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書齋 父親家里是一脈單傳,說白了就是想要多個男孩繼承香火吧,但是生了兩個女兒之后的政策就改變了,開始實施計劃生育。 不能多生幾個男孩,父親經常會把這件事給我們幾姐妹添堵。在我失意的時候,父親老是說出這樣的話:“女孩子都那么多書干什么?”每次說這句話,我就回立刻火冒三丈,自己心里就會添堵。
前年出來實習,過年回家。鄰居看到我對父親直夸說:“你看還是女兒好吧,你女兒有出息咯,考上大學找了份好工作。” 這時父親熟悉的陰陽怪氣的聲調又來了,”女兒有什么好的,又不能在我膝下給我養老,以后嫁出去還得賠本,以前我是替別人養老婆,你知道不?“ 原本有點沾沾自喜的我,剎那間過去的痛苦卷土重來,我的心開始揪痛著。我突然明白,在內心深處,面對父親時,我是那個不被接受、不被認可的小女孩,可憐巴巴地聽著他的挖苦和羞辱,從來沒有懷疑過父親的做法是否正確,只是隨著他一遍遍地否定自己,一點地把自己的自尊與自信剝離。
要知道,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永遠只是否定和打擊,那么就算孩子再優秀,也只能看到父母眼中一無是處的自己。這就像照一面臟鏡子,即使我的臉再干凈,也只能看到一張骯臟不堪的臉。 人在小時候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對生性敏感心思細膩的我而言尤其如此。因為父親頻繁的諷刺挖苦,對我一味地否定與打壓,讓我一直很自卑,覺得自己十分糟糕。
直到最近我才意識到父親“愛“的背后隱藏的真相,才知道自己并不差,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是的畢業之后我才明白,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是父親無法處理自己心中的憤恨,從而將我,作為壞情緒的宣泄渠道。
從小到大,我的內心始終是懷揣著一個丑陋、自卑而懦弱的小女孩,像個小丑一樣,每當自己在表演臺上,總是哆哆嗦嗦。 無論是在初中或者在大學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沒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如今看來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在當時做起來都十分困難。大學開學,部門招新,我在面試官前說話不成句,沒等我說完,師兄都想揮手叫下一個了,甚至連看都不看我一眼。
畢業后四處找工作,遭遇過無數的失敗。工作之后遭遇的困境更是連篇累牘,第一年就遭到不少同事的擠兌。有個同事在洗手間里偷偷說我的壞話,而我就站在門外。她們當時是認為我是沒能力,只不過是靠有個能干的師兄進來的,我直接反擊說,“能力分很多方面…….” 在這些灰頭土臉的日子里,我毅然辭職,才有幸結識新朋友。
盡管父親曾帶給我許多苦痛,但是我知道的,他是愛我的,在我們七姐妹中是最愛的。上大學之前他一直有著抽煙的習慣,是我一直討厭的,現在回家漸漸就看不到他抽煙。 父親69歲大壽那天回去了,看到一年不見的父親又變老了,人變矮了,精神狀態不復前年,父親老了,但我知道父親是愛我的,哪怕我是女兒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