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題:抵制天價片酬 共正行業之風 文字 | 趙菊琴 編輯 | 一番 本文字數:1408 閱讀時間:5分鐘 今天(8月12日),以華誼兄弟為會長單位,匯集了博納影視、橫店影視、樂視花兒影視、唐德影視等400余家影視企業的橫店影視產業協會發表了《關于“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秩序、促進影視精品創作”的倡議》。 《倡議》原文 而昨天,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也聯合發表文章名為《關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的聲明,表示會統一抵制藝人天價片酬現象。 《聲明》原文(致“范冰冰們”……) 聯合聲明稱,三家視頻網站聯合六大影視制作公司即日起將堅決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部門的通知精神,共同抵制藝人“天價”片酬現象,嚴格執行有關部門每部電影、電視劇、網絡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的最高限額制度。 并對不合理的演員片酬進行控制,三家視頻網站和六大影視制作公司采購或制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聯合聲明還表示,共同抵制偷逃稅,“陰陽合同”等違法行為,共同倡導廉潔之風、弘揚浩然正氣。 2002年劉曉慶因涉嫌偷逃稅被拘押 對于有上述不正之風的個人與機構,三家視頻網站與六大影視制作公司將協同建立黑名單機制,一經核實將停止一切合作,并依法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 愛奇藝、華策影視等公司還承諾,在影視劇制作、購銷等環節中,加強行業自律,杜絕各種名目變相漲價、偷逃稅、貪污、行賄受賄等違法、腐敗現象的滋生。 與此同時,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發表《關于加強行業自律 遏制行業不正之風的倡議》。 之前幾年里,片方對外宣傳的口徑來看,中國影視劇制作成本飛漲,部分古裝、奇幻、宮斗劇集的制作成本已經在3億元區間,部分知名當紅演員的電視劇片酬甚至飆升到了8000萬~1億元。 2016年8月26日央視新聞頻道的一段長達16分鐘的報道里,從披露《如懿傳》兩位男女主角1.5億的片酬開始,對整個影視行業的天價片酬進行了火力強勁的批評,并歸結為由于片酬高企,導致制作經費被壓縮,進而造成了影視作品質量糟糕的行業亂象。 央視打響了第一槍之后,接下來輿論幾乎掀起了一輪討伐明星高片酬的熱潮。 每經網同年9月刊發了標題為《明星片酬有多高?半數上市公司一年賺的錢,趕不上范冰冰一年收入!》的報道,相似的還有人民日報9月29日刊發了標題為《明星片酬高得離譜折射了什么?》,北青網11月13日刊發了標題為《內陸片酬到底有多高?臺明星聽完后感嘆:我們像乞丐》;再到今年年中崔永元曝光明星天價片酬事件…… 早前,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就曾發出倡議,抵制一味攀比片酬的不良風氣,幾十位演員參加了這個倡議。 比倡議更有約束力的當然就是法律手段。《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二審時,便有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呼吁治理天價片酬,比如,他們想到的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片酬在制作費用中占比的上限等等。 但畢竟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片酬在制作費用中占比的上限這一方式,在實際執行中并不好操作,如若操作不好反而影響法律本身的權威性。 因此最終頒布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中,并未如個別常委會委員所愿對明星片酬進行法律約束做出明確規定。 一位制片人層一語道破影視行業高片酬亂象因果: “劇本好、主創好,片酬自然不會過高。劇本一般、創作一般,得靠演員來賣,那自然就是高片酬。” 如今,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和影視企業的橫店影視產業協會發表的兩份《倡議》,都號召全行業一同遏制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共同規范行業秩序,加強行業自律,促進影視行業創作精品化。 不得不說,這兩日公布的兩份《倡議》和一份《聲明》是對業內變革的一個信號,未來影視劇行業的變化值得關注。 題圖均來自相關電影資料與網絡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