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郭士魁先生治療冠心病臨證三法

     三和行者 2021-04-18

    郭士魁先生(1915—1981),北京市人,畢業于北京國醫學院后又跟名醫冉雪峰學習。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研究室主任、西苑醫院副院長。精于中醫內科,在防治真心痛、胸痹心痛(冠心病)的研究中成績優異,被選為全國勞動模范。發展了中醫活血化瘀、芳香溫通的治則,創制了冠心片、寬胸丸、寬胸氣霧劑等名方,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衛生部科研成果獎”,被《人民日報》稱為“為冠心病人造福”的人。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屬于中醫“胸痹”“心痛”“心胃痛”的范疇。郭士魁先生在臨床工作中,針對每一病例,抓住要點,辨證施治。在治療過程中,隨著證候的變化,仍需辨證加減。

    提出了胸痹心痛的治療原則一為補氣,偏陽虛重在溫陽,偏陰虛重在養陰。二是通法,通氣滯,調血瘀,逐痰阻;可先補再通,或先通后補,也可通補兼施。

    他從心血管疾病的診治中發展了理氣活血、益氣活血、芳香溫通的理論,使“中醫中藥治療冠心病,要長效有長效,要速效有速效”。

    一、病因病機分析

    郭士魁先生在分析冠心病的病因時,強調正氣不足為本。本虛雖然指全身之虛,但心虛是其突出的矛盾。心虛必累及陰陽氣血,因氣屬陽,血屬陰,故可概括為陰陽。氣血是陰陽派生的,故輕則反應為氣虛血虛,重則反應為陰虛陽虛。其中又有陽虛與陰虛之別。陽虛者,主要指心、脾、腎陽氣不足;陰虛者,則多指肝、腎之陰虧。由于心陰心陽俱虛,才引起氣血失暢,氣虛生痰,血滯成瘀。氣與血,陰陽互根,所謂“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故血瘀乃是由于氣滯。由于冠心病之主癥為胸痹心痛,且痛有定處,兼見舌質紫黯、瘀點、瘀斑,故先生認為瘀血阻滯心之經脈是冠心病的主要發病機制。

    二、辨證論治特點

    胸痹心痛之疾,有厥心痛與真心痛之分。真心痛是傷心之正經,疼痛頗劇,病情篤重,預后差,相當于西醫學之急性心肌梗死;厥心痛,疼痛時輕時重,且有休止,病情較輕,與西醫學之冠心病心絞痛類似。

    《諸病源候論》曰:“心為諸臟主而藏神,其正經不可傷。傷之而痛,為真心痛……心有支別之絡脈,其為風寒所乘,不傷正經者,亦會心痛,則乍間乍甚,或發病不死。”

    郭士魁先生治此之原則為一補(益氣、溫陽、育陰)二通(活血化瘀、逐痰、理氣、通腑)。在治療大法上,“補”與“通”是治療胸痹心痛不可分割的兩大原則。

    補法中:陰虛者滋其陰,陽虛者溫其陽,陰陽兩虛者,當視其偏頗,明其主次,予以陰陽兼補。至于陽虛偏亢,自當先平肝潛陽,然后辨其虛實補之。

    通法中,氣滯者當調,血瘀者可逐,痰阻應豁,停飲可化;若有兩種“邪”互結為患時,則可于“調氣”“逐瘀”“豁痰”“化飲”四法中擇其善而并用之。

    補法與通法的使用,往往是通補兼施,達到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通而不傷正的目的。又由于病人的體質強弱不同,病之新久以及疾病的輕重緩急迥異,故治療時還應根據具體情況,或多補少通,或多補多通,或先補后通,或先通后補,靈活應用。

    01

    理氣活血法治療胸痹心痛,創制冠心2號

    郭士魁先生在立法治療胸痹時,特別重視瘀血的存在。他認為,在胸痹心痛發作期,以標實為主、為急,雖然寒凝、氣滯、痰濁、瘀血可并存,但氣滯、寒凝、痰濁及本虛中的氣虛等又可進一步導致血行不暢,從而加重瘀血內生,阻于經脈,這是導致發病的根本原因。活血化瘀法是主要針對血瘀特點而提出的一種通法。先生通過實踐,在臨床上看到胸痹心痛的病人,確實有舌紫黯或瘀斑、心脈不整、痛有定處等氣滯血瘀的表現,因此先生認為運用活血化瘀治法進行治療是與病情相符合的。

