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二 原文:1.《齊諧》者,志怪者也。2.《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天之蒼蒼,其正色邪?5.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釋譯 1.《齊諧》者,志怪者也。 《齊諧》又名《子不語》,記錄奇聞怪事的一本書。用以說明世人是如何看待大鵬鳥的。也就是說從世人的角度去看大鵬鳥,從不同角度展示各種人怎么看待修真之件事。再次點明修真之難。 2.《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①摶:tuan(2聲)拍擊。出自《考工記注》。 ②扶搖:謂之飆(biao),暴風。出自《爾雅》。 ③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個呼吸就是我們六個月的時間。 大鵬鳥想要搬家去南冥,它的翅膀拍擊水面,激起的浪花可以達到三千里,因此它必須用翅膀奮力的拍擊暴風,借助風力一下子飛上九萬里,它拍一下翅膀飛去南冥也只是它一個呼吸的時間,這一個呼吸卻是世間六個月。 這只大鵬鳥,以前是一條魚,它生活在海里,它天天看到的只是海底的東西,它這一下子飛到天上去了,九萬里啊,它向下看時,看到了以前沒有見過的東西。 3.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①大鵬鳥在空中向下看,地球上好象野馬一樣的動物,大鵬鳥一個呼吸六個月,小馬六個月長成大馬,在大鵬鳥眼中,野馬如一團灰塵一樣,從地表冒出來,之后又沒有了……我們看到的是一群高大健壯的俊馬,在大鵬鳥眼中則是灰塵。 ②對大鵬鳥來說,一個呼吸就有六個月,而人的一生也頂多二百個呼吸,連生命中的過客都算不上,人的一代又一代的輪替就在大鵬鳥的呼吸之間流逝。 ③“以息相吹”:對于我們來說的生死之大事,對大鵬鳥來說,只是能量從一個地方流動到另一個地方。(在大鵬鳥眼中,一切都是以呼吸來計算的) 當一只大鵬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他看到的世界跟我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因為他活的太慢了。 所以在上帝眼中,我們人類到底有多不值錢,我們都不敢去問這個問題,因為他活的太久了,我們只不過是宇宙的渣子。 4.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大鵬鳥說:我從前在海里看到的天空是藍藍的,很美的。我飛到了大氣層之外,看到的天怎么是黑的呀?我從前一直認為天空是藍的,現在他是黑的,不得了啦,如果我再繼續向前飛的話,不知道又會看見什么顏色? 大鵬鳥覺得很恐慌,原來知道的都不是真的。 修真法門:對大鵬鳥來說,人世是的名利如塵埃般轉眼而逝,它關心的問題是:天看上去是藍藍的,那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的遠是無邊無際的嗎?(在這里莊子暗示,天其實不是藍的,飛出大氣層才能知道天不是藍的),視角從根本上不在一個層次上,追求與考慮問題的方法也不在一個層次上。(通過這一個象征物提醒人們,你走上修真的這條路就與其他人思考的不同,與其他人不一樣了) 5.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大鵬鳥的視角與我們是不同的,它的層次與心境與人們已經不在一個層面上了,這時它往下看:也就那么回事,淡淡然。(我可以懂你的選擇,但我不會選擇) 例:人看兩中小螞蟻在搶吃的,你會去幫助哪一只嗎?人類的利益爭奪已經不足為奇了。 大鵬鳥,關心的是宇宙有沒有邊的問題?像我們這些人類呢,我們是不會去關心宇宙有沒有邊吶?我們只會關心有沒有房子?房子有沒有很大? ②所以大鵬鳥從高空往下一看,也就那么回事。我們人類和大鵬鳥所站的角度不同,我們看世界的樣子,也不同。就比如一個特別高的人,看所有的人都是矮冬瓜一樣。 對于大鵬鳥來說,人世間的名利如塵埃般,轉眼而逝,他關心的問題是天看上去是藍藍的,那是它真正的顏色嗎?他的遠是無邊無際的嗎?視角從根本上就不在一個層次上當,一個人的心境改變,他會看到很多過去沒有看到的東西。 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