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前段時間,小編看到一則新聞,是一位寶寶到了3歲多的時候,父母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孩子在智力上有問題。但由于錯過了最好的糾正發育的時機,因此治療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孩子的父母為此悔恨自責不已。 然而,很多時候寶寶在智力上出現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異常的情況表現,但是很多父母卻會因為自己的疏忽而遺漏掉。因此,在寶寶發育過程中的智力受損,多半時候是因為爸媽的護理不到位以至于無法及時發現和矯正導致的。 關于寶寶智力發展方面的問題,看完這篇父母們可不要在繼續疏忽下去了,關注好自己寶寶的智力發展,才能有更好的未來成長。 一、寶寶智力發展落后的表現 1、肢體動作發展遲緩: 大腦主管著身體動作的控制與發展,不管是大動作的發展還是在精細動作的發展,寶寶在不同的月齡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發展特征。所以父母們就需要關注好寶寶在肢體動作發展上的情況,如果發現寶寶在大動作以及精細動作上有明顯落后于他人的表現,就需要警惕起來。 2、對周圍事物反應力差 智力低下的孩子大多數情況表現出來都比較的遲鈍木訥,對于周圍的反應力都比較低,與正常的寶寶不同,他們需要明顯的刺激才會有所反應。所以,家長們要區分好寶寶是性格內斂,還是因為智力問題而出現的反應力差。 3、自主行為稀缺 寶寶智力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自主行為的發展,小時候由于行為能力及大腦認知能力的限制,很多寶寶的自主行為會比較少,但寶寶有了行動力之后,自我意識主導下的行為就會多很多,比如會主動拿東西、會到處亂跑,智力有問題的寶寶自主行為會少很多。 4、進食能力發展低下 寶寶的咀嚼和進食能力的發展表現,也和大腦的智力發展有關,一般情況下開始接觸輔食的寶寶都能掌握基本的進食技能。但是,智力低下的寶寶在進食能力發展就比較遲緩,不會吃固體的東西,甚至會有嘔吐和嗆食的情況。 二、日常護理中如何提高寶寶的智力發展 1、多進行親子互動交流:家長們平時可以多多增加一些和小寶寶互動玩耍的時間,在這過程中不僅僅能夠提高寶寶情緒愉悅感。同時,在互動的過程中,也是父母的教育引導以及寶寶學習模仿的過程,彼此的交互中更利于寶寶的智力發展。 2、注意大腦發育的營養吸收:在寶寶的日常喂養過程中,除了基本的身體影響吸收需求之外,為了寶寶大腦更好的發展,家長們也要注意好一些有利于大腦發育的營養元素的補給和吸收。多吃一些深海魚類,或者是功能型的配方奶,助力大腦發展。 3、益智類的玩具訓練:益智類的玩具一方面有助于鍛煉寶寶思維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寶寶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所以,在寶寶玩具的挑選上可以選擇一些益智類的玩具,讓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發展大腦。 4、增加寶寶和外界接觸交流的機會: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是需要和外界環境、人、事物有足夠的交流接觸的,這樣有助于提升寶寶大腦認知能力的發展。所以,媽媽們平時要多帶孩子到外面走走,見世面。 重要提示:寶寶成長過程中,肢體動作發展遲緩、對周圍事物反應力差、自主行為稀缺以及進食能力發展低下等都是智力發展受損的表現。而在日常生活中,親子的互動交流,飲食營養的吸收,益智類玩具以及外界的交流接觸都有利于寶寶的智力發展。 今日話題:各位寶媽們,你平時會經常帶自己的寶寶出門玩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