    如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的冠心2號片(赤芍、丹參、川芎、紅花、降香),乳沒片(乳香、沒藥);通補兼施的冠通散(黨參、當歸、郁金、薤白、紅花、雞血藤、三棱、莪術、乳香、沒藥)等活血方藥在多年的應用中也證實確有療效。

    02

    芳香溫通法治療胸痹心痛,創制寬胸丸

    先生從大量的芳香溫通方劑中選取了蘇合香丸,用于臨床,對心絞痛患者能夠在3~5分鐘內發生作用,而且穩定、持久、副作用小。同時先生對蘇合香丸的每一味藥物進行分析研究,查資料、品味道,最后決定去掉貴重的犀角(現已禁用)和久服有毒的朱砂,加大蓽茇用量,制成了“心痛丸”。臨床上先生在觀察蘇合香丸緩解胸痹胸痛有效的基礎上,將原方加減化裁,配制了心痛丸(檀香、沉香、公丁香、香附、乳香、白膠香、蓽茇、麝香、冰片、蘇合香油),對緩解胸痹心絞痛有良好的效果。

    先生還根據同樣的原則,選用了來自民間的,具有芳香溫通作用的“哭來笑去散”。一個偶然的機會,先生從一本書上找到了治療牙痛的驗方,叫“哭來笑去散”,先生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稍加化裁,制成了寬胸丸(蓽茇、細辛、檀香、冰片、元胡、高良姜),以及寬胸氣霧劑,也有很好的緩解心絞痛的速效作用。一般服藥后3~5分鐘就能止痛。至此,先生初步研制出以芳香溫通為主要治法的寬胸丸、寬胸氣霧劑等治療冠心病的方劑。

    03

    益氣活血法治療胸痹心痛,創制促愈合合劑

    郭士魁先生對真心痛的治療,亦多采用益氣活血法。真心痛,發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臨床表現為手足青至節,四肢厥冷,大汗出,脈微欲絕等內閉外脫之候。內閉者陰血內竭,脈行不利,神明失所,外脫者乃陽氣不能固密,大汗亡陽之謂。真心痛相當于現代臨床所見的心肌梗死。治療一般都是標本兼顧,采用益氣活血為主。這是基于本虛標實而運用的。

    臨床對于真心痛的治療,先生提出益氣活血方“促愈合合劑”(生黃芪、當歸、丹參、桂枝、陳皮)。這種濃縮煎劑,保證病人入院后可立即服上中藥。但有的病人病情較重,惡心嘔吐,服藥不便,臨床可使用針劑,分兩類,即益氣針(黨參、黃芪、黃精)、活血針(丹參、赤芍、郁金),靜點時可根據病情加減,如病重者可多加活血針,氣虛明顯者多加補氣針。心肌梗死的疼痛按心絞痛處理,用寬胸氣霧劑吸入、心痛丸、針灸等,如無合并證則只用益氣活血針常規靜點7~10天后改成口服中藥治療。

    中醫病因病機

    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倦內傷、年邁體虛等因素有關。本 病 病 位 在 心,涉 及 肝、脾、腎 等 臟,以“陽微陰弦”為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氣、血、陰、陽虧虛,心脈失養; 標實為寒凝、氣滯、血瘀、痰濁等痹阻胸陽、阻滯心脈。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主要證候要素包括血瘀證、氣虛證、陰虛證、痰濁證、氣滯證、陽虛證、寒凝證等,主要證候要素組合包括氣虛血瘀證、氣滯血瘀證、氣陰兩虛證等。

