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成就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臺灣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1998);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2002);臺灣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2006)。教育經歷臺灣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2006-2014)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2014-)主要成就主持項目2008「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之研究>(NCS 97-2410-H-366-013);2011「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左傳》「役人」及其相關制度研究>(NSC100-2410-H-366-009);2012「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左傳》「國人」身分、范圍及演變研究」(NSC 101-2410-H-366 -011);2013「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左傳》「私屬」身分、范圍及演變研究」(NSC 102-2410-H-366 -004);2014「科技部」專題研究計劃「《左傳》空間地域名詞之范圍及演變研究」(MOST 103-2410-H-366 -007);2015「科技部」專題研究計劃「《左傳》輜重及后勤制度研究」(MOST 104-2410-H-006-099);2016「科技部」專題研究計劃「《左傳》戰爭統計及其相關研究」(MOST 105-2410-H-006-081);2018「科技部」專題研究計劃「春秋交通路線研究——以《左傳》為核心之考察」(MOST 107-2410-H-006-077-MY2)。主要著作《東周齊國文字研究》,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殷商軍事組織研究》,臺灣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應用中文》,與林葉連、蔡輝振等合著,麗文文化出版,2008年。《左傳軍事制度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9年。《應用中文》,與林葉連、蔡輝振等合著,麗文文化出版,2009年。《孔子之前:中國經典誕生的研究》,〔美國〕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著,黃圣松、楊濟襄、周博群等譯,萬卷樓圖書,2013年。《左傳國人研究》,天空數位圖書,2013年。《左傳后勤制度考辨》,臺灣學生書局,2016年。《左傳三十六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9年。期刊論文<春秋時代的公族與公室>,《中文研究學報》第3期,2000年6月,頁41-77。<六師與八師的若干問題>,《文與哲》第3期,2003年12月,頁17-64。<召圜器「賞畢土方五十里」析義>,《文與哲》第4期,2004年6月,1-31。<《左傳》「軍」考>,《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學術論文集》第2期,2004年6月,頁1-20。<蘇軾論商鞅評議>,《文與哲》第5期2004年12月,頁251-277。<《左傳》輿人考>,《文與哲》第6期2005年6月,頁35-68。<釋金文「戜人」、「戜徒」>,《成大中文學報》第15期,2006年12月,頁1-26。<《左傳》車右考>,《文與哲》第9期,2006年12月,頁49-82。<《左傳》「徒」、「卒」考>,《文與哲》第11期,2007年12月,頁25-84。<遙承袁枚的清末詩論家錢振鍠>,《樹德通識教育專刊》第2期,2008年4月,頁237-255。<《左傳》「御」、「仆」考>,《政大中文學報》第9期,2008年6月,頁101-137。<《左傳》「旄車之族」考>,《文與哲》第12期,2008年6月,頁1-20。<春秋時代邾、郳二國城邑考述>,《白沙歷史地理學報》第6期,2008年10月,頁1-29。<《左傳》魯國交通路線考>,《國文學報》第9期,2009年1月,頁197-227。<甲文「凷」、「凷」試釋>,《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11卷、第1期,2009年1月,頁121-133。<童書業「堯舜禪讓說」補議>,《國文學報》第10期,2009年6月,頁119-153。<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軍事類詞條考訂>,《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第33期,2009年9月,頁67-88。<王維五言詩的句式及其結構類型>,《樹德通識教育專刊》第4期,2010年5月,頁197-238。<從《禮記正義.記序》見孔穎達的「禮」觀>,《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13卷第1期,2011年2月,頁175-190。<《左傳》「役人」考>,《文與哲》第18期,2011年6月,頁81-103。<《左傳》「役人」續考>,《文與哲》第20期,2012年6月,頁1-40。<從《左傳》中謚「靈」國君論其定謚之由>(與黃羽璇合著),《東華漢學》第16期,2012年12月,頁89-113。(國科會計畫NSC101-2410-H-366-011-《左傳》「國人」身分、范圍及演變研究)<《左傳》「郭」、「郛」考>,《臺大中文學報》第42期,2013年10月,頁53-112。<金文鼎名用字探析>(與簡欣儀合著),《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16卷第1期,2014年1月,頁147-168。<《左傳》「宗」、「家」、「室」家庭制度考論>(與湯云瑋合著),《高雄師大國文學報》第19期,2014年1月,頁169-203。<先秦一國多名現象芻議——兼論曾、隨二名之關系>,《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5期,2014年9月,頁121-169。<春秋晉國「中大夫」考>,《東華漢學》第20期,2014年12月,頁47-98。<《左傳》「郊」考>,《文與哲》第25期,2014年12月,頁131-182。<《左傳》「私屬」考>,《成大中文學報》第50期,2015年9月,頁1-56。<《左傳》「行」、「列」考>,《經學研究集刊》第20期,2016年5月,頁53-85。<《左傳》「著范宣子所為刑書」考>,《廈大中文學報》第3輯,2016年7月,頁39-55。<《左傳》「州」芻議——兼論「作州兵」>,《成大中文學報》第55期,2016年12月,頁1-50。<湖北隨州市文峰塔曾侯與B組編鐘銘文釋義>(與黃庭頎合著),《廈大中文學報》第4輯,2017年4月,頁143-153。<《左傳》文詞釋讀五則>,《東華漢學》第25期,2017年6月,頁1-36。<「外事以剛日」——《春秋》經傳戰爭日期統計考論>,《興大中文學報》第41期,2017年6月,頁1-33。