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湯 【原文】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作者】張仲景 【出自】《金匱》 【經典回顧】 1、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湯)。 2、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 3、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 【劑量】 1、重用半夏。 【組成】 姜 半夏 【時機】 1、小半夏湯就是惡心。 【方解】 1、生姜可以把胃里面的停水去掉,同時解生半夏的毒; 2、生半夏,可以把胸膈之間的水把它排掉。 【比較】 關于嘔的方劑: 1、只嘔,它不是柴胡證,只是嘔,小半夏湯證,內里有停飲,可以用小半夏湯,就是半夏生姜; 2、嘔而頭痛,這類是吳茱萸湯證; 3、嘔而發熱,是少陽病,少陽病是少陽熱病,那是小柴胡湯證; 4、如果嘔而且頭暈,用苓桂術甘湯。小半夏湯沒有暈眩。小半夏湯只是在胃里面而已,苓桂術甘湯是在整個橫隔里面。 【應用集錦】 1、只是嘔,小半夏湯證,胃里有停飲,可以用小半夏,就是半夏生姜。 2、如果嘔而且頭暈,用苓桂術甘湯。小半夏湯沒有暈眩。小半夏湯只是在胃里面而已,苓桂術甘湯是在整個橫膈里面。 【比較集錦】 1、半夏+人參+白蜜為大半夏湯;半夏+生姜為小半夏湯,更加茯苓為小半夏加茯苓湯。 2、關于嘔: (1)只是嘔,它不是柴胡證,內里有停飲,小半夏湯證,就是半夏生姜。 (2)嘔而頭痛,這類是吳茱萸湯證。 (3)嘔而發熱,是少陽病,少陽病是少陽熱病,那是小柴胡湯。 3、(1)小半夏湯: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嘔吐完之后還是不渴; (2)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兩(一法四兩),小半夏的基礎上,可能兼有小便不利、心悸、一點點暈。它的水應該比小半夏湯多一些,不僅有胃停水,膈間也有水。 4、(1)小半夏湯:半夏一升,生姜半斤:重在去水; (2)生姜瀉心湯: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重在散結; (3)半夏干姜散:半夏、干姜各等分:重在散寒。 5、(1)大半夏湯:半夏二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胃有停滯的食物。 (2)小半夏湯: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胃有停水。 6、(1)小半夏湯:谷不得下,嘔吐最急,故尚未至痞,因胃中有飲,隨氣上逆阻于谷入之道。 【名家論述】 1、小半夏湯《金匱筆記》(倪海廈) 什么叫做嘔家?就是比如說,孕婦從懷孕開始就不斷的惡心嘔吐,也是嘔家;還有的人常年胃不好,一直在嘔吐,就是嘔家。嘔家,因為吐得很多,津液傷到。嘔吐的人呢,本來就是口渴,現在渴者就是欲解。你只要正常的發展呢,比如說,我吐得很厲害,可能昨天晚上喝酒喝得很兇,喝酒喝穿了,結果大吐,吐完以后當時人就昏睡過去了嘛,早上起來的時候,大渴,我非要趕快喝水,這種自己會好。 但現在有個人呢,吐完了居然不渴,就是有問題在里面,心下有支飲造成。所以你如果是嘔吐的人,吐完以后沒有渴的話,代表這個人有支飲在里面。你今晚喝酒喝多一點,然后吐完以后看,哎,我早上口渴,代表沒有支飲;沒有口渴,有支飲。 小半夏湯,就是半夏跟生姜,很淺的一個處方。兩味藥而已,只要病人有水逆。生姜本來就是解半夏的毒,所以他就放生半夏下去,你再用姜半夏你是不是多此一舉?直接生半夏,生半夏去惡心,去嘔吐,利水的力量很強,一劑下去就中了。那你配合生姜在里面煮,病人吃下去不會喉嚨沒有聲音。所以生姜可以把胃里面的停水去掉,生半夏可以把胸膈之間的水把它排掉。這個很簡單的、最輕的一劑止嘔的方。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金匱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