    辨證論治

    中醫治療胸痹心痛歷史悠久,方法豐富,至今臨床仍卓有療效。

    1 心血瘀阻證

    胸痛以固定性疼痛為特點,癥見面色紫暗,肢體麻木,口唇紫暗或暗紅,舌質暗紅或紫暗,舌體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紫暗,脈澀或結代。治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選冠心 2 號方

    ( 川芎、赤芍、紅 花、降 香、丹 參) 加 減。若 胸 痛 劇 烈,畏寒肢冷,脈沉細或沉遲,陽虛血瘀者,可加蒲黃、延胡索、桂枝或肉桂、細辛、高良姜、薤白等溫通散寒之品; 若伴胸悶痰多、舌苔膩脈滑,痰瘀互結者,宜加滌痰湯;豁痰宣痹; 若伴舌苔黃膩,痰瘀熱互結者,宜加溫膽湯或小陷胸湯化裁。

    中成 藥 可 選 用 精 制 冠 心 片,復 方 龍 血 竭 膠囊,地奧心血康軟膠囊,冠心舒通膠囊等

    .2 氣滯血瘀證

    胸痛以胸悶脹痛,多因情志不遂誘發為特點,癥見善太息,脘腹兩脅脹悶,得噯氣或矢氣則舒,舌紫或暗紅,脈弦。治以行氣活血、通絡止痛,方血府逐瘀湯( 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牛膝、川 芎、桔 梗、赤 芍、枳 殼、甘 草、柴 胡)加減。若脹悶顯著,氣滯明顯者,可加用沉香; 若胸痛顯著,血瘀明顯者,可加用失笑散、延胡索、姜黃、郁金; 若伴呃逆,胃氣上逆者,可加用丁香、檀香; 若心煩易怒、口干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氣郁日久化熱者,可加牡丹皮、梔子;若伴便秘、大腸積熱者,可加用枳實、厚樸、桃仁,便秘嚴重者可加當歸龍薈丸、通瀉郁火。

    中成藥可選用血府逐瘀膠囊

    冠心丹參滴丸、心可舒片、樂脈丸、銀丹心腦通軟膠囊。

    郭士魁先生治療冠心病臨證三法

    3 痰濁閉阻證

    胸痛以胸悶痛為特點,癥見痰多體胖,頭暈多寐,身體困重,大便黏膩不爽,舌苔厚膩,脈滑。治以通 陽 泄 濁、豁 痰 開 結,方選瓜蔞薤白半夏湯( 瓜蔞、薤白、半夏、白酒) 加減。

    若氣塞、氣短、咳逆、小便不利,痰飲內阻者,可用茯苓杏仁甘草湯; 若氣塞、氣短、心下痞滿,氣滯明顯者,可用橘枳姜湯; 若伴痰黏稠色黃,苔黃膩,脈滑數,痰熱互結者,可用小陷胸湯或黃連溫膽湯。若飯后心絞痛發作者,可加陳皮、炒白術等健脾化痰之品。痰瘀互結證患者,中成藥可用丹蔞片。

    4. 寒凝心脈證

    胸痛以卒然心痛如絞,感寒痛甚為特點,癥見形寒肢冷,冷汗自出,面色蒼白,心悸氣短,苔薄白,脈沉緊。治以溫經散寒、活血通痹,方選寬胸丸( 蓽茇、高良姜、細辛) 加減。

    中成藥可選用冠心蘇合丸。

    郭士魁先生治療冠心病臨證三法

    5 氣虛血瘀證

    胸痛以胸痛胸悶、勞則誘發為特點,癥見氣短乏力,身倦懶言,心悸自汗,面色淡白或晦暗,舌胖淡暗,脈沉澀。治以益氣活血、補虛止痛,方選八珍湯( 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當歸、生地黃、赤芍、川芎、桃仁、紅花、丹參) 加減或雙和散( 黨參、茯神、制遠志、丹參、雞血藤、沒藥、琥珀、香附、石菖蒲) 加減。若氣不上接、乏力 較 甚,氣 虛 明 顯 者,可 加 升 陷 湯( 黃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 若胸脹痛,心中氣塞,短氣,氣滯明顯者,可加用橘枳姜湯; 若伴痰多體胖,身體困重,兼有痰濁者,可加瓜蔞薤白半夏湯; 若伴痰黏稠色黃,苔黃膩,脈滑數,兼有痰熱者,加小陷胸湯; 若伴口干多飲,舌紅脈數,

