豬舍為有窗封閉式,并備有夏季防暑、冬季保溫設備;生長肥育豬舍以有窗封閉式較好。 3.豬舍設計與建筑 豬對冷、熱、干、濕等環境因素的忍耐性較差,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才能發揮豬的高產能力,達到產仔多、哺育率高、增重快、耗料少、效益高的目的。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溫差很大,要因地制宜地設計建筑各類豬舍。黃河以南地區以防潮隔熱和防暑降溫為核心,黃河以北則以防寒保溫、防潮除濕為重點。 (1)單列式豬舍:單列式豬舍豬欄排成列,靠北側一般設有飼喂走道,舍外可設或不設運動場,這類豬舍跨度較小,結構簡單,建筑投資小,但建筑面積利用率低。適用于農村小型集體豬場和養豬專業戶與個體戶。 (2)雙列式豬舍:雙列式豬舍內豬欄排成兩列,中間設一走道,有的還在兩邊設清糞通道。這種豬舍建筑面積的利用率高,管理方便,保溫性能好,但投資較大,北側豬舍的采光性較差,舍內易潮濕。適合規模較小、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豬場。 4.豬舍環境溫度的控制 豬舍環境溫度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豬的生產性能的發揮,是環境條件最重要的一個因素。豬舍的保溫、隔熱性能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豬舍的建筑材料和豬舍的建筑結構,設計建造豬舍就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建筑材料。為節省投資也可采取簡易的辦法達到保溫隔熱的目的。 塑料大棚豬舍是北方地區較為普遍的一種保溫豬舍。我國北方地區采用半敞式豬舍。冬季防寒保溫條件很差,近年來采用塑料薄膜覆蓋豬舍運動場,使豬舍形成一個覆蓋的密封整體,有效地改善了豬舍的環境條件。塑料大棚豬舍以單列坡式為好,它便于安裝與拆除。安裝時,要留一定數量的換氣孔,以保持舍內的空氣流通。塑料大棚豬舍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建造簡易等特點。 豬場內植樹不但能綠化環境,凈化場內空氣,還能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