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甲煎丸 【原文】 鱉甲十二分,柴胡六分,黃芩三分,人參一分,半夏一分,桂枝三分,芍藥五分,阿膠三分,干姜三分,大黃三分,厚樸三分,葶藶一分,石韋三分,瞿麥二分,赤硝十二分,桃仁二分,丹皮五分,烏?扇三分,紫葳三分,蜣螂六分,鼠婦三分,蜂窠四分,?蟲五分。 為末,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入鱉甲,煎化,取汁,入諸藥中,煎為丸,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進三服。 【作者】 張仲景 【出自】 《金匱》 【金匱】 1、病瘧結(jié)為疫瘦。如其不差。當云何。師日。此名瘧母。急治之。以月一日發(fā)。當十五日愈。設不差。當月盡解。宜鱉甲煎丸。 【組成】 鱉甲 柴胡 黃芩 人參 半夏 桂枝 芍藥 阿膠 姜 大黃 厚樸 葶藶 石韋 瞿麥 硝石 紫薇 蜣螂 鼠婦 ?蟲 【方解】 1、鼠婦是婦科里面用的,專門治療月經(jīng)閉經(jīng),可以消血癥。有血塊停留在子宮里造成阻塞,就會產(chǎn)生女子閉經(jīng),這時會用到鼠婦。鼠婦是很毒的藥,一般用量很小; 2、石韋專門治勞熱,勞熱就是虛熱。平常不會用; 3、紫薇跟鼠婦是一樣,也是專門治療這種癥閉; 4、葶藶滌痰; 5、鱉甲不但可以護衛(wèi)肝,而且也可以攻血; 6、干姜、桂枝以溫脾; 7、阿膠、芍藥以通血; 8、大黃、厚樸以調(diào)胃; 9、硝石、瞿麥以利水而洩濕。 【應用集錦】 1、瘧病之脈基本上以弦為原則和常規(guī),為半表半里之病,具有表里之證,呈往來寒熱的病狀,但與少陽病的小柴胡湯證將汗、吐、下視為禁忌之不同(日本經(jīng)方家經(jīng)驗): (1)脈弦而頻數(shù)者,熱多,為白虎加桂枝湯證、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證。 (2)脈弦小緊者,下之則愈,為鱉甲煎丸證。 (3)脈弦遲者,宜溫之,為柴胡桂枝干姜湯證。 (4)脈弦緊者應發(fā)汗,為牡蠣湯證。 (5)脈浮大者應吐,為蜀漆散證。 【名家論述】 1、金匱四:鱉甲煎丸方《金匱教程》 這個“當瘧病結(jié)為癥瘕,如其不差”,就是不好,怎么辦呢,張仲景說這叫瘧母,當瘧母發(fā)病的時候,一月一發(fā),十五日愈,如果不好,當月盡解,宜鱉甲煎丸。這個就是告訴大家呢,如果你沒有治療,光是讓病人自然恢復的時候,如果遇到瘧,這個瘧是一個月發(fā)一次的瘧,大概兩個禮拜自然會好,如果沒有好,那得再等兩個禮拜。再等兩個禮拜,那遇到這種瘧呢,你用鱉甲煎丸可以治。所以第一個致瘧病發(fā)現(xiàn)發(fā)生的現(xiàn)象呢,叫作瘧母。 這個鱉甲煎丸呢,我都沒有用過,因為現(xiàn)在瘧不會到我們手上,很少用到。所以諸位看看知道有這么回事就好了,你以后你也不會碰到。但是我后面會留個伏筆,萬一你碰到怎么辦? 這個處方是不是張仲景是不是原來的我都懷疑哦:那一定是經(jīng)方里面我們會有鱉甲,烏扇就是射干,黃芩那,你看那么多處方在里面,我們這有凌霄啊,蟄蟲是經(jīng)方,紫薇啊,蜂巢啊,蟋螂啊這些東西,都不是屬于經(jīng)方的藥。那諸位看一下,這十三味這這個把二十三味藥呢為末,再取那個灶里面的那個土,來配合制造這個鱉甲煎丸。那我跟諸位講過,我沒有用過這個處方,用不到這個處方。因為當我們發(fā)現(xiàn)有瘧母,如果真的有瘧癥的時候,你辯證按照癥狀來治,把痰去掉就好了。 那最嚴重的呢,是痰還有血,血和痰兩個混在一起變成一個痞塊在身上。那瘧就是有隔日發(fā)或者是幾天發(fā)一次有定時性的發(fā)。這是第一個,叫作瘧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