    兼有瘀熱者,加牡丹皮、丹參、姜黃、赤芍等。

    中成藥可選用通心絡膠囊、養心氏片、正心泰片、腦心通膠囊。

    6 氣陰兩虛證

    胸痛以胸悶隱痛、遇勞則甚為特點,癥見氣短口干,心悸倦怠,眩暈失眠,自汗盜汗,舌胖嫩紅少津,脈細弱無力。治以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方選生脈散( 黨參、麥冬、五味子、黃芪、炒白術、茯苓、甘草) 加味。若伴納呆、失眠,心脾兩虛者,可加用茯神、半夏曲健脾和胃,柏子仁、酸棗仁養心安神; 若兼見舌體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紫暗,兼有血瘀者,加用冠心2 號方。

    中成藥可選用參松養心膠囊、益心舒丸。

    7 心腎陰虛證

    胸痛以疼痛時作時止為特點,癥見腰膝酸軟,心悸失眠,五心煩熱,口燥咽干,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治以滋陰清熱、養心安神,方選左歸飲( 熟地黃、山藥、枸杞子、炙甘草、茯苓、山茱萸) 加減。若心煩不寐,舌尖紅少津者,可加用酸棗仁湯、黃連阿膠湯; 若心悸或怔忡癥狀明顯者,可加用天王補心丹; 若伴畏寒肢冷、自汗盜汗,陰陽兩虛者,可加用二仙湯; 若舌體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紫暗,兼有血瘀者,加冠心 2 號方。

    中成藥可選用心元膠囊。

    8 心腎陽虛證

    胸痛以胸悶痛,遇寒加重為特點,癥見畏寒肢冷,心悸怔忡,自汗神倦,面色 白,便溏,肢體浮腫,舌淡胖,苔白,脈沉遲。治以補益陽氣、溫振心陽,方選參附湯合右歸飲( 人參、附子、桂枝、熟 地 黃、山 茱 萸、山 藥、枸 杞 子、杜 仲)加減。若伴喘促、心悸、浮腫,兼水飲凌心射肺者,可用真武湯; 若伴痰多胸悶,兼有痰濁者,可加瓜蔞薤白半夏湯; 若舌體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紫暗,兼見血瘀者,加用冠心2 號方; 若憋喘明顯,咯黃痰,甚至夜間不能平臥,痰熱壅肺者,可先用麻杏石甘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國醫大師,名老中醫治療冠心病屢試屢效經驗方集

    1.冠心病——益心湯(顏德馨方)

    (組成)黨參、丹參、黃芪各15g,葛根、赤芍、川芎各9g,決明子30g,石菖蒲4.5g,降香3g。

    (功效主治)益氣化瘀,活血通脈。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能較快地緩解癥狀,尤其對老年人及心肌炎后遺癥患者,屬氣虛血瘀者用之皆效。如胸痹心痛,神疲汗出,形寒喜暖,舌淡有瘀點、苔薄白,脈細弱或結代。

    (方解)方中重用黨參、黃芪益氣養心為君,以培補中氣、宗氣,輔以丹參、山楂、赤芍活血通脈為臣,葛根、川芎升發清陽,降香、決明子降濁止痛,升降相因,加入菖蒲一味引藥入心經,兼有化痰開竅之力。其中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既可活血祛瘀,又可行氣通滯;黃芪為補氣虛之要藥,與黨參配伍,則補氣升陽之效增強;山楂消食導滯,且有降脂化痰之力。

    諸藥相配,共奏益氣養心、活血通脈、化痰祛瘀止痛之功。此方一藥多效,選藥精當,以調氣和血為法,“調和”與“通陽”為特點,充分體現了顏老治療冠心病的學術觀點。

    (加減)胸痹心痛重癥或真心痛:癥見陽微陰弦,胸痛劇烈,氣短乏力,形寒肢冷汗出,面色蒼白,舌淡脈微。須重用益心湯中黃芪量至30~60g,改黨參為人參15g(燉),降香為9~12g,以加強行氣止痛之功,并重用附子溫通心陽、祛寒解凝,臨床用量為15~20g,且先煎。

