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旺,東街村人,生于1941年,1976年任忻縣體委副主任,隨后升職為主任。在縣體委主持工作期間,他胸懷全局,理念超前,有魄力,有毅力,有作法,更有無數的輝煌成績,因此,被譽為忻州體育事業的領軍人。在他的領導下,全縣的體育運動形成了社社(公社)有隊伍(籃球隊和摔跤隊),村村有活動的態勢。以縣又成立了七大代表隊摔跤隊、體操隊、乒乓球隊、籃球隊、射擊隊、摔跤隊、女子柔道隊,體委成員人人帶專業隊伍,個個有培訓項目。不僅如此,還做到月月有小賽,年年有大賽,真可謂把全縣的體育運動搞得如火如茶,令兄弟縣仰目以視。 孫忠旺先生的成績和貢獻數不勝數,本文只就他在摔跤事業上為宏揚忻州精神所作的貢獻,作一簡要的回顧。 歷史,是世世代代的人在艱苦奮斗中不斷進步和延伸的;歷史的輝煌又是不同時期、不同方位中敢開先河的人創造的。摔跤,在忻州具有悠久的歷史、光輝的傳統和傳奇的色彩。自國家體委授予“摔跤之鄉”那一刻起,忻州摔膠又進入了一個高規格的發展階段。而這個“規格”,就是由許多歷史性的先河推動起來的。孫忠旺主任就是一位敢開歷史先的人。 NO.1 建立起全國第一支子女柔道隊 經過千百年的積淀,忻州這個不起眼的小縣掛起了全國甚至國際上第一塊牌子——“摔跤之鄉”,這塊高含金量的牌子同時也給忻縣體委領導添了一份歷史的壓力:怎樣才能使忻州摔跤有突破性發展,如何才能不負國家體委和全國人民的厚望,成了縣體委的一個重大課題。 多少個日日夜的苦思之中,一個設想突然跳入體委主任孫忠旺的腦際——組建“女子柔道隊"!千百年來,跤壇是男子漢的賽場,是忻事州男兒展現風采的平臺,“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忻州的女子為什么不能一展英姿呢?如果這一設想成為現實,忻州大地將會飄起兩支勁旅的旗幟! 孫忠旺的這個破天荒的設想一提出來,馬上使體委成員心中一亮!對呀,要是女子柔道隊建立起來,忻州就會有兩面大旗飄揚在全國體壇,忻州的摔跤文化就會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體委意見一致后,馬上向縣領導請示。縣領導聽了這個大膽的設想后,非常高興,并指示:要么不干,要干就來個一鳴驚人! 當時,有人也曾有過這樣的顧慮:第一,這樣的事歷史上尚無先例;第二是“女娃排跌,成何體統”,真要建立起女子柔道隊,一定會受到封建觀念的干擾;第三,建立起隊伍以后,全國僅此一家,跟誰比去?這幾種顧慮都不無道理,但是,孫主任說:世界上許多事,總要有個先行者,跤壇的事情,忻州人不破例讓誰破去?只有敢于破繭,才能脫穎。至于比賽對手,我們先搞縣內的,只要我們搞成功了,今后的對手多的是!當然,組織柔道隊不能蠻干,必得先行學習。鑒此,孫主任派教練崔明海帶領楊新萍、張桂琴赴北京柔道學習班學習訓練,而后滿載經驗而歸。 1980年6月,一支從數十名隊員中選拔出的13位農村姑娘且成了全國第一支女子柔道隊,這支木蘭軍由楊安成擔任教練,開始了常年訓練。 在忻州女子柔道隊的率先垂范下,全國各省、市和體育院校的女子柔道隊也如雨后春筍,相繼涌現。 1981年,在忻縣舉辦的第一屆全國女子柔道邀請賽中,忻州女子柔道隊榮獲團體冠軍,個人獲得4名冠軍(薄芳弟、焦永花、杜改花、練仙桃),兩名亞軍(王虎娥、彭秀蘭)。 1983年1月,楊安成教練帶領薄芳弟赴日考察交流。 1983年11月,合肥全國女子柔道邀請賽上,杜改花、王虎娥、練仙桃奪冠,焦永花、李愛萍、彭秀蘭分獲亞軍。 1983年11月,美國“貓頭鷹”俱樂部柔道教練吳允先生慕名來忻專訪。 1984年,張桂琴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全國女子柔道比賽,獲得亞軍。 1985年,杜改花參加國際太平洋地區柔道錦標賽,獲得56公斤級第3名。 忻州女子柔道隊的建立,為我國填補了一項空白,并為今后我國在奧運會上參加這個項目的比賽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NO.2 創以縣舉辦全國賽事的先例 女子柔道隊創辦起來了,這些農村姑娘走上了蹋蹋跤墊,摔抱滾跌,展開了艱苦而嚴格的柔道訓練,技術水平突飛猛進,一年之后,便具備了扎實的基本素質,成為忻州跤壇的一朵亮麗之葩。