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核心是什么?先說第一點:這個市場唯一能說服你的真理只能是自己的盈利記錄。找到一條合適的路,并堅持獨立思考,看著自己的交割單,回顧交易瞬間的決策思路,當時的市場環境,認認真真總結得失,注意,是自己的交割單,獨立思考。 在我看來,一篇好文章,是會打開你思考的大門,是醍醐灌頂,是會讓你把一直想不通的某個問題想通。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你認真思考過。 現在要引出我想說的第二句話:獨立思考才是你盈利的必要條件。 K線,成交量是資金博弈的體現,我不能說它不重要,但是我研究的是資金博弈后的結果的K線和成交量,進而研究市場,而不是從K線成交量入手研究市場。找到股票漲跌的本源,它會跌,不是因為K線走成這樣,它該跌。它會漲,也不是因為K線走出某種經典形態,它該漲。既然市場是資金推動的,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從資金的角度切入分析市場?如何切入?你需要知道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什么資金會去買什么股票,什么情況什么時候什么資金會砸出自己手里的籌碼。并且,為什么? 首先,我們知道,市場有各種各樣的資金,包括做長線、中線、短線、打板、低吸、包括小散、牛散、游資、基金、機構,這么多路想法不同,風格不同,資金量不同,對后市看法不同的資金,共同組成了我們這個市場。股價的漲跌,就是各路資金分歧的結果資金的風格不同。 什么是股性?為什么會有股性?這都涉及到兩個層次的問題,一是大家對某股漲停的共識,二是場外資金的共識,知道買入后還有機會用更高的價格把籌碼倒給別人。炒股炒的是人心。再比如通常一根大陰線之后就是狂跌,每路資金都有自己的手法。然后你想想陰線后資金背后的人是何等痛苦。吃過大陰線的場內場外資金是何等膽小。膽小帶來什么后果?風吹草動就跑。如此惡性循環,這就是大陰線背后的邏輯。 掙錢效應也是這個道理。先鋒都沖不破對方陣型,并且逃跑,你跟在后面的還想打勝戰?短線客就是先鋒,他們是這市場里最活躍膽子最大的一批資金,如果連他們都掙不到錢并且撤退,你們還敢做嗎?再來說說膽小的資金,跟風資金。知道為什么大家都說不要買跟風的票嗎?因為跟風的資金它不是行情的發動者,它只是想跟在發動者后面掙一筆,這樣猥瑣的資金如果遇到大盤不好會如何?它肯定撤單撤的比誰都快啊!資金屬性不同,當然這還涉及到市場的炒作慣。 總之,資金博弈的本質,就是了解你對手,包括對手所持有的籌碼,對手通常的操盤風格,以及預判對手可能做出的行動。并且在清楚對方底細后對著盤面走勢做出相應決策,那么無論盈虧,無論市場給出怎樣的答案,這都是一筆優秀的操作。 你如何判斷一只股票或者一路資金什么時候什么情況會來,什么情況會走。我現在告訴你:我不確定什么時候會有資金來。不是不知道,是不確定。看盤久了,你會了解市場大致的炒作路徑,你會了解各路資金的喜好,會熟悉他們的手法,但是,這并不能成為依據。如何確認自己被認可?沒錯,漲停板。所以有人會說漲停板是確定性最高的買入方式。 上面這些話也許不能幫助你馬上盈利,但是這屬于“道”,“道”是規律,是思考方式,是不會變的,是值得探究一生的。而“術”卻是千變萬化。下面就來講講我擅長領域的術,下面所講的這些,注意,術不是規律,不可能一成不變。那該如何應對呢?找準切入口,不斷適應市場變化。你問什么是切入口?對我來說,人心和資金就是切入口。人性不變,資金逐利的本質也不會變,但是市場會變,人的情緒會變,人的喜好也會變。 股票上漲的本質是什么,是資金不斷的推動,這就需要市場接力完成,所以要思考持有籌碼的資金、和你一樣準備進場的資金、還有明天可能接力的資金,你才有可能了解市場。