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藏寶有妙招,但能防住盜墓賊,卻沒想到的是家賊難防 文 | 韋爵爺 古今中外,人們都喜歡藏寶,有了寶物都要藏起來,深怕被人搶走,特別是死后全都要藏到隱秘的地方。但是藏得再好的寶藏都會有被發現的一天,正如前不久,兩名尋寶者在波蘭找到了納粹的黃金列車,那是一輛裝滿黃金卻神奇消失的火車;而一名德國的工程師也在俄羅斯發現了前蘇聯那輛裝滿數萬噸黃金的卡車;在中國也有人找到了明末起義軍張獻忠的寶藏,其中發現的都一級以上的珍貴文物,可見這個寶藏的價值之大。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中國古人常見的藏寶秘招。 古人十分常見的藏寶方法就是把寶物埋在地下,也有將寶物藏在墻壁里、屋檐下、房梁上等隱秘的地方。據調查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曾這樣做過,有的甚至把保險箱嵌進墻壁里或者衣櫥里。而在一些豪宅中的藏寶方法更叫絕,那些寶物不是藏在密室等隱蔽的地方,而是藏在平常的閣樓、偏房之中,如此出其不意,誰也不會想到寶物就在你身邊的某一處。 但是不得不說,就算收藏地點再隱蔽都難不倒竊賊,被盜事件在古人的詩詞里隨處可見,于是有的人為了防止被盜,想出了很多法子。傳說有個山西的財主,覺得將錢財埋在地下或櫥柜里都不保險,于是想到了個妙招,就是把銀子溶化后澆灌到地板下面。 這個辦法果然太絕了,小偷絕對想不到他腳下的都是銀子,但是小偷倒是防住了,可沒想到家里的子孫沒錢的時候就敲一點下來拿去花,直到被敗完了家。這就是所謂的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還有種藏錢方法叫窯藏,一般是錢財比較多的人家才會用的方法。中國在漫長的古代主要流通交換物是銅錢,在考古中,已經發現了無數的銅錢,有的甚至成噸出土,可見古人儲蓄是多么瘋狂。 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在黃石發現了一處滿是銅錢的窖洞,里面有各個朝代的銅錢,重達二十二萬斤之多。除了銅錢外,考古史上還發現了大量的鐵錢,上世紀九十年代,河北滄州就挖出了重達近十萬斤的鐵錢,這么多鐵錢,在古代也算是土豪級別了。 值得注意的的,人們都喜歡藏錢,但是古代的銅錢需要大量的銅來制造,一旦人們都藏起來不用,那會導致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不足,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于是政府不得不嚴厲制止瘋狂藏錢的做法。 比如在唐代后期,朝廷就頒布了法令規定,家里藏的現錢不能超過五千貫,超過了就必須把超過部分一個月內用完,否則就要治罪。但是有錢人實在太多了,于是后來修改了法令,把用錢的時限延長了一些,沒想到有錢不花也成了犯罪,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現代社會有那么多銀行和理財公司,給我們足夠的保障,已經不用擔心被小偷惦記了,但是還是要切記:合理消費,合理儲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