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蔣捷有一首詞《虞美人·聽雨》,詞的內容是這樣的: 少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年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詞人,歷經戰亂,顛沛流離,一生不曾榮華,也不得安寧。寫下這首冠絕后世的詞,一生:少年,壯年,老年,在聽雨中景物變了,心情也變了。一眨眼,紅顏美少年變成白頭翁,歷經世事,一顆明澈的心再難去感受紅燭昏羅帳了,心平了,悲歡離合,無情皆過往。600多年后,有一位“詩文雙絕”的中國作家,他寫了一篇《聽聽那冷雨》,字字珠璣,讀來口齒生香。 他同樣也是廣義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兒,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時代了。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他就是享譽海峽兩岸的詩人、文學家——余光中。 暮春時節,余光中著散文集《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輩子,算不算永遠》溫暖上市。獻給在塵世中拼搏卻依然初心不改的每一位。★精心選篇,經典散文讀來唇齒生香 區別于市面上大量篇幅的堆砌,此版本散文精心選取余光中散文集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目,這些篇目既包括選入教材的經典篇目,像《聽聽那冷雨》,也包括其他膾炙名篇,如《花鳥》《故國神游》《猛虎和薔薇》等。不僅篇目經典,章節劃分也具層次性,選取的文章更是少年與回憶的交織,青春與成長的力量碰撞,思念與懷舊的流淌。 圖片,是文字的補充和延伸。契合作者風格的插畫無疑錦上添花。翻閱插圖,便是跟著作者回到了煙雨迷蒙的江南,回到了抗戰時期的四川,看見了星空當天,也聽到了滴滴冷雨。文質兼美的內容加上栩栩如生的圖畫,給讀者充分自在的閱讀體驗。★ 舊日時光好,少年正天真;后來江湖中,一生被惦念天真自許的時光,當時不以為意,過后覺得很好。眨眼剎那,一生永遠。被銘記的少年時光瀟灑自如。書名《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輩子,算不算永遠》取自作者詩作《江湖中》,少年弟子江湖老,可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自成一格的包裝方式,渾然一體的封面彩圖,是文學書中另類別致卻優雅的存在為了更好地突出書名,我們特意將封一的書脊外露,這樣的包裝方式更突顯了書名;封面彩插畫手認為“畫為心聲”,作者的文字,言為心聲。畫里意蘊不滅,書中少年永存。 余光中(1928—2017),當代著名作家。出生于江蘇南京,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 LOWA )藝術碩士。先后任教于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范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中山大學。還曾赴美國多所大學任客座教授。2012年4月,84歲的余光中受聘為北京大學“駐校詩人”。2015年7月,獲得第13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大獎。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他自稱這是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代表作詩歌《鄉愁》、散文《聽聽那冷雨》《假如我有九條命》等,翻譯英國詩人經典詩句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彼纳⑽臉O愛用典、也喜用排比句式,學者氣息濃厚。梁實秋贊譽其:“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本書精選余光中散文集21篇,共分為三個章節:選取了旅途見聞、舊時光景、天下之事三個角度。行走足跡、羈旅之思、對世間萬事異乎尋常的關切敏感之情,都一一氤氳在作者的筆下。草長鶯飛、杏花春雨、滿亭星月,是每個少年心底最浪漫的存在,感知細微,眼中有光,腳下有路,要去遠方。后來,東奔西走,走南闖北,江湖飄零久,舊時的人,舊時的自己,舊時的地方……隔著時間,都散發著奪目的光芒。是爸爸的兒子,會為了丟失的一頂舊帽子而一直心存愧疚,是四個女兒的爸爸,心底默默念著女兒們,也曾幻想有九條命,說時間、談詩與哲學,也品評名家散文。天下之大,新奇之事繁多。漸漸老去是不可逆的,我們每個人終將和這個世界告別。然而,生命中真切的感動一定和少年相關,朝氣無畏、不憂未來的日子,即便有懶散的加成,也依然叮當作響、各有風采。希望讀到這本書的每一個你,內心都珍藏著世間獨一無二的法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