每天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舉一個小例子,對于任何題材,都是龍頭股先打開空間,市場資金再挖掘滯漲,當低位個股被挖掘的差不多了,那這個版塊也就結束了,因為持有利潤的籌碼過多,而來接力能賺錢的資金變少;再舉一個例子,有些被套牢的股民會出現一種幻想,幻想股票要漲了,但是仔細想想,當被套的股票解套了,大多數人會毫不留情的砸出,而后續資金不是雷鋒,誰愿意去買沒有利潤沒有接力的股票呢? 個股要成為龍頭,必須具備五個基本條件: 第一,龍頭個股必須從漲停板開始。不能漲停的股票不可能做龍頭。事實上,漲停板是多空雙方最準確的攻擊信號,是所有黑馬的搖籃,是龍頭的發源地。 第二,龍頭個股一定是低價的,一般不超過10元。只有低價股才能得到股民追捧,成為大眾情人龍頭。 第三,龍頭個股流通市值要適中,適合大資金運作,大市值股票和3000萬以下的袖珍盤股都不可能充當龍頭。 第四,龍頭個股必須同時滿足日線KDJ、周線KDJ、月線KDJ同時低價金叉。 第五,龍頭個股通常在大盤下跌末端,市場恐慌時,逆市漲停,提前見底,或者先于大盤啟動,并且經受大盤一輪下跌考驗。 在同類型股票里通常龍頭股是: 1、第一個漲 龍頭股先于板塊走強,不僅帶頭漲,領漲,更重要的是帶動板塊。上漲是上漲的最好理由,越漲越有人氣,越有流動性溢價。龍頭股獨立于板塊后演變成妖股的根本原因就是這個,但不是每一個龍頭股都能變成妖股。 2、只漲不跌 只賺不賠 二板定龍頭,其實不假。成為公認的龍頭以后,就被貼上了“只漲不跌 只賺不賠”的標簽!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人,會前仆后繼的沖進來!無論分時多么難看!按照這個邏輯“二板龍頭”相較一板跟風,更具有安全性和確定性! 3、龍頭要做日K,每個漲停板都是首板 看分時是拿不住的,任何一支走妖股票K線極其漂亮,但是因為換手導致分時圖很難看,很糾結。尤其是后面幾個漲停板都是尾盤漲停,爛板居多。因為早早的漲停了,前面買的人就不賣了,也就沒有了換手。縮量和一字板有時候不好就是因為沒換手,造成后面的集中拋壓,導致縮量和一字板走不遠。 龍頭股尤其是后期不要看分時要看日k線,到后期很多分時圖都很爛,這就是爛板出妖股的道理所在,因為爛才有了換手,到后期都是散戶你一手我一手試著買就買漲停了,封漲停的封單是一手兩手的散單就能看出來。 4、最后一個倒下 一路換手就表示沒有籌碼斷層,前面基本沒有獲利盤,可以抹掉前面的漲幅,每個漲停板都是首板。因為是換手上去的,籌碼分布較散,沒有形成大的密集區,不可能暴跌。所以深度調整有人做,特停出來有人搞,即使大低開也會有人接,回調到均線有人吸,哪怕整個板塊陷入調整,它也會是最后一個倒下的。 幾個過往龍頭的k線形態 ![]() ![]() ![]() 龍頭買點: 第一個買點:第一個漲停板,開閘放水買進,或者直接跟進壓板。 第二個買點:沒有開閘放水或者錯過第一個買點,第二個交易日個股高開7%,在5%附近買進,高開5%,在3%附近買進。 第三個買點:三個漲停的股票,直接在第三個漲停買進。 第四個買點:強勢龍頭股第一次回靠5日均線是買進機會。 第五個買點:強勢龍頭股第一次回靠10日均線是買進機會。 第六個買點:強勢龍頭股第一次回靠30日均線是買進機會。 龍頭股操作風險控制: 1、實戰操作的根本要求是客觀化、定量化、保護化。實戰中絕對不允許有模棱兩可的操作情況出現,市場信號是實戰操作的唯一,也是最高原則。 2、給出精確嚴格的止損點并誓死執行,什么股票我們都敢做,因為風險已經被我們鎖定,這是實戰操盤手的最高實戰行為圣經。 由于熱點、龍頭股啟動具有顯著的突發性特點,在理論上龍頭股是不可能100%提前準確預測的,但龍頭股也并非總是可遇而不可求。