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漢末三國時代,曹操無疑是最為杰出的一代雄主。盡管當時名義上是三國,但若單純以地盤而論,曹魏無疑是占地最大的一方,故而時人稱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感興趣的讀者和趣歷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點擊加載圖片 以行政區劃而論,東漢共有十三個州,而曹操獨占九個。具體如下: 兗州 兗州是曹操最早占據的地盤,占領時間在初平三年(192)。 初平三年(192),兗州刺史劉岱在與黃巾軍交戰中陣亡,而后曹操在陳宮、鮑信等人的支持下,大破黃巾軍,取得兗州的統治區,并從黃巾軍中選拔精銳,組成了威震三國的青州軍。 事實上,兗州一直被譽為曹操的根據地,荀彧甚至將它比作劉邦的關中和劉秀的河內,即:“河、濟,天下之要地也,今雖殘壞,猶易以自保,是亦將軍之關中、河內也”。由此可見,兗州對于曹操集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豫州 豫州是曹操占據的第二個州,占據時間大致在建安元年(196)左右。 曹操在興平二年(195)平定兗州之亂后,便開啟了對豫州的擴張。大約歷經一年時間,基本掃蕩了豫州境內的割據勢力和黃巾余眾。 在基本占據豫州后,曹操便挾持漢獻帝遷都潁川郡許縣,拉開了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序幕。 徐州 徐州是曹操占據的第三個州,占據時間在建安三年(198)。 建安三年(198),曹操親率主力東征割據徐州的呂布,成功誅殺呂布,奪得徐州。徐州人口眾多、經濟富庶,是曹操集團的經濟物資重要供給地。 冀州 冀州是曹操占據的第四個州,占據時間在建安九年(204)。 曹操在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后,歷時四年,在建安九年(204)成功擊潰袁尚,占據冀州。此后,曹操自領冀州牧,以鄴城為霸府,開啟了他的篡漢之路。 青州 青州是曹操占據的第五個州,占據時間在建安十年(205)。 曹操在擊潰袁尚后,袁譚趁機反叛。在此情況下,曹操于建安十年(205)誅殺袁譚,奪得青州。 幽州 幽州是曹操占據的第六個州,占據時間在建安十年(205)。 袁尚丟掉冀州后,投奔割據幽州的袁熙。之后不久,袁熙部下焦觸、張南在建安十年(205)獻地投降曹操,幽州至此納入曹操集團中。 并州 并州是曹操占據的第七個州,占據時間在建安十一年(206)。 并州本為袁紹的外甥高干統領,曹操平定冀州后,高干曾短暫降服,后又發起叛亂。建安十一年(206),曹操親征高干,成功占據并州。 并州民風剽悍,是曹操集團重要的兵員補充地。 司州(司隸) 司州是曹操占據的第八個州,占據時間在建安十六年(211)左右。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親自率軍西征關中韓遂、馬超等割據勢力,成功占據司州。 司州位置顯要,共轄三河(河南、河東、河內)、三輔(京兆、左馮翊、右扶風)和弘農七郡。 涼州 涼州是曹操占據的第九個州,占據時間在建安十九年(214)左右。 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大將夏侯淵率軍基本平定了涼州的韓嵩、馬超、宋建等割據勢力,取得涼州。夏侯淵也因此成名,史稱他“虎步關右,所向無前”。 由上觀之,曹操獨占的九個州便是兗州、豫州、徐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司州和涼州。此外,曹操還占據了荊州北部的一部分,控制了襄陽、樊城這兩大戰略要地。但由于荊州東部被孫權所占,荊州南部被劉備占據,故而荊州實際處于三分狀態。正因如此,筆者并未將荊州列入曹操獨占的地盤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