這支奇葩不能“深養閨中”,必須讓她開出墻外,香飄九州,于是,孫主任就亮出他的第二個宏偉規劃——向全國挑戰! 一個小小的縣份,一支乳毛未干的隊伍,敢向海內叫陣,這是何等胸襟,需得多大的膽魄!“為了“摔跤之鄉’這塊牌子,為了國家的體育事業,我們必須豎起這桿旗來”。孫主任向縣領導提出這個設想后,立即得到一致贊同和支持。 然而,舉辦這樣的大賽,必須得通過國家體委這道坎兒,國家體委這個關過不了,天好的愿望也是鏡花水月。當時,人們都說這事難辦哪,按照慣例,一個縣只能舉辦縣級比賽,連地區級賽事都難予承辦,何況是連越三級的頂級賽事呢?然而,孫主任的“牛”勁兒來了,他說:世處上的先例都是人創出來的,憑我們“摔跤之鄉”這塊牌子,一定要把這個舉辦權拿回來!于是,他便啟開了三上北京之行。 他第一次到國家體委,不知該找哪個公司,但是找辦公室一定沒錯。他們如果愿意接待,自然會有適當安排。 辦公室好找,進門后,孫主任首先說明自己的身份,然后說起忻州組建女子柔道隊的事。沒匯報幾句,人家發話了:現在國家體委沒有開展這個項目。你們的事應該先向地區體委、省體委匯報,回去吧。其中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一個小小的縣體委直接向國家匯報情況,于理不合! 雖然吃了閉門羹,但是雄心不餒,他想:自己這塊磚微不足道,敲不開門,何不想個曲線迂回的方法?想來想去,忽然想到了牧云山。牧云山同志本名宿景,田家堰人,當時在國家體委科研所工作,上門找他或許會有轉機。于是,孫主任二上北京,直接去找牧老。 牧老聽說家鄉想要舉辦全國賽事后,非常高興,他知道家鄉有這個能力,于是立即帶著孫主任找到了相關領導。牧老跟那位領導很熟,當他認真聽了孫主任關于忻州女子柔道隊的組建和訓練情況,以及想舉辦全國女子柔道邀請賽的想法后說:你們的做法和想法很好,我表示積極支持。但是,現在國家還沒有開展這個項目,聽說有幾個省市也動起來了,你們走到了他們的前頭。還有一點,以縣體委搞全國比賽,目前還34沒有這個先例,你們先抓緊訓練,等有機會再說。 這次雖未成功,但是,有了牧老的面子,收獲已算不菲。出來后,牧老鼓勵說:不要灰心,回去好好訓練,有咱跤鄉這塊牌子,說不定哪天還真會辦成全國大賽。 孫主任第三次上北京,是同教練楊安成一起去的。這次,他們還是先找牧老。牧老一見他們,高興地說:自上次見面之后,我就特別留心這件事,有幾個省市真的搞起來了,咱們再去說說。誰知到了國家體委人家說領導去石家莊搞全國比賽去了。 他們辭別牧老,連夜趕奔石家莊。這次見的是競賽司司長,司長說,你們和老牧說的事我已經知道了,你們回去打個請示報告上來,我們再研究一下。老孫一聽高興地說:“謝謝領導支持,我現在就寫請示報告!”說著從提包中拿出公用信箋,寫好報告,再掏出公章蓋在上面。司長看首他們那股利索勁兒,笑著說:“你們真夠有心的。” 1981年9月,忻縣的“全國首屆女子柔道邀請賽”終于開幕了,到賽的有陜西省代表隊、黑龍江省代表隊、內蒙古代表隊、新疆代表隊和西安體育學院代表隊。這次全國邀請賽中,忻州獲得四冠兩亞兩季軍的成績。 自此以后,忻州女子柔道隊這支勁旅名震海內,并在此后的全國比賽中屢奪桂冠。后來,又參加了在日本舉辦的“太平洋地區女子柔道錦標賽”,杜改花獲得了56公斤級第三名的好成績。 NO.3 首掛“摔跤世家”之牌 我國素來珍重中華文化的傳承,對文化教育有特殊貢獻的家庭稱之為“教育世家”,對中華醫學有卓越貢獻的家庭尊之為“中醫世家”“針灸世家”等,還有許多,不必贅列。這種命名,對優秀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忻州的特色是什么?摔跤。忻州摔跤有沒有世世代代延脈不斷的精英家族?有,在奇村鎮南高村。 南高村有個崔銀忙,解放前就是忻州出名的撓羊漢,他不僅以矯健的身手、高絕的技術為忻州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美談,更有長遠的目光,欲將自己的子子孫孫培養成一代又一代的跤壇健兒。于是,就對他的幾個兒子進行了長期的訓練。