它主要是靠極具耐心等待、操作經驗豐富才能及時捕捉到。這要求投資者不但具有極強的看盤能力,而且還要有超人的膽量,出手迅疾,先建立試驗性倉位,不能干看著機會溜走,在眾人徘徊觀望之時果斷買進。一個高水平的操盤手一定能做到在一波行情風聲乍起、熱點啟動之時,從數只率先領漲或拉漲停的個股中篩選出1~2只參與進去。 龍頭股打板技術——漲停板一進二,次日競價分析能否漲停 首先,有一個指標是最重要的,就是昨日漲停的極限成交量。 所謂極限成交量,就是昨天它漲停的時候,一分鐘最大成交量(通常是打板瞬間。) ![]() 一、邏輯假設前提: 1、個股題材有預期 由于在二板集合競價買進,是博弈當天漲停連板的機會,如果題材僅僅兩個漲停空間,那就沒有參與價值。即便你強行買進,當天不能漲停,其他人做接力三板或者反包的意愿都很低,所以題材預期非常重要。 2、首板需要放量 首板放量,說明市場存在一定分歧。這種消息預期驅動的題材,啟動時出現分歧,題材反而走的相對遠一些。 相反,如果首板當天邏輯就迅速發酵,縮量暴漲,次日反而不利于接力。 二、次日競價需要觀察什么? 集合競價主要關注成交量、高開幅度和競價分時;盤中觀察量能是否放大、分時形態以及市場承接。 這里競價分兩種情況考慮: 1、成交量 集合競價成交量放大到和首板漲停爆量相同最佳,如果放大到2/3也可以,最差也要放量到一半,如果縮量就沒有參與價值。一定要爆量,就是看漲停瞬間分時成交量柱的高低。 2、高開幅度和分時 高開幅度主要兩個方面,開到3%-5%,或7%-9%有一定價值,競價開到6%左右是雞肋,既不如高開7%-9%證明了強度,也不如高開3%-5%位置相對安全。 ![]() (1)高開3%-5% 一個漲停的溢價高開到這個區間并不出奇,說明人氣一般。成交量至少要放到一板當天漲停爆量的一半,否則沒有價值,競價承接太低容易開板被砸。 競價分時常見兩種。第一種是重心逐漸下移,不佳;第二種重心平穩,最佳。對應的案例有銀江股份和中房地產,兩者競價均放量,但分時不同,最終的結果也不同。 ![]() (2)高開7%-9% 高開到這個區間,說明市場承接好,資金認可度高,開到這個區間需要放量,至少要放到首板當天漲停爆量的2/3以上,放大到一倍以上最好。 競價分時常見兩種,第一種臨近競價結束小幅下砸,最佳,第二種臨近競價結束,資金搶籌,偏中性。 ![]() 第一種分時,要注意最后一秒鐘下砸幅度,振幅不要超過3%,最后一筆如果導致股價從漲停到+6%,就不太好了。 第二種分時主要從市場強弱以及板塊是否存在分歧判斷。市場強勢,這種搶籌手法,當天很容易封穩,如果市場偏弱,很容易被砸廢。 如果首板存在分歧,龍頭股次日競價搶籌容易將板塊從分歧帶到一致,這是好事。但如果首板當天板塊已經足夠強勢,說明分歧較低,那次日最佳競價分時應該是第一種漲停附近開,但如果是第二種,就說明市場認可度不高了,那參與價值也不大。這里是個反證法。 ![]() 四、最后總結一下: 二板集合競價,高開幅度越大,成功率越高。主要觀察成交量、高開幅度和競價分時。 1、當股價高開3%-5%。競價成交量放大首板爆量一半以上,分時重心平穩,容易實現二連板,一定要選龍頭操作。 由于此時確定性更強,競價可以打一定倉位用來觀察確認,出現二板可以加倉,失敗則放棄。 2、當股價高開7%-9%,如果臨近競價結束下砸,成交量放大到首板爆量一倍以上最佳,分時跳水不宜超過3%; ![]() 如果臨近競價結束資金搶籌,成交量放大到首板爆量半數以上最佳,還需要看市場強弱。逆情緒搶籌拉升最佳,從分歧到一致,當天封板問題不大,從一致到一致,容易炸板。 由于此時開盤很容易秒板,掃板通常來不及,競價就可以考慮介入,倉位適當控制,高風險高收益。 炒股的難度體現在一要持續賺錢,保持常勝,體現為只要有上漲的機會或多或少每次都能有收益;二要收益顯著,參與上漲機會中漲幅最大或漲幅排前幾名的品種。