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格物。 魔幻現實主義興起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十二世紀五六十年代達到巔峰。 不少作家都采用這種手法來寫作,其中就包括了中國著名作家莫言。 他不僅憑借小說《蛙》在201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更在2012年第一次代表中國人斬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皇家文學院給出的獲獎理由是: 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說到魔幻現實主義,就無法避開加西亞·馬爾克斯這位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大師。 莫言曾經說過,他非常喜歡的兩位西方作家,是威廉·??思{和加西亞·馬爾克斯。 在莫言的小說中,大量引用神話傳說,經常從動物的角度去敘事,各種隱喻、象征、預言、神秘、魔幻等元素隨處可見。 這與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不謀而合。 這位從哥倫比亞小城里走出的作家,是當之無愧的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早在1982年,馬爾克斯便憑借《百年孤獨》一書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加西亞-馬爾克斯 今天我們就從《百年孤獨》這本書來了解馬爾克斯和他所代表的魔幻現實主義。 01神奇的國度,幻想的天堂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這部小說中,用拉美和當地以及《圣經》的神話傳說構造了一個神奇的馬孔多。 他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推向了頂峰,被文學界稱為拉美的“文學爆炸”。 小說里的馬孔多是個神奇的村落,這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 馬孔多城里的房屋都用鏡子作墻壁,城里有各種行徑怪異的神奇人物。 主人公之一的奧雷良諾上校,在母親的腹中就會啼哭,生下來時睜著眼睛,還有預知未來的神奇能力。 他的養女雷蓓卡,剛到布恩地亞家時,不吃飯只吃土,從而染上了時疫性的失眠癥,而且還把這種失眠癥傳遍了馬孔多全鎮,使人們集體失眠,失去記憶,患上遺忘癥。 故事里的吉普賽人更是能力非凡,他們能將說謊話的人變成蛇。吉普賽人的酋長墨爾基阿德斯,提前預言了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和馬孔多終將被一場颶風卷走的結局。 最后馬孔多在颶風中消失的無影無蹤,仿佛從來沒有存在過。 雖然披著魔幻的外衣,這部小說對于現實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 它的故事中有加勒比海居民的傳統信仰、風俗人情,有拉丁美洲獨立戰爭后的百年滄桑,有拉丁美洲國家農村的閉塞和落后,有保守黨和自由黨的長期斗爭。 不少歷史事件也被作者收入囊中,書里有美國掠奪拉丁美洲自然資源的“香蕉熱”,有哥倫比亞歷史上第一次工人大罷工,有反動政府對工人的血腥鎮壓,有驚心動魄的“千日戰爭”。 書中的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就是作者從小生活的這片大陸的縮影。 它神秘而又愚昧,讀者們都對這個地方的未來不報任何希望。 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拉美人想要打破這種孤獨,卻又不知從何做起。 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的百年歷史就濃縮在小鎮馬孔多的興衰變遷中。 《百年孤獨》里不斷抗爭的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翻版,最終的毀滅式結局,令人嘆息。 02拉美獨特的歷史文化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馬爾克斯拉丁美洲獨特的歷史文化,是馬爾克斯體內流淌的文藝血脈的源泉。 馬爾克斯曾經這樣說:
拉丁美洲是一片具有悠久歷史的美麗土壤。印第安居民已在這塊土地上走過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道路。光耀世界歷史的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都發源于此。 美麗的瑪雅文化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拉丁美洲成了歐洲列強殖民擴張的目標。在以西班牙、葡萄牙為代表的歐洲殖民國家幾百年的統治下,原有的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卻依然支離破碎的流傳了下來。 歐洲國家的文化傳統隨著武力征服,在拉丁美洲漸漸占據主導地位。與此同時,隨著奴隸貿易的興起,非洲文化也在拉丁美洲開始傳播。殖民地時期的拉丁美洲,就是這樣一個多文化混合的大陸。 到了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末,在法國大革命的感召下,拉美各國都經歷了獨立戰爭,但獨立后的拉美各國依然存在對歐洲國家的依賴。 大量的歐洲移民占據了社會上層,使得歐洲文化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土生土長的印第安文化、非洲黑人文化和有限的東方文化則構成拉美文化的補充。 