    附子大辛大熱,為補命門真火第一要藥,其性雄剽悍,力宏效捷,走竄十二經脈,既行氣分,又入血分,既能通陽,又能溫陽,還可祛寒燥濕、回陽救逆,上溫心陽以通脈,中助脾陽以健運,下補命火以復陽,外固衛陽以止汗,內驅寒凝以止痛,辨證使用常可應手起效。

    若伴有低血壓者,可用藥對黃芪與升麻,以加強升發清陽之功。胸痹重且急、四肢逆冷、血壓低者,可先予參附注射液靜脈推注以回陽救逆,再予益心湯按上法加減服用。

    胸痹心痛輕癥:

    ①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可用益心湯調和氣血,并加生脈飲,以麥冬、五味子甘寒生津,養心安神。

    ②若為血瘀氣滯,心痛如刺、如絞,痛處固定,舌質紫暗,有瘀點或瘀斑,脈沉澀或結代者,應加強益氣活血之力,予益心湯選加水蛭、桃仁、紅花、三七粉,其中水蛭一味,“破瘀血而不傷新血,專入血分而不傷氣分”,其散瘀活血之力尤強。顏老對此藥多有心得,認為虛人用量宜少,待其動靜,漸次加重,使瘀結之凝血緩緩消散,達到氣血調和。臨床用量從1~6g不等。

    ③若兼見形體肥胖、多唾痰涎,陰天易作,苔膩,脈滑者,多屬痰濁為患,可予基礎方加瓜蔞、薤白、二陳湯、溫膽湯加減,臨床喜用法半夏15g以溫化痰飲,蒼術、白術各10g健脾運脾、燥濕化痰;痰濁重癥者,遵《金匱要略》之“病痰飲者,當予溫藥和之”,用熟附子9g先煎,以取“離照當空,陰霾自散”之意。

    ④胸痹之氣滯者,表現為悶重而痛輕,痛無定處,時發時止,兼見脅肋脹痛,善太息,尤以婦女多見。《醫鑒》曰:“男子之氣病者常少,女人之氣病者常多。治婦人宜以順氣為主,而兼散血;治男子宜以養榮為主,而調氣次之。”故治療本證,以益心湯為基礎,并用四逆散、逍遙散加減,而婦女以理氣藥用量稍大。

    ⑤心胸隱痛而悶,伴心悸氣短者,多屬心氣不足。可加大黨參、黃芪用量,并加強益氣養心之力,如加用五爪龍(南芪)60~90g。

    (驗案)

    羅某,女,55歲,2004年10月13日初診。胸悶1個月余。有冠心病病史,曾行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加支架置入術。診見:胸悶,疲乏無力,上腹脹,納差,噯氣,惡心,口干,大便結,舌淡暗有瘀斑、苔薄白,脈細緩。查體:心率56次/分,律齊,心尖部可聞及收縮期雜音。血壓17/10kPa。西醫診斷:冠心病;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加支架置入術后。

    中醫診斷:胸痹,證屬氣虛血瘀。治以益氣活血法,方以益心湯加減。

    處方:黃芪、決明子各30g,麥冬、黨參、生地黃、葛根各15g,川芎、當歸、降香、蒼術各9g,砂仁(后下)、甘草各6g,水蛭4g。7劑,每天1劑,水煎服。

    10月18日二診:服藥后胸悶緩解,精神稍好轉,腹脹減,仍覺食欲差,噯氣,惡心,疲倦,舌淡,苔白膩,脈細。治宜醒脾化痰。

    處方:五爪龍30g,藿香、佩蘭、白芍、葛根、蒼術各15g,川芎、降香各9g,紫蘇梗12g,砂仁(后下)、木香(后下)、甘草各6g,膽南星12g。7劑,每天1劑,水煎服。藥后諸癥均除。

