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蕷丸 【原文】 薯蕷三十分 當歸 桂枝 神麴 干地黃 豆黃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參七分 芎藭 芍藥 白術 麥門冬 杏仁各六分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膠七分 干姜三分 白蘞二分 防風六分 大棗(為膏)百枚 右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作者】張仲景 【出自】《金匱》 【經典回顧】 1、虛勞諸不足,風起百疾,薯蕷丸主之。 【組成】 人參 甘草 地黃 白術 柴胡 麥門冬 防風 川穹 桂枝 茯苓 阿膠 大棗 當歸 芍藥 大豆黃卷 桔梗 杏仁 薯蕷(淮山) 白斂 【時機】 1、現在用的不多。過去主要用在善后; 2、很容易感冒的人。 【應用集錦】 1、精虧腦海不足之眩暈,癥見眩暈、神疲健忘、腰膝酸軟、遺精耳鳴、四肢不溫、脈沉細。治療時,用薯蕷丸補益脾氣。脾氣得補,氣血資源充足,腎精亦隨之而充,上榮于腦海,則眩暈自愈。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金匱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