可以說,拉丁美洲的文化是歐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經過長期的碰撞、沖突、滲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種統一而又多元化的文化。 03 為什么魔幻現實主義在拉丁美洲得以發揚光大?“魔幻現實主義”這個術語是德國批評家弗朗茲·羅首先提出來的。當時的魔幻現實主義與文學作品毫無瓜葛。 弗朗茲·羅出版了一本書,題名為《后期表現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當前歐洲繪畫的若干問題》,這本書中弗朗茲·羅第一次提出并運用魔幻現實主義這個概念來描述德國和歐洲后期表現主義繪畫。 直到1954年,在紐約召開的全美文學教授協會年會上,哥斯達尼加旅美學者弗洛雷斯教授作了題為《西班牙語美洲小說中的魔幻現實主義》的講演。 這次演講第一次用魔幻現實主義命名富于幻想色彩和現代意識的新人新作,從此魔幻現實主義一詞開始在拉美盛行。 對于從來都不缺少傳說的拉丁美洲,這種寫作風格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 拉美文學史上,在馬爾克斯之前還有一出色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他是危地馬拉的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 這位被視為拉美魔幻主義的開創者,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拉丁美洲小說家。 1967 年瑞典皇家文學院在授予阿斯圖里亞斯諾貝爾文學獎時的評語是:
他的作品《危地馬拉傳說》中,把古代印第安神話傳說與現實生活融為一體,向讀者描繪了一個具有濃重魔幻色彩的世界。 神秘而美麗的危地馬拉 這部作品將魔幻與現實相結合的手法初次進行了嘗試,為后來的拉美作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而之后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的全面振興打響了第一槍,極大的激發了拉美作家的創作熱情。 有趣的是,通過訪談和馬爾克斯自己發部的言論我們發現,馬爾克斯極力地想撇清自己與魔幻現實主義的關系。 他一再重申自己是一名現實主義作家,他一直致力于描寫拉美的現實問題,而不是什么所謂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 但這似乎是徒勞的。事實上,不管他承認與否,魔幻現實主義對馬爾克斯及其身后的拉美文學創作者的文學觀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04走出百年孤獨,讓世界理解拉丁美洲。孤獨,是馬爾克斯作品中永恒的主題,他書中的主人公無一例外都被孤獨淹沒。 《枯枝敗葉》、《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惡時辰》。每位主人公都在等待,卻又等不到想要的結果。 馬爾克斯的作品多為悲劇結尾,所謂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別人看。 馬爾克斯認為,這可以激起人們對現實中美好的珍惜,警醒拉美人民團結起來,改變貧窮落后的孤獨局面。 雖然熱衷于描寫孤獨,馬爾克斯的愿望,是讓人類正視孤獨,并嘗試互相理解。 最初馬爾克斯寫作只是為了排解自身的孤獨,可實際上,他讓全世界了解了拉丁美洲燦爛的文化和真實的拉美意識形態。 他后來認為,作家的創作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人類的溝通。他曾說: “為誰寫作,為什么寫作?這很難回答。理想的回答是為了全世界” 他認為自己的傳作可以促成全人類的聯系,對此他表示:
馬爾克斯有這樣的想法不難理解,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拉美文明一直孤獨的自我發展。 人類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里,幾乎都沒有拉丁美洲的身影。 飽經苦難的拉丁美洲 哥倫布身后那些殖民者的到來帶來了先進的文明與技術,卻沒有帶領拉丁美洲走出孤獨。它依然是被現代世界遺忘的孤島。 殖民者的到來,帶來了無盡的剝削壓迫和文化入侵,這讓拉美人民倍感迷茫和痛苦。 拉丁美洲的孤獨,讓馬爾克斯開始考慮祖國乃至人類的孤獨本質。 馬爾克斯認為,拉丁美洲的孤獨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拉美落后的現實。他曾說:“
二是因為拉美缺少自己的文化輸出。用馬爾克斯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為此,馬爾克斯拿起筆來,將自己的家鄉寫進書里,在國際上為拉丁美洲文化發出了最強音。 05尾聲馬爾克斯的世界是神奇的,透過這個奇幻世界虛無縹緲的外衣,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這位大師對于人類命運的深層次思索。。 人類的孤獨,是馬爾克斯文學創作的根源,這位大師寫盡了拉丁美洲的孤獨,贏得生前身后名。 當輝煌到來時,他又選擇了回歸孤獨,又寫出了《沒落的族長》、《霍亂時期的愛情》等傳世佳作。 可以說馬爾克斯因為孤獨而出名,也因為孤獨而變得并不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 自20世紀初以來,世界文學的焦點漸漸開始向對于人類自身的關注上傾斜。馬爾克斯的創作與世界文學的潮流不謀而合。 也正是因為馬爾克斯那種超越國界和時代的視線,對于人類共同命運的關注,使得他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一顆永遠璀璨的巨星。 我是格格物,一個希望用文字傳遞溫暖的小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