    (按語)

    患者年老氣血不足,臟腑失養,故見臟氣虛衰,瘀血內阻之病證。病機為心氣不足,瘀阻心脈。

    故治以益氣活血法。方以黨參、黃芪補益中氣以助心氣,氣行則血活,善調氣機是顏教授用藥特色;葛根升清陽;川芎活血行氣;降香、決明子降濁氣;水蛭、當歸活血通脈,水蛭具破瘀血、散積聚、通經脈、利水道之功,散瘀之力尤強,故用于通心脈之瘀痹;患者尚有口干、便結、脈細等陰液不足之征,加生地黃、麥冬滋養陰液,配砂仁醒脾理氣,蒼術化濁,以制滋潤藥而不膩。

    二診辨證以氣虛痰瘀為主,故去麥冬、生地黃、水蛭等滋陰及破血之品,加藿香、佩蘭芳香醒脾,膽南星清熱化痰。諸藥合用,奏益氣化痰、活血通絡之功,故收效頗佳。

    (方源)《心血管病中西醫診治速查》

    2.冠心病——益元通痹湯(周信有方)

    (組成)瓜蔞9g,赤芍15g,川芎15g,丹參20g,郁金15g,延胡索20g,生山楂20g,廣地龍15g,桂枝9g,細辛4g,蓽茇9g,黃芪20g,淫羊藿20g,生水蛭粉4g(早晚分服)。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用于冠心病正氣虧虛,痰瘀交結,本虛標實之證。見胸悶不適,時發心前區疼痛,或放射至左肩、左臂,伴疲乏無力,氣短懶言,心慌自汗,唇紺舌暗,脈細澀或結代等。

    (方解)方中以黃芪益氣運血生肌,恢復心肌細胞活力;淫羊藿補腎助陽,上煦心陽以通血脈,祛瘀滯,為治本之藥。赤芍、川芎、丹參、郁金、延胡索、山楂、廣地龍活血祛瘀,通脈止痛;瓜蔞一味,豁痰散結,寬胸理氣;桂枝、細辛,蓽茇辛香溫經通脈,宣陽通痹,能止頑痛,以治其標。

    現代藥理學研究已證實,上述藥物多數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血供,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等作用。

    (加減)若證屬陰虛陽亢,或血壓偏高,見煩熱,口干,心悸,頭暈,耳鳴者,可減去溫經散寒之桂枝、細辛、蓽茇和溫腎助陽之淫羊藿,而加生地黃20g,黃連9g,茺蔚子15g,首烏藤20g;

    若血壓偏低,見氣短,虛弱無力,脈沉細,舌質淡嫩等陰虛氣脫之象者,則減去桂枝、細辛、蓽茇加生脈散;

    若病情嚴重,屬氣虛陽脫,心陽不振,腎陽衰微,癥見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冷汗淋瀝,舌質胖淡或暗紫,脈微欲絕者,宜急用四逆湯以回陽救逆,或急服人參粉、獨參湯,或在原方內加紅參9g,五味子9g,制附片15g,干姜9g,肉桂6g;

    若本病急性發作,劇痛難忍,瘀血痰濁閉塞心竅者,急用蘇合香丸開竅醒神,待劇痛緩解后再施原方。

    (驗案)

    壅某,男,50歲,工人。患者曾于1992年8月因胸悶,氣憋,心慌不安住院治療。西醫診斷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電圖示室性早搏,二聯律。超聲心動圖示:24小時早搏2700多次。

    幾年來,先后經幾家醫院住院治療,均未見明顯好轉。1996年5月12日初診,見胸部窒悶、疼痛,氣憋,心悸怔忡,心中難受,有恐懼感,脘痞納呆,神疲體倦,面色晦暗,舌暗淡,苔白膩,脈結代,早搏頻發(為二聯律)。

    中醫診斷:胸痹、怔忡。證屬脾腎陽虛,心神不寧,寒滯血瘀。施以補益脾腎、溫經通脈、養心安神之法。藥用益元通痹湯加減。

    處方:黨參20g,炒白術9g,黃芪20g,淫羊藿20g,五味子9g,當歸9g,廣地龍20g,苦參20g,桂枝9g,生地黃20g,首烏藤20g,制附片9g,炙甘草6g,水煎服。

