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頁數:P.28 酒名:貝里尼(Bellini) 酒譜: 2 oz (60ml) 白桃果泥 4 oz (120ml) 冷卻過的Prosecco氣泡酒 將白桃果泥與冰塊放入調酒杯,緩慢倒入prosecco。用吧匙小心的將果泥從杯底拉起,就像在打蛋白霜(注),濾掉冰塊將酒液倒入香檳杯中。 (注:照打蛋白霜的打法氣會跑光,它的意思可能是維持一定旋轉方向攪拌,讓果泥能夠均勻的散佈在酒液中) 關于貝里尼(Bellini) 貝里尼這杯酒誕生于1945年,義大利威尼斯的Harry's Bar,創作者是老板Giuseppe Cipriani,但是一開始這杯酒并沒有名字~ Giuseppe Cipriani 貝里尼的調酒概念類似西班牙的Sangria;意大利人原本就有將桃子浸泡于葡萄酒飲用的習慣,Giuseppe可能是受到這樣的喝法啟發Bellini的靈感。 1948年,意大利威尼斯舉辦文藝復興時期知名畫家Giovanni Bellini的畫展,Giuseppe看到一幅人物畫像(哪一幅已不可考),粉紅色外袍和這杯酒顏色很像,于是就將它命名為Bellini了~ Giovanni Bellini自畫像 Giuseppe Cipriani的事業非常成功,國內外許多政商名流、影歌星、作家等都是Harry's Bar的常客,下圖是海明威、老板與Bartender的合照: Harry's Bar Cipriani餐飲集團現在已經是跨國企業,在全球各地經營餐廳、飯店和酒吧,Giuseppe的兒子和孫子分別擔任集團總裁和經理~ 兒子Arrigo Cipriani親自示范Bellini的調法: 孫子和祖父同名也叫Giuseppe Cipriani,人帥有錢真正好,google一下可以看到很多左擁右抱的照片~ 題外話,我在找資料的時候發現Google地圖地標中有Harry's Bar,底下有很多的評論,ㄜ…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調制心得 中文調酒書提到貝里尼,有些是寫白桃汁加氣泡酒,有些則是蜜桃香甜酒加香檳,東拼西湊,總之就是一個材料有桃一個材料有氣泡就好… 然而這杯酒的原始酒譜,嚴格指定要白桃,而且要用義大利產的Prosecco,以下是官網的截圖: 為了調出粉紅色外觀,原始酒譜還有加入覆盆子汁或櫻桃汁,現在已經很少酒譜這樣做,而且覆盆子汁和櫻桃汁取得較麻煩,如果要調色我會推薦加入調性相符的莓果類苦精,像是蔓越莓苦精。 國內應該沒有生產標示『白桃汁』的罐裝產品,在進口超市可以找到歪果進口的白桃汁,但細看內容標示,其實都是綜合果汁… 另外一種選擇是罐裝果泥,不過如果不是營業用就不要試了,剩下的果泥會吃到??… 如果要追求原汁原味,還是要用新鮮桃子,雖然不容易榨出汁還是要想辦法榨,因為只切丁味道沒辦法融入酒中。 原始酒譜是用意大利的Prosecco氣泡酒,可惜我喝過的Prosecco還不夠多種,至今還沒找到可以跟桃味搭配得宜的品牌,目前還是以偏好的不甜氣泡酒萊調製,剛好有開香檳的場合也會嘗試看看~ 貝里尼這杯調酒太過有名,甚至有罐裝產品直接就是以Bellini為名,像是下圖這瓶Bellini氣泡酒,濃度也不高,裡面還有白桃丁,相當受歡迎的口感~ 最后推薦兩種配方給大家參考: A. 大眾化口味版 材料: 水蜜桃罐頭(最小罐的) 一罐 樂加蜜桃香甜酒 1.5 oz 檸檬榨汁 一顆量 不甜(或微甜) 氣泡酒適量 作法:將水蜜桃罐頭連同糖水、蜜桃香甜酒和檸檬汁一起倒進果汁機,加入2~3顆冰塊打成泥狀,平均分配在已冰鎮的香檳杯中,補滿氣泡酒、稍加攪拌。 備注:蜜桃香甜酒如果沒有樂加,用Bols也不錯,如果不喜歡太甜,罐頭糖水倒一半進去就好。 氣泡酒:蜜桃綜合泥的比例可依喜好調整,如果不喜歡不甜氣泡酒,建議選擇微甜、口感安全的氣泡酒,如果用的是香檳或優質氣泡酒,建議參考以下調法: B. 優質貝里尼 材料: 新鮮水蜜桃榨汁 不甜氣泡酒(或香檳) 蔓越莓苦精 1 dash (選配) 作法:將水蜜桃去皮榨汁,倒入適量至已冰鎮的香檳杯,滴入苦精后補滿香檳,稍加攪拌。 備注:另外加入水蜜桃碎丁可增添口感,蔓越莓苦精是為了調色用,小心別滴太多了。 這個版本的接受度可能不如第一種,因為水蜜桃汁對酸甜的影響相當有限,但我很喜歡純喝不甜氣泡酒與香檳,這種調法能在不影響原味太多的前提下,讓成品帶有些許天然水蜜桃的微甜與香氣~ 罐頭、苦精、香甜酒等材料調製的貝里尼味道雖然比較夠,但總覺得沒那麼好喝,下次有開香檳氣泡酒的場合,不妨買顆桃子來試試這杯經典調酒吧! ![]() 用一杯酒,講一個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