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兒子們一個個脫穎而出: 二兒子崔貴海,成為馳騁忻州跤壇的撓羊漢。 三兒子崔富海,在“全運會”和全國摔跤錦標賽上兩度奪得桂冠,并成為國家體育代表團摔跤教練,率領國家隊參加了在羅馬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四兒子崔明海,也是全國中量級冠軍。 孫子崔樹和,連續八次奪得全國輕量級摔跤冠軍,并被評為全省勞模范和青年突擊手。 孫子崔補和,連續兩度赴美參加世界青年錦標賽,兩度奪得摔跤第二名的好成績。 還有好幾個孫兒,雖然乳氣未脫,卻已麟角崢嶸...... 崔家的人脈一代勝過一代,崔家的雄風吹遍了全國,吹向了世界,這不就是忻州的“摔跤世家”嗎?如果將這張牌子打出來,那不僅僅是對南高崔氏家族的肯定,更會價值無量,影響深遠……孫忠旺主任把這個大膽的想法匯報了縣領導后,立即受到嘉許。 1984年8月,“摔跤世家”的金匾掛到了南高村。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匾上的紅幕緩緩揭下,忻州的跤壇輝煌也就隨之跨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2006年4月,南高村又被授予“摔跤健將村”,因為崔氏摔跤世家至此已經涌現出6位國家運動健將,20余人次全國冠軍和兩次國際冠軍。 NO.4 首創跤王爭霸賽 跤壇的生命在賽事,賽事的活力在提升。忻州千百年來的撓羊賽雖然場場精彩,場中場外樂而不疲,但是對于“摔跤之鄉”的稱號來說,難免還有固步的缺憾,必須得打破常規,提升檔次,使群眾性摔跤活動和高層次摔跤競技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注入新的活力,使家鄉摔跤文化邁上一個新臺階。 提升跤鄉生命力的關鍵在哪里?這個問題一直在孫忠旺主任的腦海中回縈。 一天,他忽然想到:忻州的傳統撓羊賽,一般是“獅子滾繡球,好的在后頭”,也就是說前階段是一般跤手對跌,到后階段或最后才高手的迭出,進入高潮,便是撓羊漢對陣撓羊漢。場中高手龍撲虎斗,場外觀眾的心提到嗓子眼兒,這種場面激人情趣,扣人心弦。然而,這種激蕩人心的時間畢竟短暫,高潮之際也就是終場之時。如果在賽事一開始便注入這種“激蕩”,從始至終驚心動魄,豈不更好?有了!將場末的精彩安排在場始,也就是說形成一種撓羊漢跌對,這不就是一種很好的創意?不就使傳統摔跤提升了一個檔次? 創意有了,接下來解決的是三個問題:一是上場選手,這個問題好確定——必須是全縣聞名的撓羊漢。二是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一般的撓羊賽是跤手中產生撓羊漢,現在的方案是撓羊漢中產生撓羊漢,叫個又僅是撓羊漢賽”不通,叫個“撓羊王”俗氣,最后一個“王”字使他靈感一現——“跤王”!對,起個“跤王爭霸賽”,這個名字氣沖斗牛,震古鑠金,跤鄉的威名也就更能聲聞遠達了。然而,第三個問題就隨之而生了:在當時,意識形態領域反對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特別是在體育界“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唯一正確”的指導思想,這種個人冒頭的名謂顯然與主流思想不合。然而又想:“更快、更高、更強”是奧運精神,要想實現構想,必須沖破束縛,敢于擔當。沒有膽量,哪來輝煌? 孫主任這個別出心裁的構想提出來后,立刻受到全縣上上下下一致稱道。于是,名揚全國的“跤王爭霸賽”于1983年8月正式開鑼了。 這一屆“跤王爭霸賽”的參賽資格定為: 1、曾是縣內撓羊漢。 2、縣級比賽的冠軍。 3、省級比賽的前三名。 4、參加過全國摔跤比賽的選手。 5、所有選手必須是忻州戶籍。 為了避免選手偶失現象,“跤王爭霸賽”回避了撓羊賽中一跤定勝負的做法,采用三跤兩勝制。比賽分預賽(淘汰賽)和決賽(循環賽),決出“跤王”一名,次王若干名。 第一屆“跤王爭霸賽”,參賽高手是從各公社選拔出來的,錢貴龍奪得“跤王”,趙雙厚等19位獲“次王”。 