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原文】 當歸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桂枝三兩?細辛三兩 生姜半斤(切)?吳茱萸二升?大棗二十五枚(擘)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 【作者】 張仲景 【出自】《傷寒》 【傷寒】 1、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nèi)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組成】 甘草 細辛 桂枝 大棗 姜 當歸 通草 芍藥 吳茱萸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通脈 【應用】 1、素體血虛,內(nèi)有久寒,又復外受寒邪,手足厥逆,舌淡苔白,脈細欲絕,或兼見頭頂痛,干嘔,吐涎沫。 【現(xiàn)代劑量】 當歸15克,芍藥15克,桂枝15克,細辛15克,大棗50克,炙甘草10克,通草10克,吳茱萸15克,生姜25克 【方解】 1、吳茱萸入肝止嘔; 2、當歸以補血; 3、細辛、通草以散寒而行水,所以助心營而起欲絕之脈也; 4、合桂枝湯去生姜而倍大棗,所以扶脾陽而溫手足之厥及肌肉之寒也; 5、若其人內(nèi)有久寒,心下水氣,不免滲入于胃,胃底膽汁不能相容,又必抗拒而見嘔逆,故于本方中加吳茱萸以止嘔; 6、生姜以和胃。 【說明】 1、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出自《傷寒論》,是當歸四逆湯加上吳茱萸和生姜,應用于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好造成的身體末端寒冷的方劑。吳茱萸和生姜作用于脾胃,強化鞏固中州,讓后天之本的脾胃暖起來,自然能夠讓四肢末梢熱起來。所以重點在中焦,患者本身寒,加上受外寒,吳茱萸還作用于肝,能治頭頂痛、巔頂痛的厥陰頭痛。 2、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就是個熱藥,用來對治身體偏寒問題。 4、在《解析方劑學》方面,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是用來治療頭痛、閉經(jīng)。閉經(jīng)有時候是因為身體極寒加上局部小循環(huán)不好導致的,此時就適合用此方。 5、藥性分布來看,以偏溫熱性的藥為主,寒涼的藥少。藥物動力學方面,升、降、收、散都有,使氣機動起來,改善局部循環(huán)不好的問題。 【應用集錦】 1、婦人的白帶,都是陰寒的體質(zhì),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人的生殖系統(tǒng),只有肝經(jīng)絡過。所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把肝熱起來,白帶就去掉了。 2、病人久寒、胃寒; 3、腳氣沖心者,風引湯;不劇急者,吳茱萸劑與之。 4、若內(nèi)有久寒者,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久寒者,水毒之寒、下焦之虛寒、疝毒、宿飲之類,阻塞胃口,抑遏陽氣,妨礙飲食腐熟。臨床上,或見宿食停滯中焦,而見吐酸吞酸等證,或因冷氣沖逆、迫于心下、攻于胸脅、而見干嘔、吐涎沫,或腹病,或吐利,或轉筋,或婦人血寒凝滯,經(jīng)水短少,腹中拘攣,時迫于心下脅下,肩背強急,頭頂重痛,概為久寒。其脈證若見手足寒冷、脈細,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必效。 【比較集錦】 1、桂枝湯加當歸,通草,細辛,名當歸四逆湯,更加吳茱萸,生姜,名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名家論述】 1、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傷寒論教程》(倪海廈) 當歸四逆湯是中醫(yī)治療凍瘡的主方,處方還是桂枝湯的加減。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實際上心臟極度的衰竭了,所以加護病房裹面,靠維生機的病人都是當歸四逆湯證,摸他的手腳都是冰冷的,心臟的血沒有辦法運行到四肢的末梢,四肢就缺氧,會壞死掉,這就是造成凍瘡,除了凍瘡外,緊急的時候也在用的,桂枝和白芍等量,由于動脈和靜脈兩個相等長,血液就會加速,平常胖子開三錢,人都昏迷了,靠維生機的時候用三兩都不過份,因為身體里面完全沒有功能,完全要靠藥力,桂枝和白芍一定等量,如果桂枝少白芍重,會造成血管爆裂,因為出去的力量不夠,人已經(jīng)極虛了,腸胃的功能不夠了津液也不夠了,怕里面的東西梗到,所以用通草,通草是很輕的潤腸劑,連麻子仁對病人來說都太強了,可是不攻又不行,因為怕里面有臟的東西,所以用通草,同時再加炙甘草、大棗,把津液都補回來,平常張仲景很少用補藥,因為病人需要,病人在失血的狀況下,所以用當歸,把血補足,細辛壯里陽,讓下焦的陽往上升,下面的陽往上走,整個人能循環(huán)起來,為什么不用生姜?生姜是散胃里面的水,病人有惡心嘔吐的時候才會用生姜,現(xiàn)在要把水補回來,所以不用生姜。 大部分婦人的帶下,就是白帶,都是陰寒的體質(zhì),就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人的生殖系統(tǒng),只有肝經(jīng)路過。會把肝熱起來,白帶就去掉,婦科會用到。 |
|
來自: 仲景中醫(yī)交流 > 《傷寒經(jīng)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