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地區都有獨特的信仰獨特的文化,同樣的也會有特別的物品承載著這些文化信仰。在西藏就有一種珠子,被人們當作世間的至寶,這就是天珠。天珠是藏族的七寶之首,是藏族地區人們心目中的圣物。天珠的身上有著多種祝福,又裝莊嚴肅穆、高 貴優雅、天賜好運等寓意。由于純天然的天珠非常的稀 少,因此天珠的價格也極其昂貴。 ![]() 有一個傳說,最 先配帶天珠(眼)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 子之一阿那律。阿那律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通過配帶天珠潛心修佛而兩眼重獲光明并開天目。所以,天珠的神奇作用從此廣為流傳。 天珠早年一直不為外人所知,外間對天珠的關注也只有五、六十年的歷史,上個世紀中期西方探險家游歷西藏,開始著錄這些神秘的珠子隨著不少藏人去印度、尼泊爾,一些天珠也隨之被帶到境外,與藏傳佛教一起,天珠也流傳到西方收藏家的手里。到了八、九十年代,臺 灣、香港很多人開始熱衷天珠,收藏者也漸多。近年中國大陸經濟高速發展,民間累積了大量資本,天珠收藏熱悄然興起。 ![]() 在天珠珠體的黑色底上蝕繪乳白色紋飾的技術與蝕花紅玉髓珠(Etched Carnelian Beads)上白色花紋的獲得方法如出一轍。制作蝕花紅玉髓珠的技術是哈拉帕文明( Harappan,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青銅時代文明)的產物,蝕花紅玉髓珠早在摩亨佐·達羅和烏爾的屬于公元前3000年前期的遺存中就已出現。夏鼐先生是我國最早對蝕花紅玉髓珠的蝕花方法進行研究的人,他采用了E.mackey的研究成果,即:將漢地一種野生的白花菜(Capparisarphylla)的嫩莖搗成漿糊狀,和以少量的洗滌堿(碳酸鈉)的溶液,調成半流狀的漿液,用麻布濾過后作為在紅玉髓珠上蝕繪白色花紋的顏料。當工匠用筆將上述顏料繪畫于磨制光亮的紅玉髓珠表面后,需將珠子熏干并將它埋于木炭余燼中,低溫加熱五分鐘后取出,待之冷卻,最 后用粗布加以疾擦,即得光亮的蝕花紅玉髓珠。由此我們推斷:古代工匠制作天珠時,在蝕染完黑色底和乳白色紋飾后,一定也會用粗布急擦珠體,這樣不僅有很好的拋光效果以使天珠更加瑩亮美麗,更由于急擦珠體帶來的局部拋光熱引起的層面流動效應會封閉玉髓原有的晶間孔隙,使充斥其間的黑、白色染料離子不會被輕易滲流帶出。 這些年天珠的價格越來越高,而且收藏界預測,天珠的價格還會繼續翻倍,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收藏天珠,難免造成價格飛漲,而且天珠本身也的確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 在西藏,關于天珠的說法有很多種,大多數人都將天珠看作是天神下凡所帶來的圣物,當地的人們甚至大多數都沒有見過天珠的真實模樣,所以很多人把天珠當作是信仰一樣對待。 據史料記載,于圓和吐蕃之間的草原信道,是西藏與北方草原文化進行交流的重要途徑,這條古道至少在公元前5世紀便已開通。悠久的歷史,美麗神秘的傳說,加之西藏人虔誠地收藏供養,世代相傳,天珠便成為人們心中中珍貴的寶物了。 |
|
來自: 新用戶1204447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