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女,二十八歲,中等身高,微胖面白。記得當時是秋末,乍暖還寒,患者來求治月經過少稀發。 刻診: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月經每次來時僅兩天就結束,量少色淡。還未入冬就已把羽絨服穿上,帽子戴上,一副全副武裝的樣子。 我問就那么冷么?答曰:全身不暖和,尤其是手足冰涼,已經有十來年了。 于是我細觀:雙手色白透著微紫暗,觸之確實冰涼。飲食一般,二便基本正常。精神尚可,略有乏力頭暈。 患者問:除了治婦科,能否把手足冰涼一起治一下。為這她看了很多中醫,都療效不佳。經人介紹,常吃桂附地黃丸,也不見好轉。 我說,此乃血虛寒凝,當歸四逆湯證。于是用當歸四逆湯合溫經湯治之,先予10劑藥。 二診時告知,藥后已不太冷了,現已脫去羽絨服,僅穿毛衣。要求繼續治療。處以當歸四逆湯合四物湯。 處方:當歸30g,桂枝30g,赤芍30g,細辛15g,絲瓜絡20g,川芎10g,熟地黃60g,菟絲子15g,雞血藤15g,生姜30g,炙甘草15g,大棗15枚(切)。 10劑,水煎服。 三診時告知患者月經已來過了,量較以往稍多,共來了4日,全身已不怕冷,觸之雙手已不冰涼。患者甚喜。 后以此方為主,加工成蜜丸,又服3個月,徹底治愈。 古道瘦馬按: 經常有青年女性找我咨詢和治療手足冰涼,而且不少網友也問到這個問題,有的人問得更細,能否常喝阿膠或是吃大棗龍眼肉? 這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看來不是個小問題,所以有必要談一談這方面的話題和治療。 手足冰涼,尤其是青年女性,不是什么大問題,也不是什么疑難雜證,早在2000多年前,醫圣張仲景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傷寒論》351條談的就是這個問題。 《傷寒論》原文:“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當歸四逆湯:當歸三兩(45g),桂枝三兩(45g),芍藥三兩(45g),細辛三兩(45g),甘草二兩(30g)炙,大棗二十五枚,通草二兩(30g)。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方中劑量為我臨床習慣用量。) 看看,醫圣治療此病多么詳細,有證有方有服法。言簡意賅,易于操作。 此病臨床上多見,辨證起來并不復雜,“血虛寒滯”四字足也。血虛,脈細欲絕,不足么;手足厥寒,即四肢冰涼,寒凝么。 當歸加桂枝湯補血養血,細辛、通草溫陽散寒。桂枝湯本身就是滋陰和陽的溫補劑,再添當歸和加重大棗用量,共成補血重劑; 細辛、生姜亦是辛溫良藥,為張仲景散寒之常規用藥,如嫌力量不足,352條補之,再加入吳茱萸,加重生姜; 通草為通絡之藥,臨床上我常用絲瓜絡代替。 此方治療手足冰涼為正治之方,臨床療效顯著。 臨床上我治療此證比較多,尤其是青年女性,西醫多歸為末梢血液循環不好或雷諾病,亦有認為是缺鐵性貧血。但沒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 在這方面中醫治療卻是長處,治療效果還是好的。主要方子就是當歸四逆湯為主進行加減。實踐證明,仲景不欺我也。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北京的網友,22歲,青年女性,求治此證; 說一到冬天手足就特別冰涼,在北京找了很多中醫,服了很多藥都不見效,很是悲觀,問我真的是無治了么? 我聽后甚是愕然!這并不是什么難治之證,怎么就治不了呢? 為此,我小題大作,抽空寫了這篇文章,說明此證易治,也請青年學子不要對此證輕之懼之。 小資料: 《傷寒論》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劑有四逆散、四逆湯、當歸四逆湯。三方主治證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機用藥卻大不相同。 四逆散證是因外邪傳經入里,陽氣內郁而不達四末所致,故其逆冷僅在肢端,不過腕踝,尚可見身熱、脈弦等癥; 四逆湯之厥逆是因陰寒內盛,陽氣衰微,無力到達四末而致,故其厥逆嚴重,冷過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脈微欲絕等癥; 當歸四逆湯之手足厥寒是血虛受寒,寒凝經脈,血行不暢所致,因其寒邪在經不在臟,故肢厥程度較四逆湯證為輕,并兼見肢體疼痛等癥。 因此,三方用藥、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揚俊所言:“四逆湯全在回陽起見,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見,當歸四逆湯全在養血通脈起見?!保ā稖責崾钜呷珪罚?/p> 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黃芪桂枝五物湯三方均是在桂枝湯基礎上演化而來。 其中當歸四逆湯主治血虛受寒,寒凝經脈的手足道冷及疼痛證; 若在當歸四逆湯證基礎上兼見嘔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主治素體虛弱,微受風邪,邪滯血脈,凝澀不通致肌膚麻木不仁之血痹。 END 來源:幸福中醫文化 編輯:張大夫 |
|
來自: 彼案 > 《小兒.副科.蟲疾.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