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造型入門基礎 一、根部造型 從樹木盆景角度來講,根的造型是表現盆景美的重要部分。蓄養好根,除有利于樹木生長外,還能增強樹木盆景造型藝術的感染力,使得盆景表現的更加完美。 1、補根法 圖示根樁根部缺根,影響造型。 取同種植物的小植株,去除一側的根部,并用刀削成楔形,與需要補根的樹樁基部缺口吻合,固定裴勇。 嫁接成活一段時間后,可以剪去接穗的上部,只留與砧木結合的根部。 2、墊根法 選取健壯的盆景素材,將全部根部掘起,洗掉泥土,剪去所有向下的根系,注意保留四周的側根,清理成放射狀,用扁平物體,如模板、瓷磚等墊在根部下端,再用棕絲或易腐繩帶將根系均勻地縛扎在墊物上。 將樹木重新種植,等待樹木長大。 3、盤根法 選用根部柔軟易于盤曲的盆景素材,如榕樹、榆樹等,春季挖掘起全部根系,洗去泥土,保留適于盤曲的長根,將錐開榨塞入根部中間,把根系沿著外圍分開。 編排盤曲的長根,粗細有別,自然得體,使根形呈喇叭狀,再用易腐繩帶縛扎。 將盤曲處理的素材植于地下,或植于稍大的泥盆中。 5、擠壓法 在樹木生長過程中,不斷采取物理處理方法,對根基部主根進行抑制擠壓,使其形成板根狀。 擠壓應分逐步進行,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對植物根部會造成不可愈合的創傷,嚴重引起植物的死亡。 5、圍套法 用圍套方法可以控制根系的擴張,迫使根系只能向下生長,培養不同形式的懸垂根。 此法可用于培養提根式樹樁盆景。 將成型的素材重新種植于盆器中。 二、干部造型 從樹木盆景加工來講,干的粗細、力度、動勢,對整體造型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如果要制作一盆樹木盆景的佳作,就必須根據素材的自身特點,先蓄好根、干,再蓄分枝、側枝。 1、剖干蓄養法 在梅雨季節,野外采掘到的雜木樹樁,如三角楓、榆樹、福建茶等生長較快等樹種,如果根盤很好,但上部的干不夠理想,可將其鋸除,并將干的截面剖切成雙干型或三干型。 第二年春季,根據發枝的情況確定干型。雙干型的將主干截成一高一低,一主一次,參差有致。當蓄養的主干基本理想后,再用金屬絲攀扎分枝、側枝。 經過數年蓄干、攀扎,使剖干部位蓄養的枝干,日漸豐滿成型。 2、單干蓄養法 根部完美的素材,如上部主干不理想,可在適當高度截干,重新蓄養枝干,截面小的,可以蓄養成單干型。 三、枝條造型 枝條蓄養應在根、干造型基本完成之后,再對枝冠進行制作。但不要急于求成,可由下向上逐步推進,越是接近頂部枝冠,成型就越快。所以,當下部枝干蓄養達到一定粗度時,再蓄養側枝,逐步向上推進。 1、棕絲攀扎法 視被攀扎的枝干粗細程度,將棕絲搓成不同粗細的棕繩,根據枝干的生長位置、彎曲形式,找出最佳的攀扎點與打結的位置。 開始攀扎點應盡量選擇分枝、樹結或粗糙處,以防棕繩滑動。如攀扎點光滑,可用棉織物纏繞。彎曲間距視枝條的粗細、硬軟程度,靈活掌握。 攀扎對樹干有傷害時,可在早春進行,利于傷口的愈合,攀扎的順序是先扎主干,后扎大枝,最后攀扎小枝。扎枝葉時,先扎頂部,后扎下部。 用棕絲進行捆扎方法:向下彎曲。 用棕絲進行捆扎方法:向下彎曲。 用棕絲進行捆扎方法:向下彎曲。利用金屬鉤做為主干的固定點。 若枝條較粗大時,強行向下彎曲可能會導致樹枝折斷。因此,可以在枝條的下側鋸開一道或多道切口,并用布條、麻片、塑料布等包扎好后,再用棕繩進行綁扎。 水平枝的水平彎曲。 上揚枝的水平彎曲。 上揚枝的水平彎曲。 下垂枝的水平彎曲。 扭旋彎曲。 連續彎曲。 2、金、棕攀扎法 攀扎:用金屬線對枝條進行纏繞,再進行彎曲。 若害怕金屬線陷進枝條的表皮層中,可以先用牛皮紙、棉布、麻片和塑料布等包裹枝條,再用金屬線固定,必要時可以將樹干也包裹起來。 利用金屬線進行吊拉。 金屬線和棕繩并用:小枝條用金屬線纏繞彎曲,較粗的枝條利用棕繩捆扎彎曲。 3、其它攀扎方法 剖切助彎。 切割助彎。 開槽助彎。 絞彎。 吊彎。 鐵件助彎。 拉彎。 頂彎。 4、忌枝 若樹木長勢強、生長旺盛的可多剪,生長瘦弱的則少剪。從樹木造型需要,通常需要剪去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輪生枝、對生枝、瘦弱枝及病態枝等。從而使留下的枝條能集中養分,樹勢生長旺盛。 5、定位剪 定位剪是指盆景造型時,對素材進行的第一次修剪,確定保留不同位置的枝條,剪去多余的枝條。素材經過定位剪后,確定了枝條的數量、位置及枝條間的相互距離。定位剪將直接影響樹木盆景的形態美。所以,在定位剪前,要認真構思,考慮素材的特點及成型后的形式。所謂“意在筆先”,同時要做到“胸有成竹”,方可下剪。 6、縮剪 縮剪。 縮剪造型。 逼芽縮剪。 花果盆景的縮剪。 摘自360圖書館冬天惠鈴的《盆景入門造型基礎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