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特姐的購房群里,已經在天津、上海、深圳、鄭州都有不止一套房子的她說不建議在三、四線城市買房子。 那么到底該不該在三、四線城市買房子呢? ■ 撰文 | 王毅敏 ? 知名地產評論人 1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 那天,翻朋友圈看到陳方勇在大理農村度假,發感慨說農村還是不能長期呆著。 也確實,本人就是這種感覺。也許就是所謂的忘本吧,從1989年上了大學后在農村老家呆的時間,迄今加起來應該不會超過兩年時間。 甚至有十七、八年都沒有回過農村老家,不是不孝順忘記父母。而是自己大學畢業第二年父母就為了照顧我一起遷到了城市。 老爹是辦理病退手續從學校離職的。后來兩個弟弟也于十多年前先后在城市安了家。時間久遠,在老家沒有了親近的人,所以就不再回去了。偶爾辦事路過也只是在車上看了兩眼而沒有下車的動力。 看來,那樣的老家是回不去了,沒有了親人也就沒有什么眷顧了。 有一兄弟,在北京三環邊上住著200多平的大房子,可是每年都要折騰著回農村老家,因為父母不愿意長期住在北京。 我曾勸他在家鄉的市區,花個三、五十萬買套離高鐵站兩公里內的房子,這樣從北京回家看父母如果時間安排合理四個半小時就可以了。 確實,現在每次如果開車回去就要近12個小時,坐高鐵也得近七個小時,如果趕上刮風下雨的天氣,回趟老家折騰的讓人不勝其煩。 即便如此,他還是基本上堅持每年春節都要回去,不想讓父母兩個孤寡伶仃地在老家過春節,加上他老婆老家和他老家相距不遠的距離。 以這位老兄的能力,在他老家的三、四線城市買套房子是毛毛雨的,但讓人無奈的是父母不愿意到城市里住,只好作罷。 2 三、四線城市買房的價值 ▽ 最近幾年,時??吹脚笥讶芏嗳朔浅S斜聘竦臅裰丶业恼掌?/span>
記得好像是去年,朋友圈刷屏的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上海女孩,跟著在上海結識的江西老表一起回江西農村過年,沒有吃飯而逃離的故事。 父母原本說,等我兒子上學之后就回農村去。現在我兒子都上大學了他們還不回去。且不說他們自己會不會回去,即便是我們兄弟三人“膽敢”趕父母回農村老家,他們也不會回去了。 畢竟在城市已經生活了23年,加上他們在城里有著自己的兩套房子(都是我父母進城后自己買的)。 像我和父母一樣,有著不止一套房子,現在當然不需要在三、四線城市買房子了。如果一個父母在老家的,還是要看自己的情況而定。 如果,工作、生活大城市空氣質量好,適合養老,你又有不止一套房子,而父母不愿意去你所工作的城市,甚至連家鄉所在的三、四線城市也不愿意去,就像上文中我那位老兄的父母那樣,他就沒有必要在三、四線城市買一套房子。 假如,你所在得大城市有著各種城市病——空氣污染嚴重、交通擁堵到令人發指的地步。那么在老家的三、四線城市買一套房子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未來回家養老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在大城市只有一套房子,依目前狀況很難再買一套,即便是城市環境還不錯,也可以在三、四線城市買套房子,等到退休之后回到三、四線城市去生活。 也許有人會說那還不如回到農村老家去呢! 回農村老家?有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有人能夠回去,有人卻是回不去的。像我就回不去了。 回去不是沒有地方住,農村老家的宅基地應該也有一畝左右吧。那么大的地方自己蓋一棟小別墅,再種點菜、養點花草還是可以的。 但僅有這些不夠,硬環境也許并不比城市差太多,軟環境上和城市就不是那么一點了。隔段時間去農村小住幾天還行,要是一直待在農村,那真心是受不了的。 父母寧愿待在鄉下的朋友,如果他們愿意離開農村,到三、四線城市生活的話,最好在三、四線城市買一套房子讓他們去住,理想的位置最好是距離高鐵站不遠的地方,方便自己能夠隨時回去看父母。 別想著你在一、二線城市工作,在三、四線城市沒有朋友。其實你上高中甚至是上大學時的不少同學都生活三、四線城市,有的人脈經營的還不錯,所以在你退休后回到三、四線城市不用擔心沒有朋友一起喝茶、聊天。 三、四線城市是適合生活、養老的地方,一、二線城市有時只適合賺錢真心不適合生活和養老。 在三、四線城市現在買一套房子并不是為了投資,而是將來有一個可以比較散漫與恬淡生活的地方,遠離快節奏的緊迫感和市井的喧囂。 在三、四線城市買房不是考慮著能夠賺多少錢。雖然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還會上漲,甚至可能會翻番,但是上漲空間還是沒有一、二線城市大。如果抱著投資的心態去三、四線城市購房的話恐怕會有所失望。 是否在三、四線城市買房,需要綜合考量一下自己經濟能力怎樣,父母居住意愿等等。 短時間內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是不會跌的,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在一、二線城市買得起房。況且養老地產研究者說過——最適合養老的地方還是三、四線城市。 農村的空氣可能比三、四線城市好,但醫療條件還是無法三、四線城市相比的。雖然一、二線城市醫療條件比較好,怎奈空氣質量與交通擁堵實在不太適合生活了。 已經考慮養老了,我的心態是不是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