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當時臺灣最受歡迎的電視綜藝節目《綜藝一百》中推出了一個全新單元,暢銷歌曲排行榜,統計了全臺銷售成績最好的TOP10唱片,這個單元的出現反響非常好。 點擊加載圖片 也正是因為這個單元的推出,促進了流行歌曲的百花齊放,并讓臺灣地區開始正視唱片正版,唱片消費的年齡層成功下沉,唱片行業逐漸步入正軌。 這時候,有一個臺灣女歌手手寫了一封長達8頁的建議信寄到新聞局,她在信中懇切地提議,希望臺灣當局能夠辦一個專為歌手舉辦的專業音樂獎項。 這封建議信就是金曲獎最初的企劃書。 而寫這份企劃書的女歌手名叫蔡琴。 點擊加載圖片 沒有金曲獎,就沒有后來的臺灣樂壇 一個專業而備受肯定的獎項,才是一個行業真正的新生力量造血機器,這是大部分從業人士的共同認知。 對于華語音樂而言,如果沒有金曲獎,就不有會后來在華語樂壇一度具有頂級統治力的臺灣樂壇。 點擊加載圖片 彼時香港有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臺灣有金曲獎頒獎典禮,內陸樂壇盡管人才輩出,但在80、90、00年代在華語樂壇的統治力始終略遜于香港、臺灣,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內陸樂壇始終沒有打造出一個真正擁有行業信服力的音樂獎項。 高曉松曾經為之努力了很多年,他在到任阿里音樂董事長之后,也沒有放棄努力,但最終的結果如何,所有人都看到了。 金曲獎到底為臺灣輸送了多少新鮮力量,看看金曲獎的新人墻星光就可見一斑。 1990年第一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就頒給了當時風頭正勁的伍思凱,代表作《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統治了幾代人的音樂審美,后來更是成為了央視晚會常駐選手。 點擊加載圖片 此后伍思凱還5次入圍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雖然從來沒有拿到過,但卻為后來的金曲新人越過新人墻光環持續發光打了下一個極好的榜樣基礎。 很多人都熟知的黃小琥,在2010年憑借一首《沒那么簡單》走紅,但她其實在19年前就已經拿到金曲新人獎了。 金曲新人獎的競爭激烈到什么程度? 在新人輩出的頒獎禮大年,甚至不亞于最佳男女歌手的爭奪了。臺灣流行天王陶王周林(按出道順序排列),陶喆和林俊杰都拿過新人獎,但王力宏和周杰倫卻沒有。 周杰倫拿過33次提名15座金曲獎,重要獎項幾乎滿貫,唯獨沒有拿過最佳新人獎,倒不是評委眼光太高,而是因為那一屆的新人獎名單里還有一個名叫孫燕姿女歌手。 張惠妹首張專輯《姊妹》就打破了1996年臺灣本地歌手的銷售紀錄,但她也沒有拿到那一屆的金曲獎,因為她公司忘記幫她報名了。 點擊加載圖片 如果張惠妹報名了那一屆的金曲獎,彭佳慧或許也未必能如此順利拿下,畢竟這兩個人可都是后來在金曲獎封后的天后級女歌手。 這就是金曲獎可怕的造血能力。 點擊加載圖片 金曲三十年,唱盡時代的流變 很多人不知道,金曲獎其實有一個不算固定的隱藏獎項,年度最佳歌曲。 這個獎項并不是年年都有,但份量卻絲毫不亞于其他重磅獎項,這表示了金曲獎對一年來所有歌曲進行終極盤點后,充分認可了這首歌對華語樂壇音樂風格的創新所做出的貢獻,如果沒有寧可輪空。 這也是為什么金曲三十年,最佳卻只有15首的原因。 1990年,也就是第一屆的年度最佳歌曲頒給了潘美辰的《我想有個家》,作為一個家庭類歌曲的經典代表作,這首歌的出現不僅唱出了一代人的時代共鳴,更開闊了此類音樂風格的創新和開闊,讓家庭類曲目不僅僅局限于家庭。 點擊加載圖片 1993年的年度最佳則花落葉倩文的《瀟灑走一回》,在現代化韻律中融入了傳統古典的民族音樂元素,一舉打破了當時華語樂壇被西洋樂風影響的主流風潮,年度最佳可謂是實至名歸。 點擊加載圖片 金曲獎雖然是臺灣地區最高規格的官方背書音樂頒獎典禮,但卻也敢于推新革新。 陶喆出道的第一年不僅拿到了最佳新人,而且還拿到了最佳制作人這個十分重磅的獎項。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周杰倫出道那年雖然錯失最佳新人獎,但卻憑借專輯《JAY》拿到了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這個重磅大獎。 點擊加載圖片 一個是開創華語樂壇R&B風格的天王,另一個是開拓R&B風格并大膽發展原創中國風的天王,金曲獎對新人的肯定就是這么勇。 出道即封神,這種故事情節只會在金曲獎里出現。 