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1644年4月25日,崇禎皇帝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于煤山一棵歪脖槐樹上吊死。時至今日,煤山已經叫做景山。而吊死崇禎皇帝的那棵歪脖子樹,也成為重要歷史時刻的見證,曾經被清朝統治者套上鎖鏈,頑強地存活了兩百多年。 (一)崇禎皇帝 當絕望的崇禎來到煤山之時,在看完紫禁城最后一眼后,已然放下了一切。之后他在藍色袍服上寫下絕命遺言,隨即吊上了歪脖槐樹。歪脖槐樹吊死了崇禎,也結束了大明王朝兩百多年的統治。但實際上,槐樹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大的事情,甚至連天下的百姓們,也并沒有意識到。 槐樹的意義,可能正是在清兵入關后,才開始被放大的。在占領北京后,順治帝昭告天下,將崇禎皇帝移葬到思陵。與此同時,順治還下令給吊死崇禎的歪脖槐樹加上鎖鏈,并起名為“罪槐”。但凡大清官員路過“罪槐”,都必須要駐足停思。當然了,當時的順治帝還是個幾歲小孩,這一系列行為,多半應是攝政王多爾袞所為。 那么,多爾袞將一顆槐樹問罪,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二)罪槐之名 清兵入關,對于大明的子民來說,無異于一次異族入侵。要想消除民族間的隔閡,讓清朝能夠順利地一統天下,必然需要用一些手段。清朝將槐樹定罪,實際上就是在告訴人們,我們是在懲治滅掉大明的罪人,我們的行為是在為明朝復仇。那么,哪些人是仇人呢?當然是李自成、張獻忠之流。至于南明政權,也是阻礙百姓們安居樂業的叛亂者,自然也歸于仇人之列。 為槐樹定罪,為清朝統一天下,安上一個合理的名目,是清朝民族融合的一招妙棋。只是可惜,這棵槐樹卻莫名背上了罪名。有人為“罪槐”鳴冤,寫了一副對聯:“君王有罪無人問,古槐無過受鎖枷。”直到1900年,在清朝也走上窮途末路之時。八國聯軍入京,將鎖鏈作為文物奪走,槐樹才終于卸下了包袱。槐樹的鎖鏈,見證了整個大清王朝由盛轉衰的全過程。在失去鎖鏈沒幾年后,清王朝也走向了滅亡。 而在之后的半個多世紀里,槐樹一直頑強地活著。但在1966年,一群熱血的青年沖上了景山,把槐樹的樹枝折斷,將樹皮全都剝了下來。這棵槐樹終于壽終正寢。1971年,這顆已經死去的槐樹被正式移除。在十年后,公園管理處把景山南坡一顆碗口大小的小槐樹移植了過去。歷史就是這樣,往往親歷者不曾察覺,卻徒留后人空自嗟嘆! |
|
來自: 檸檬豬nyzbh9re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