市場中能夠達到此種要求的人鳳毛麟角。 炒股要先學好技術,積累出一定經驗,在牛熊市的實戰中反復演練,水準方能水漲船高,此外別無他法。學用簡單的東西去分析看大盤,先是從個股來看大盤,個股的活躍度,第一板漲幅怎樣,熱點板塊龍頭操作思路,后看熟悉股票主力的操作思路,最后加成交量就先知趨勢會怎樣。 炒股是應該用心的,但不能癡迷。拋棄學、娛樂等正常生活,一門心思鉆進股堆里不僅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更由于遠離現實生活而不可能看清股市。適當地同股市保持一定的距離,抽時間從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其他事情,就會使人精神振奮,頭腦清醒。而且離虛擬市場遠了離現實社會就近了,分析問題便更加客觀準確,炒起股來也就會得心應手得多。 短線炒手能做到弱市不做,擠身一流高手之列將是指日可待的事。無論水平多高的短線炒手,只要做不到這一點,都逃脫不了虧損的命運。市場上有很多水平,經驗,盤感都有過人之處的短炒高手,大部分的利潤回吐都是沒有做好這一點,不然收益在60%以上。 索羅斯是當今世界是最具影響力的投機家,精于投機之道,他有一套自己的投機理論,并把它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求生之術在投機理論中占有重要一席,在他的實踐操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求生之術之所以重要,是由投機的本質所決定的。在金融市場中,投機意味著捕捉市場機會,而這種機會出現存在著不確定性,所以,投機的本質就是對機會的不確定性進行概率測算。當所期望的事情發生了,那就贏,反之,則輸;若所期望的事情沒發生,說明當初所下的判斷錯了,此時,最需要做的事情是認錯出場,先逃生,以求下次再戰。求生術的本義是不讓損失擴大,保存實力。 在一個“未成熟、不規范”的證券市場里面參與投資活動,只有“賺錢才是硬道理”,我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和個人能夠完全而準確預測出大盤的漲跌和具體點位。許多投資專家都想當上帝,預言股市漲跌,但結果都是灰頭土臉以慘敗告終,為什么沒有人能夠做到準確預測大盤,其道理就在于左右股市的漲跌因素數不勝數。 美國人曾做過一次調查,讓不同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投資者對股市預測,經濟學家和清潔工人的準確率不相上下。聽起來很可笑,但仔細想一想這才是真理,股市并不是只有經濟學家參與的,也有清潔工人。股市漲跌就是大眾心理的集合反應,而揣測他人心理是徒勞的,不現實的。所以我們認為炒股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閉上嘴巴,睜開眼睛,動手操作”! 閉上嘴巴就是不要去預測市場,睜開眼睛就是看圖說話,動手操作就是按看到的結果執行!在實際操作中運用就是在每一次建倉之前,先做投資假設,確定投資的理由;其次,在建倉之后,不斷檢查投資的理由是否成立,是否與建倉時的期望相符;最后,若發現市場反應與期望一致,投資理由成立,尋機獲利了結;若發現市場反應與預期不同,投資理由已不再成立時,則毫不拖延,馬上認錯,在第一時間斬倉離場! 投機理論認為,買入股票目的就是要尋找機會賣出,而不是去準備持有,應該做永遠的空頭,要研判的重點在于對大盤活躍程度的分析、大盤短期基本安全度分析、個股和板塊活躍度與機會概率分析。捕捉機會的能力決定了投資者的最終成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