其后的跤王賽中,忻州跤王楊漢榮、李喜懷等迭次產生了。 “跤王爭霸賽”的成功使跤鄉賽事產生了一個質的飛躍,不僅振奮了忻州跤迷,非常有效地促進了忻州摔跤技術的發展,提升了忻州摔跤鄉的檔次,更引起了全省、全國體育界乃至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關注。為了順時應勢,適應兄弟省市的要求,此后的“跤王杯”大賽特意舉辦在“中國.忻州摔跤節”閉幕之際,參賽跤手擴大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運動員。 最初的“跤王爭霸賽”,不分體重級別,不穿跤衣,只是在赤臂之中增加了一條腰帶,完全帶著濃厚的地方撓羊賽特色。規模擴大到全國運動員后,賽事規則就得適應省外跤手的特點了,因此,比賽規則除保留赤臂摔跤的特點外,兼蓄了中國式摔跤的規則,每場比賽10分鐘,采用三跤兩勝制。如果出現零比分,則增賽5分鐘,一跤判勝負。增賽中若是仍為零比分,就以技術分決定勝負。這樣一來,既保留了忻州撓羊賽的特色,又拉近了民間摔跤和中國式摔跤的距離,使全國跤手得以適應而爭得名次。 還不止此,繼男子“跤王爭霸賽”之后,忻州又開創了女子“跤王爭霸賽”,各省、市、地區的女子代表隊云集忻州,雛風搏擊,風姿大展,更成為全國摔跤史上的一段佳話。 可以說,忻州“跤王爭霸賽”在中國摔跤史上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多少年后出現的“武林爭霸賽”,天津、北京相繼出現的“跤王賽”等等稱謂,或許也啟發于忻州的“跤王爭霸賽”吧。 NO.5 創以農村代表隊參加全國比賽的先例 跤鄉的后生,幾乎人人都會摔跤;忻州的村村社社,幾乎都有過撓定勝羊漢,這就是忻州漢子的風采,這就是跤鄉忻州的特色。一天,孫忠旺發奇想:如果以一村一社的代表隊參加全國摔跤比賽,不是更能宣示州雄風嗎?如果這一設想能夠變為現實,那將會有多大的震撼? 不怕沒做法,就怕沒想法;只有敢挑戰,才會有輝煌。 2007年,已經退體而雄心不減的孫忠旺將這一想法提了出來,立即受到“摔柔協會”名譽主席王珍(原縣委書記)和省“摔柔協會”主任奮跤了中動之薄建偉的贊成,他們說,這個想法高絕而奇妙,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個驚天動地,忻州本來就有許多村的跤手足堪與全國好手對抗!此議一拍而定,當年9月的全國摔跤比賽在忻州“跤鄉體育館”舉行,孫忠旺組織的忻州西街村代表隊十名隊員,英姿勃勃地進入賽場。經過幾天的龍爭虎斗,這支小小的隊伍,竟然奪回了兩名冠軍,一名亞軍,一名季軍! 這一創舉,震動了中國跤壇,賽事一結束,《體育報》記者郭思立即要求市體委安排采訪這支神秘的勁旅。 記者郭思來到西街村委摔跤俱樂部后,立時被震撼了:這里簡直是藏龍臥虎之地,但見幾十個虎虎實實的小伙子正在十分起勁兒地進行摔跤訓練,她所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隊員啊!當時,她拍了許許多多現場照,并以無比激動的心情寫了一篇報道,把她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體育報》介紹給全國體育界,介紹給全國的讀者。 回顧1982年福建漳州的全國體育先進單位表彰會上,孫忠旺主任代表忻縣作的一次匯報,匯報的核心是“忻縣在發展體育運動方面,堅持了一套人馬,兩支隊伍。既抓群眾性體育,又抓業余訓練,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年年有大賽”。這次匯報雖然簡短,卻提煉了忻州體育工作的精髓;雖是小縣,卻引起了與會單位的極大反響。匯報過程中,會議主持人、國家體委副主任徐寅生不時插話發問,特別是對“年年有大賽”作了認真的詢問。孫主任一一作了回答,講到“大賽”的概念時他說:“所謂大賽,是指忻縣所承辦的全省級別乃至全國性的比賽”,而后一一列舉逐年所舉辦的大型比賽,聽得徐主任頻頻點頭,不住地嘉許。 其實,這次簡短而典型的匯報,其轟動效應遠不止于此。 潭州匯報后不久,忻縣體委訓練館來了兩個陌生人。