    二診(5月19日):用藥1周后,患者自覺胸部窒悶疼痛減輕,早搏次數明顯減少,食量增加。上方又服10劑,胸痛未作,早搏每日6次左右。經過1個月的治療,病人諸癥狀消失,情緒穩定,病人自述幾年來病情從未出現過這樣的好轉。后連續服藥半年多,早搏基本穩定在每日1~2次。現在患者病情穩定,體力恢復,精神樂觀,已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

    (按語)本病患者一般病情多纏綿難愈,時輕時重,反復發作,可長期服用本方。

    (方源)《心血管病中西醫診治速查》

    3.冠心病——益君湯(陳伯咸方)

    (組成)北沙參15g,全當歸10g,杭白芍15g,全瓜蔞15g,薤白頭10g,廣郁金10g,血丹參15g,醋延胡索10g,炒枳殼10g,苦桔梗10g,炒酸棗仁15g,焦遠志10g,云茯苓10g,廣陳皮10g。

    (功效主治)養益心君,宣肅肺氣,寬胸散結,理氣活血,安定心神。主治氣虧陰傷,心損血瘀,氣滯痰阻而致的冠心病、心絞痛、心肌炎及心律失常等。癥見胸悶空虛,心悸氣短,心區作痛。失眠多夢,乏力易汗,大便干秘,舌苔薄白,布散瘀點,脈象沉細澀,或有結代等。

    (方解)氣血是心臟有節奏跳動的能量,是物質基礎。心臟之疾必是心質損傷,心損的實質乃是氣血的不足。氣不貫血,心失濡煦,弛縮無力,氣滯則血瘀迅至,諸證多端。

    今用沙參、當歸、白芍滋陰養血,活血續脈,同時借白芍舒平肝木,其氣條達,擴張冠脈,使之陰和陽布,此為“肝氣通則心氣和”也(〈薛氏醫案〉)。

    瓜蔞、薤白配郁金是瓜蔞薤白湯方義,能寬胸化痰,疏郁通陽,使百脈通泰;丹參,延胡索活血行瘀,推陳致新;枳殼、桔梗宣通胸膈,肅降肺氣,交通心肺,吐故納新,確保清曠之區氧氣盈和,促進心臟康復;遠志辛溫屬陽,酸棗仁酸斂屬陰,兩藥相配,使陽開陰合,益心氣,養心血,化瘀濁,安心神,能使心動過緩者升,心動過速者降,可收雙向調節之功;云茯苓、陳皮調整脾胃功能,以資生化之源。

    本方總以扶正祛邪,標本兼顧,振興功能為治則,使之補不戀邪,行不傷正,方藥中正平和,臨床適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炎以及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等病癥的常用方。經反復印證,效驗確靈。

    (加減)心動過速久不止者加柏子仁、龍眼肉;心動過緩癥重者加菖蒲;胸痛甚者加降香。

    (方源)《陳伯咸臨床經驗薈萃》

    4.冠心病——寬胸通痹湯(張學文方)

    (組成)瓜蔞15g,薤白10g,降香10g,丹參15g,三七3g(沖),麥冬10g,桂枝6g,生山楂15g,炒酸棗仁15g,鹿銜草15g,川芎10g,赤芍10g。

    (功效主治)寬胸散結,活血止痛。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屬氣滯痰阻血瘀證,表現為胸悶、胸痛,心慌氣短,疲乏無力或下肢浮腫,眠差多夢者。

    (方解)方中瓜蔞、薤白寬胸利氣,化痰散結,以祛痰濁之閉阻;降香、丹參、三七、生山楂、川芎、赤芍、鹿銜草活血行氣,祛瘀止痛,以通心脈之痹塞,且此方藥物皆性質比較平和之品,具有活血而不傷血的特點,久服可避其弊端;炒酸棗仁、麥冬養心之陰血;桂枝助心陽之布展并可通脈,使痰散脈通,胸痹可解。