<《左傳》黃河津渡考論>,《清華中文學報》第18期(新竹: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2017年12月),頁5-49。<《左傳》綴以「隧」字地名與「鄉遂」制度蠡測>,《文與哲》第31期,2017年12月,頁53-100。<「內事以柔日」——《春秋》經傳內事與柔日統計考論>,《中正漢學研究》第31期,2018年6月,頁33-57。<《左傳》戰爭動員準備時間芻議>,《高雄師大國文學報》第28期,2018年7月,頁41-75。<成大中文系《左傳》課程之回顧與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8卷第4期,2018年12月,頁43-70。<《左傳》文詞釋讀三則>,《高雄師大國文學報》第29期,2019年2月,頁57-88。<<封子楚簋>銘文考論>,《人文研究學報》第53卷第1期,2019年4月,頁1-12。<《左傳》用韻現象初探>(與許起墉合著),《廈大中文學報》第6輯,2019年7月,頁116-145。<《左傳》齊國交通路線考論>(與徐鼎鼎合著),《思與言》第56卷第2期。<《左傳》文詞釋讀七則>,《興大中文學報》第45期,2019年6月,頁1-27。研討會論文<五行與五臟>(與劉文強教授共同發表),「第一屆中醫典籍術研討會」,1998年12月。<春秋時代晉國公族大夫的職權>,「跨世紀研究生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0年4月。<清.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春秋晉中軍表》證補>,「第七屆國際暨第十二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2012年11月17-18日。<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注釋考論——以「軍」字為范圍>,「新中國六十年的經學研究(1950~2010)」第4次學術研討會,2012年11月22-23日。<《左傳》國人定義芻議>,「第33屆中國學國際學術大會」,會議主題:《帝國傳統?大國化》,頁57-91。<先秦「一國多名」現象芻議——兼論曾、隨二名之關系>,「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年12月29-30日,頁150-186。<多元文化沖擊下的高雄客家地區新住民女性之語言認同>,「高雄市新住民與客家族群婚配之文化沖突與認同」學術研討會,2014年11月22日。<馬王堆《駐軍圖》「封」字試釋>,「馬王堆漢墓發掘四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2014年12月11-14日。<臧文仲形象評議>(與林彥廷合著),「春秋人物形象之轉變學術研討會」,2015年6月12日。<張以仁先生之治學門徑及其經史學>(與林彥廷合著),「戰后臺灣的經學研究」第二次學術研討會,2015年11月13日。<《上博九.陳公治兵》釋義——以傳世文獻為基礎的考證>,「第七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2015年11月20-22日。<《左傳》文詞釋讀五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第一屆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友會暨系友學術研討會」,2016年5月22日。<「外事以剛日」——《春秋》經傳戰爭日期統計考論>,「數位人文產業論壇暨第一屆南區數位人文研討會」2016年9月23日。<金門簽詩簽解閩南語用詞探析>(與黃茱珺助教授合著),「2017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9月22日。<「干支配應八卦」建構「六十甲子簽」簽詩兆象考論>(與牟曉麗合著),「第七屆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學術研討會」,2018年3月31日。<成大中文系《左傳》課程之回顧與展望>,「傳經授業——戰后臺灣高等院校中的經學課程與經學教育研討會」,2018年6月8日。<以「干支配應八卦」理論建構臺灣關圣帝君簽詩析論>(與陳展松合著),「海峽兩岸關公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座談會」,2018年9月30日。<《春秋經》書「大夫」為「卿」考論>,「學術傳統與數位科技之融合:第二屆南區數位人文研討會」,2018年10月5日,頁1-33。<《左傳》遽、馹、傳芻議——綜合傳世與出土文獻之考察>,「出土文獻與經學、古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研究生論壇」,2018年11月3-4日。<《群書治要》引《左傳》改易文字析論>,「第一屆《群書治要》國際學術研討會」,2019年6月3-4日。<《系年》見于典籍之動詞芻議>,「第一屆『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史』學術論壇暨青年學者工作坊」,2019年11月2-4日。<《春秋》經傳所見杞、紀二國及其周邊交通路線考論>,「海峽兩岸《左傳》與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2019年12月28日。專書論文<周官與周禮>(與劉文強教授共同發表),《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頁77-101。<馬王堆《駐軍圖》「封」字試釋>,湖南省博物館編:《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四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岳麓書社,2016年,頁416-426。<「干支配應八卦」建構「六十甲子簽」簽詩兆象考論>(牟曉麗合著),《中華傳統術數文化.第七集》,中華傳統術數文化編輯委員會,2018年,頁73-128。<《左傳》卿大夫采地屬性問題——「所有」或「占有」之厘清>,虞萬里主編:《經學文獻研究集刊》第19輯,2018年,頁53-79。<金門簽詩簽解閩南語用詞探析>(與黃茱珺助教授合著),陳益源主編:《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8年,頁123-152。<金門烈嶼保生大帝廟簽詩考論>(與牟曉麗、黃茱珺助教授合著),陳益源主編:《2018年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9年,頁561-601。<《左傳》「搜」及其相關詞匯考論>,虞萬里主編:《經學文獻研究集刊》第21輯,2019年,頁86-120。<《左傳》遽、馹、傳芻議——綜合傳世與出土文獻之考察>,《出土文獻與中國經學、古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9年9月,頁207-229。實踐作品<《清華六.鄭文公問太伯》札記>(與黃庭頎合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2016年9月7日。<《清華六.鄭文公問太伯》札記(二)>(與黃庭頎合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2016年9月14日。<春秋時代的間諜活動>,《國文天地》第34卷第5期,2018年10月 |
|
來自: 公司總裁 > 《學者/名人/名媛/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