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馬座的比鄰星中被拍到噴出的巨大耀斑使人們發現其星系可居住的希望變得渺茫,由于其發射的耀斑與太陽的相似,因此有研究人員觀察并找到尋找來自半人馬座比鄰星的無線電耀斑的有力證據。 已經有跡象表明,我們最近的恒星鄰居可能是一個不適合居住的地方。2017年,紅矮星半人馬座比鄰星被拍到噴出一個巨大的耀斑,其威力比太陽最大的噴發還要強10倍,這讓圍繞著它的巖石世界半人馬座比鄰星的宜居條件的希望大打折扣。 我們所知道的生命前景變得更加嚴峻。一個新的發現給我們提供了證據,證明半人馬座比鄰星可能正在釋放類似太陽的日冕物質拋射,其中大量的電離等離子體和電磁輻射被發射到太空中,這種拋射比耀斑大得多。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天文學家安德魯·齊克說,'天文學家最近發現,在半人馬座比鄰星周圍有兩顆'類地'的巖石行星,其中一顆在'宜居區'內,任何水都可能以液態形式存在。' '但鑒于半人馬座比鄰星是一顆冰冷的小型紅矮星,這意味著這個宜居區離恒星非常近,比水星離太陽更近。我們的研究表明,這使得行星非常容易受到危險的電離輻射的影響,這種輻射可以有效地給行星消毒。' 半人馬座比鄰星是地球最近的鄰居,距離地球只有4.2光年。而2016年在這顆恒星的宜居區發現了一個巖石世界(就像地球、金星和火星一樣)(距離足夠近,表面的水不會凍結,也不會近到蒸發),這讓人們對我們可能在附近找到外星生命產生了希望。 但是,雖然紅矮星體積小、溫度低,但它們有成為暴力小獸的傾向。它們用頻繁而強大的恒星耀斑襲擊周圍的環境,科學家將其解釋為對生命的可能性和我們所知的可居住性的壞消息。 問題不在于耀斑本身,而在于日冕物質拋射。這兩種類型的拋射在太陽中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最強大的耀斑伴隨著日冕物質拋射,雖然太陽耀斑會破壞無線電通信,但日冕物質拋射才是真正的問題,比如破壞電網。但我們在地球上受到相對保護。 '我們自己的太陽在所謂的'日冕物質噴射'期間,會定期發出電離粒子的熱云。但鑒于太陽比半人馬座和其他紅矮星要熱得多,我們的'宜居區'離太陽表面很遠,這意味著地球離這些事件相對較遠。'齊克說。 '此外,地球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行星磁場,使我們免受這些強烈的太陽等離子體爆炸的影響。' 圍繞紅矮星近距離運行的行星可能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即使是磁場也可能不足以保護我們。 然而,盡管我們已經看到了大量的紅矮星耀斑,但來自紅矮星的日冕物質拋射的證據卻很少,而且有待解釋。在紅矮星中發現的類似日冕物質拋射的行為,如長時間的X射線吸收,或藍移的巴爾默線,仍然可能是耀斑的產物。 在太陽系中,當太陽釋放出一個日冕物質拋射時,往往會同時釋放出一個射電暴。不要與快速射電暴混淆,這些低頻率的太陽射電暴是由與日冕物質拋射相關的不同粒子加速過程引起的。 這些爆發可能表明日冕物質拋射活動。但天文學家還沒有檢測到很多來自紅矮星的太陽射電暴。在齊克的團隊工作之前,早在1982年,只有一個相干式太陽爆發被記錄下來,其他少量的探測來自單碟望遠鏡,因此容易受到地面干擾。 因此,齊克和他的團隊開始尋找來自半人馬座比鄰星的射電耀斑的有力證據。他們利用西澳的扎德科望遠鏡和美國宇航局的TESS的數據獲得光學數據,并利用西丁泉天文臺的ANU 2.3米望遠鏡進行光譜觀測。 同時,利用位于西澳沙漠的澳大利亞平方公里陣列探路者(ASKAP)強大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射電望遠鏡陣列,在低頻射電方面進行同步觀測。 果然,他們捕捉到了一個耀斑和一系列射電暴。同步觀測讓團隊將這兩個事件聯系起來;以不到12.8萬分之一的概率認為它們沒有關聯。 爆發的特征非常接近于四型太陽爆發。這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暴發,對于太陽來說,它被認為是日冕物質拋射后的高能電子持續注入到暴發后的磁結構中引起的。 悉尼大學的天文學家塔拉·墨菲說,'這是ASKAP(澳大利亞平方公里陣列探路者)的一個令人興奮的結果。令人難以置信的數據質量使我們能夠以驚人的細節查看來自半人馬座比鄰星的恒星耀斑在其全部演變過程中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到偏振光,這是這些事件的標志。這有點像戴著墨鏡看星星。一旦ASKAP(澳大利亞平方公里陣列探路者)以完全調查模式運行,我們應該能夠觀察到更多附近恒星上的事件。'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不是紅矮星日冕物質拋射的直接證據,但這是迄今為止來自另一顆恒星的太陽射電暴的最有力證據。而且,根據太陽射電暴的特性,它似乎與日冕物質拋射非常一致。 齊克說,'這可能是空間天氣方面的壞消息。銀河系最常見的恒星--紅矮星--似乎很可能不會是我們所知的尋找生命的好地方,'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