    (加減)胸悶屬氣滯者,可加檀香、枳殼;痰濕重苔厚膩者,加半夏、厚樸、陳皮;偏陽虛怕冷,四肢不溫者,加制附子,并重用桂枝;浮腫較顯著者加茯苓;眠差者加首烏藤、五味子;血瘀而胸前區刺痛者,再加琥珀、桃仁、紅花;肝腎不足者加杜仲、桑寄生。

    (按語)胸痹之證十分常見,治胸痹之方亦多。古有張仲景的瓜蔞薤白白酒湯,枳實薤白桂枝湯諸方,后有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湯,近有冠心I號方等。若辨證準確,用之均有良效,前人多有報道。我們臨床觀察,胸痹或心痛病人中以胸陽不振,痰阻濁閉,陰乘陽位及心脈瘀阻病人最多。而這二者多相互并見,只是偏盛不同而已。故綜合古今論述及自己臨床體會,草擬寬胸通痹湯作為治療胸痹心痛之主方。

    臨床凡病機屬痰濁閉阻、心脈不通者,咸以此方加減,甚為得心應手。另外,凡病胸痹者,均非短時所成,而有一個較長的發生發展,由輕到重的過程。因此,除急證應迅速止痛外,大多應守法守方常服,才能除去病根,有徹底治愈之望。

    故此方擇藥多著眼于長遠,不圖速效,而求遠期療效。方中之藥,性較中和,且加入養陰養血之品,防止偏頗出現弊端。經臨床眾多病人驗證,只要辨證準確,用藥得當,劑量合適,用之皆可收較理想療效。

    (方源)《疑難病證治》

    5.冠心病——三子二肉熟芎湯(茹十眉方)

    (組成)枸杞子18~24g,附子6~9g,五味子4.5g,熟地黃(朱砂拌打)12g,山茱萸12g,肉桂(后下)3g,川芎6g,丹參12~15g,瓜蔞12g,薤白12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補養肝腎,通陽開痹,行瘀生脈。主治冠心病胸悶不適、心絞痛。

    (方解)鑒于冠心病患者以年長居多,重用、久用活血化瘀藥則療效下降,茹氏積多年治冠心病經驗,認為本病屬“虛損”范疇,初由腎虛,后致氣滯血瘀,終成虛中挾實之癥。主張從肝腎論治。

    方中重用枸杞子以補肝腎、益精血,伍熟地黃共奏滋陰養血、補益肝腎之功效;附子、肉桂溫腎助陽,益心氣,以鼓舞血行,且肉桂伍熟地黃更添滋陰溫陽、養血通脈之功;熟地黃、山茱萸滋腎養血;五味子合山茱萸滋陰生脈,使陽升而泉源不竭;川芎、丹參活血行瘀通脈,行氣止痛;瓜蔞、薤白通陽行氣、開胸痹。

    (驗案)謝某,女,確診冠心病已7年,心絞痛不常劇發,惟胸悶隱痛無時或止,腰酸膝軟,神疲納少,面色不華,時有頭暈薄厥,唇色帶紫。舌質淡,苔白膩,臟象沉遲。

    此為腎陽虧虛,不能上乘于心,心失溫煦,胸陽不展,氣血羈遲,痰濁阻滯。用上方7劑,胸膈頓舒,續以原方增損補骨脂、淫羊藿、桂枝、牛膝、郁金、黨參、仙茅、菟絲子。治療5個月,經心電圖等檢查,僅有竇性心動過緩,余均正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妻在线一区二区|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99 | 欧美成人VA免费大片视频| 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AV| 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免费精品国自产拍网站 |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国产一二三五区不在卡|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 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桃花岛亚洲成在人线AV|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色秀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黑人又大又粗XXXXX|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秋霞电影院午夜无码免费视频|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 国产裸体XXXX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2 |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福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色窝窝免费播放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男人把女人桶爽30分钟|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 男人的天堂av社区在线| 天天影视网色香欲综合网| 中文字幕国产日韩精品|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