由于教練們正在對隊員進行緊張的訓練,誰也沒注意。這兩人看了籃球訓練看體操,看了摔跤、柔道再看乒乓球,而后翻看墻上粘貼的訓練制度、計劃和日程安排等。原來這是國家體委領導“微服私訪”來了,更出人意料的是,來人中竟有國家體委主任李夢華。 也可能是對一個小小縣份能有赫大的成績在所難信,也許是為最基鄉層的體育成績感到驚奇,總之,國家體委主任親自“私訪”,是高級領導工作作風的體現,也是忻縣體委的榮幸,更是對忻縣體育工作的極大鼓勵。人們記得,當時的李夢華主任非常高興,他說:你們一個小縣,事能把體育工作搞得這么扎實,這么活躍,成績又是這么的突出,真是不可思議。如果全國各地的工作都能像你們這樣,何愁中國不振興?針對女子柔道隊,他說:忻縣女子柔道隊是我國第一批,要帶好頭,嚴格要求,嚴格訓練,迅速提高運動成績,總結經驗,為我國女子柔道事業做出貢獻。 李夢華主任返京的第二年,忻縣體委被指名評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孫忠旺先生應邀代表縣體委出席了上海舉行的全國第五屆全運會。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萬里親自為忻縣體委頒發了銀屯獎,國家體委授予孫忠旺先生三等功獎章。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千千萬萬的人開拓進取。作為個人,能在其中做出先河貢獻,其功績史不可沒。孫忠旺同志呢?他在忻州摔跤事業上屢創奇跡,從而把跤鄉文化一次又一次地推向發展的高潮,其功績不是更令跤鄉人民永志不忘嗎? 要想作一個有歷史擔當的人,就應該像孫忠旺這樣,不僅要有堅韌的牛勁兒,更要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和不屈不撓的政治勇氣。 35年過去了,忻州市借2015年“忻州市摔跤節”之機,回顧總結了忻州摔跤文化的發展歷程,隆重地授予孫忠旺先生“摔跤事業突出貢故者”稱號,并頒發了獎杯和榮譽證書。這是對孫忠旺先生為體育事業大膽創新、畢生以赴的精神和成績的高度評價,更為后繼之人樹起了個學習的楷范。 孫忠旺主任是一位有擔當、有魄力、敢創新的人,在他的領導下析縣的體育事業屢上新臺階。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他又是一位很低調的人,當筆者要寫他的這些非凡業績時,他卻說:我哪有那么大的能耐,當年的那些成績是體委一班人勠力同心、共同創造的,我只是動了幾番腦筋罷了。如果沒有向心力,如果沒有班子中的人各把其關,如果沒有各位教練的辛勤汗水,哪會有那么多成績?要寫就好好寫寫他們吧! 這是多么中肯的話語,又是多么謙遜的胸懷。 孫忠旺(左)與郝夢炎主任 作者簡介 王興治,男,忻府區永茂莊人,出生于1947年,大專學歷,從事教育事業,2007年退休于忻府區教育局。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黃河散曲社社員、山西省楹聯協會會員、忻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忻府區作家協會理事、九原文化研究會理事。出版有《忻州民間故事》《忻府古景》等六部地方文化書籍。 特別申明:本平臺作品以原創為主,轉載為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來源于網絡,如文章、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自告知之日刪除。 ![]() ![]() 神池住宿哪里好? ![]() ![]() 史政發展 塞外文化 紅色文化 鄉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遺 傳說軼事 往事瑣憶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編微信:sczb09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