熬資歷?根本不存在的。 后來周杰倫在2008年和2009年的金曲獎上連續兩屆拿到了年度最佳歌曲的肯定,這三首歌分別是《青花瓷》《牛仔很忙》和《稻香》,中國風和R&B兼收并蓄。 ![]() 點擊加載圖片 而另一個連續拿下兩屆年度最佳歌曲的人則是90年代的天王張學友,這是金曲獎的眼光,也是時代的眼光。 2017年,搖滾樂隊草東沒有派對憑借首張專輯《丑奴兒》一舉拿下了最佳新人獎和最佳樂團獎。 ![]() 點擊加載圖片 不僅如此,專輯里的主打歌曲《大風吹》也拿到了當年的年度歌曲獎。 這種典型非主流的搖滾樂風卻在一個如此主流的音樂獎項中,初次現身就備受肯定,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比起出道三年才拿到最佳樂團的五月天,草東的崛起看似多了那么一分幸運的味道。 既是時代的必然,也是歷史的必然。 此時的草東就像是十幾年前的陶喆和周杰倫,年輕的天才們在前輩們最大的善意下迎來了他們最好的創作時代。 ![]() 點擊加載圖片 金曲獎的流變也是時代的流變,那些出現在榜單上的、熠熠生輝的名字和歌曲,動態地展示了華語樂壇的音樂風格流變。 2013年李宗盛的《山丘》、2017年草東沒有派對《大風吹》、2019年蔡依林的《玫瑰少年》,每一首年度最佳都在見證著華語樂壇的前進方向。 ![]() 點擊加載圖片 金曲獎的意難平,不止是樂迷 兩年前落幕的第三十屆金曲獎,整十周年,意義非凡,但就連林憶蓮大戰蔡依林爭歌后也沒有能為這一屆金曲獎在大眾注意力里撕下更多版面,金曲三十年激起的水花甚至還沒壓過當天爆出的宋慧喬離婚、范冰冰分手的吃瓜余韻。 寡淡到娛樂版塊的小編都寫不出什么勁爆的標題黨吸人眼球,金曲三十年風云變幻,意難平的又何止是樂迷呢? 1996年,金曲獎的特別獎頒給了一個永遠無法到場領獎的歌手——鄧麗君。 ![]() 點擊加載圖片 在鄧麗君的歌聲風靡亞洲的時候,金曲獎還沒有創立,征服了數十億樂迷的殿堂級歌手,直到她逝世之時都未曾有過一座正式的本土音樂獎杯。 這不僅是鄧麗君的遺憾,也是時代的遺憾。 那個時候的金曲獎尚有國語、方言演唱類別之分。 90后熟知的周華健是TVB制金庸劇主題曲的深度捆綁歌手,然而事實上他拿到的第一座金曲獎杯其實是第四屆(1993年)最佳國語歌曲男演唱人獎。 ![]() 點擊加載圖片 當時和周華健一同拿到最佳國語歌曲女演唱人獎的人則是唱《千年等一回》的高勝美。 ![]() 點擊加載圖片 很多人不知道,蘇芮的第一次金曲封后其實是最佳方言歌曲女演唱人,吳宗憲其實也拿過金曲獎最佳男歌手,只不過和蘇芮一樣是最佳方言歌曲男演唱人獎。 但如今,李茂山、許景淳、楊宗憲、陳小云這些方言演唱歌手的名字已經鮮有人再提起。 張信哲、齊秦、齊豫、陳淑樺,這些在金曲獎尚未合并國語和方言演唱獎項的金曲帝后大多都慢慢淡出熒幕。 ![]() 點擊加載圖片 第七屆 陳淑樺《生生世世》 ![]() 點擊加載圖片 第九屆 齊豫《駱駝 飛鳥 魚》 還沒來得及等到合并后的再次加冕,金曲獎就迎來了以陶喆、周杰倫、孫燕姿、蔡依林為首的新一波華語樂壇浪潮。 ![]() 點擊加載圖片 第十六屆 孫燕姿《stefanie》 ![]() 點擊加載圖片 第十八屆 蔡依林《舞娘》 新人輩出,高手如云,金曲獎有多讓人意難平,單看它的遺珠榜就知道了。 臺灣四大三小天后里,只有蔡依林拿到了滿貫,近幾年仍然保持了《呸》《Ugly Beauty》這樣的高水準專輯輸出,至今還在拿獎一線。 ![]() 點擊加載圖片 蕭亞軒零入圍。 張韶涵兩次入圍零獲獎,楊丞琳零入圍,王心凌零入圍。 孫燕姿六次入圍最佳國語女歌手,但僅拿過一次新人獎,其他獎項倒是拿了一些,但并不算完全意義上的封后。 梁靜茹六次入圍零獲獎,2019年的頒獎典禮上,梁靜茹連獲獎感言都寫好了,在她出道的二十年里,圈內好友幾乎都站在上面拿過一座金曲獎了,偏偏金曲獎評委始終不肯給梁靜茹圓這個夢。 相對于梁靜茹6次陪跑的意難平,王菲5次入圍,直到2003年最后一次入圍,金曲獎才趕著在王菲退出歌壇前,把這個遲到近10年的獎項頒給她。 所以也就有了那個獲獎感言名場面,“我會唱歌我知道所以對于金曲獎評委給的肯定我也給與充分的肯定”。 18年前,王菲的遺憾得到了圓滿,但18年后梁靜茹的意難平最終能否實現卻仍未可知。 三十年過去了,金曲還剩下什么? 顯然,現在的金曲獎最大看點已然從最佳男女歌手之間的諸神之戰,變成了歌王、天后級表演嘉賓的歷史性回歸。 正如兩年前落幕的第三十屆金曲獎,除了與政治沾邊以外,最大水花已然變成SHE合體和孫燕姿獻唱。 當金曲獎逐漸失去推陳出新能力的時候,或許它也會和叱咤樂壇流行榜一樣,和香港樂壇一起走向末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