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早期離開家鄉在海外生活的閩南人來說,閩南宮廟寄托著他們濃厚的鄉情及祈求平安順達的愿望。在他們的精神世界里,多半存在著一種特殊的信仰模式,那就是閩南的民間信仰。 本周話題 這一周周歷正面圖片為廈門南普陀寺。坐落在五老峰山麓下的南普陀寺,面朝碧海澄港,是閩南千年古剎之一。它建于唐朝年間,僧人清浩依著五老峰結茅住修,在那里建立起鷺島第一座住僧小佛院,稱泗洲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從此香火興盛,名僧輩出,成為規模宏大的閩南名剎。南普陀寺不僅聞名于閩南,在東南亞也有相當影響力。 從古至今有不少閩南僧人在東南亞各個國家和地區弘法。到東南亞弘法的一眾人中,就有來自廈門南普陀寺的僧人。而早在乾隆年間廈門籍僧人便已前往越南、三寶壟等地傳教。 南普陀寺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是閩南香火最旺的寺廟 ?ZOL論壇@13552777598 1913年,南普陀寺因設立“僧伽學院”缺乏經費,僧人轉道遠赴南洋募化。他與轉岸、與瑞等人在新加坡創建了閩南僧系的第一座寺院“普陀寺”,之后又相繼建立龍山寺、普濟寺、普覺寺等二十多座寺院。50年代以來,廈門去往新加坡的僧人逐漸發展為新加坡傳教的主力。 在馬來西亞,由閩南人創建的寺院則有極樂寺、三慧講堂、圓通寺、觀音亭、龍華寺、東蓮小竹等。 極樂寺 ?曾琪琪katherine 1937年,菲律賓的大乘性愿寺建成后,當時的廈門南普陀寺住持還受邀前往菲律賓住持該寺。大乘性愿寺后來成為了菲律賓佛教的開山鼻祖。據1988年統計,全菲律賓有27座寺院,他們從廈門、泉州延聘僧尼達40多人。 除了僧人弘法,在異國他鄉的閩南人也把自己所信奉的神明帶到了東南亞各地,建廟奉祀。泰國普吉福元宮的廟貌與閩南宮廟幾乎一樣,新加坡鳳山寺所供奉的神像及香爐,均來自南安鳳山寺……一覽那些在異國星羅棋布的宮廟,可以進一步窺見海外閩南華僑不忘故國與家鄉的情懷。 泰國普吉福元宮 ?夙思篤瀾 以宮廟為中心,閩南華僑不僅長期與原鄉保持著密切聯系,甚至介入原鄉的社會建設中,這樣的例子在閩南地區比比皆是。他們對家鄉神明很是重視,常常寄錢回鄉支持宮廟修建、宗教儀式等。實際上從閩南宮廟中的不少捐款題名碑就透露出了華僑與原鄉的連接。 1697年廈門海滄青礁供奉保生大帝的慈濟宮第一次重修時,印尼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華僑甲必丹、郭天榜等人就曾捐資贊助,該宮廟中至今仍保留著當時所設立的《吧國緣主碑記》。同樣位于廈門,供奉謝安、謝玄兩位神明的正順宮,在1818年重修時,收到了“大使爺(謝玄的舊稱)檳城”等團體的捐助。“大使爺檳城”指的是檳城五大公司的邱公司。如果細細去品讀這些閩南宮廟的捐款題名石碑,你就會發現一個廣布于東南亞的海外閩南人網絡呼之欲出。 吧國緣主碑(部分) ?廈門市海滄區文化館 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從家鄉帶去的民間信仰成為了海外閩南人的精神寄托,像一條紐帶維系著海外閩南方言群體與故里的聯結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它也成為了辨別閩南方言群的象征。 ![]() 這一周周歷背面為南音《魚沉雁杳》選段。《魚沉雁杳》是一首閨怨散曲,曲詞內容描寫了丈夫遠別杳無音訊,妻子在家難挨長夜孤寂,忽聞門外風擺芭蕉,疑為丈夫歸家的情境。我們精選了其中一部分唱段,一起來掃碼欣賞這段南音吧。 參考文獻 [1]張子權. 南普陀寺滄桑[J]. 佛學研究, 2004, 000(001):361-365. [2]李天錫. 福建民間信仰在東南亞的傳播及其影響[J]. 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01):120-125. [3]鄭莉. 明清時期海外移民的廟宇網絡[J]. 學術月刊, 2016, v.48;No.560(01):40-50.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本周話題 你對于閩南的民間信仰有什么看法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們將從中精選出若干則留言 贈送 說閩周歷禮盒 或 手繪紅包套裝 ! ![]() 閩南人的「解憂雜貨店」 他日重逢,可否再共唱一曲《愛拼才會贏》? 附 《閩南人的「解憂雜貨店」》文內周歷禮盒獲取名單 頭號玩家 愛喝FeSO4的fairy ![]() 文稿&排版:床頭白月光 周歷設計:偽養狗大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