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屬相,與地支相匹配分別代表了十二種動物。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十二種動物作為屬相呢?它們與十二個時辰有什么對應關系呢? 民間一直流傳一個故事:很久以前,國王召集了所有的動物出席群獸大會,最早到的十二個動物將作為十二個年號,老鼠最早到,接著是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和狗。豬最后一個才到,因此十二年獸中它排行最后。其中貓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眾大會前,它們一起睡并約好誰先醒就叫醒誰。 不料,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然靜悄悄地獨自赴會,不理會貓。等貓醒來趕赴大會時,十二年號已經分配好了,老鼠和鼠便從此結下深仇。 當然,這個近似于兒童故事的傳說,遠不是對問題的科學解釋。另一種解釋是,我國古代根椐動物出沒時間和生活特征,將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生肖,即每一種動物為一個時辰。順序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鼠:晚上23時-凌晨1時(即“子時”)。這時候,老鼠膽量最壯,活動最頻繁,所以,子時同鼠搭配。 牛:凌晨1時-3時(即“丑時”)。這時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細、最慢、最舒適,所以丑時同牛搭配。 虎:凌晨3時-5時(即“寅時”)。這時候,老虎最活躍、最兇猛、傷人最多,因此寅時同虎搭配。 兔:清晨5時-7時(即“卯時”)。這時候,太陽還沒露出臉面,月亮的光輝還未隱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稱,是月宮神話中惟一的動物,這樣卯時就同兔搭配。 龍:早晨7時-9時(即“辰時”)。這時候,傳說正是群龍行雨之時,龍是神話中的動物,于是辰時屬龍。 蛇:上午9時-11時(即“巳時”)。據說這時候的蛇不會傷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蕩,多隱蔽在草叢中,這樣巳時就屬于蛇的了。 馬:上午11時-下午1時(即“午時”)。中午太陽當頂,陽氣達到達極點,陰氣漸漸增加,在陰陽換柱之時,一般動物都躺著休息,只有馬還習慣地站著,甚至睡覺也站著,從不躺著。這樣,午時就屬馬了。 羊:下午1時-3時(即“未時”)。羊喜歡在這時候吃草,會長得更壯,據說羊在這時候灑尿最勤,灑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種驚瘋病,因此,未時屬羊。 猴:下午3時-5時(即“申時”)。這時候,猴子活躍起來,最喜歡啼叫,聲音拉得最長,最洪亮。所以申時屬猴。 雞:下午5時-7時(即“酉時”)。這時候,日落山崗,雞開始進籠歸窩、夜宿,于是酉時屬雞。 狗:晚上7時-9時(即“戌時”)。黑夜來臨,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產生一種特殊的視力和聽力,看得最遠,聽得最清楚。所以戌時屬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