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華為與北汽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ARCFOX合作的第一款無人駕駛汽車與消費者見面消息影響,A股無人駕駛概念引爆汽車板塊,北汽藍谷、長安汽車、東風汽車、安凱客車等個股紛紛漲停,帶動鋰礦、鋰電、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相關概念指數一路上揚。上周,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官方微博證實發布消息稱,極狐阿爾法S智能豪華純電轎車將于4月17日在上海全球發布。據稱,該車是“全球自動駕駛新標桿”。但其實,近年來,跨界造車在業界已不再是新鮮事了。 華為表示: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 據記者統計,從2014年至今,中國已有來自互聯網、電子、地產、視頻、家電等行業,包括恒大、百度、小米在內的9家企業宣布跨界造車。那么這些跨界造車的企業,如今其造車計劃又進行得如何呢?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樂視造車暫且擱置,如今主導人賈躍亭遠在美國,被罰2.41億 在造車這件事上,最出風頭的非樂視賈躍亭莫屬。2014年,樂視率先提出跨界造車想法,2015年其終于迎來首款汽車,賈躍亭宣布樂視與法拉第未來合作,并發布了首款概念車FF ZERO1。但同時,賈躍亭也公開自曝樂視資金鏈緊張的問題,雖然在次年樂視推出了FF91車型,但樂視的經營情況卻一直不見起色,隨后樂視和賈躍亭一直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中。 (法拉第未來FF91) 2018年,樂視先后獲得15億美元融資和來自恒大的20億融資,但在和恒大終止合作的同時,樂視仍舊宣布其美國的工廠開工;2019年賈躍亭辭去法拉第未來CEO的職務,并在美國申請個人破產重組。 也許是由于賈老板的“大餅”畫得頗為秀色可餐,法拉第未來在2020又獲得了4500萬美元的融資。隨著樂視網在A股退市,以及監管部門對賈躍亭開出2.41億罰單,賈躍亭和他的造車夢似乎越來越遠。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賈躍亭個人或樂視本身存在何種問題,折騰了7年多的時間如若最終這造車計劃打了水漂,那么其前期投入的各種努力也就付諸東流,未免有些可惜。2021年,珠海國資接手,樂視宣布與吉利簽署框架協議,并獲得珠海國資20億元的注資支持。 財大氣粗地產商:恒馳汽車,恒大出品 同樣在造車界掀起一陣風潮的恒大,在與樂視合作不成的情況下,許家印也并沒有放棄其造車計劃。2019年,恒大投重金在廣州、沈陽建設兩大汽車基地。次年,便開啟了收購、入股世界知名車企模式,先后收購瑞典電動公司NEVS和上海卡耐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其中收購上海卡耐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耗資10.6億元。 ![]() 新能源汽車 (恒大集團旗下自主品牌“恒馳”汽車) 隨后,恒大集團宣布成立恒大新能源汽車公司,注冊資金高達20億元美元。在先后入股瑞典超跑公司科尼塞格、湖北太特機電有限公司和英國輪轂電機公司Protean等知名汽車制造企業,與德國汽車動力工程公司Hofer設立合資公司后,恒大發布了6款其自主品牌汽車車型,包括轎跑、SUV、MPV等。今年,恒大又發布了“恒馳”7、8、9三款車型。不難看出,財大氣粗的恒大在造車這件事上是認真的! 頂級電信運營商:華為或將成為“不造車”的汽車巨頭 再就是如今的華為,此前一直表示不造車的華為,此次不僅大方承認參與造車,還以最快的速度讓新產品亮相。雖然華為提出的理念是不造車,只幫助企業造車,但毫無疑問的是,未來,華為將很有可能成為一家不造車的汽車巨頭。 事實上,在造車領域,華為已有充分的施展空間,來看一組數據: 4月18日,華為智能駕駛計算平臺MDC 810已量產,計算力高達400+TOPS,也是已經量產的最大算力的智能駕駛計算平臺且可以做到發布即可量產; 4月17日,北汽旗下新能源品牌極狐聯合華為發布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華純電動阿爾法S,采用華為快充技術,搭載鴻蒙OS,普通版起售價25.19萬,H1版起售價38.89萬; 今年4月,華為與長安合作的新車型即將推出; 今年3月,華為和奇瑞集團達成iDVP(智能汽車數字平臺)定點合作,構建基于SOA的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以加速軟件定義汽車時代邁進;同時,華為表示已經建立了第一條車規級激光雷達的第一條Pilot產線,按照年產10萬套/線在推進。 此外,從華為近三年已經公布的百余項車輛相關專利看,包括了車載設備控制、自動駕駛車輛人的交互方法、自動駕駛系統等相關專利,而這些專利均為提高自動駕駛車輛系統的安全和用戶體驗度方面的專利。同時,華為高精度地圖擬年內商用,正在一線城市采集數據,此前,華為在2019年7月獲得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計劃要在2021年內實現全國高快速路與北上廣深的高精地圖可商用。不難看出,華為當前正大力進軍汽車市場。 而作為一家通信運營企業,華為進軍汽車市場的邏輯又是什么呢?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考慮: 首先,要明白華為所服務的通信運營市場,或者說整個智能和互聯網市場已經開始,正在跟全世界的其他產業形成一個合力,特別是在國家的5G新基建的推動之下,實際上互聯網到物聯網的轉變正在成為整個中國產業發展的主旋律。伴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有大量的企業都將進入整個物聯網的服務體系之中,所以華為這個時候進軍汽車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汽車實際上也是一塊智慧屏,我們可以把汽車的中控稱之為所謂的第四屏,我們之前曾經專門提出過第4屏戰爭的說法,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華為大規模進軍實際上也是非常正常的,這是它在物聯網發展過程中所扮演一個更重要角色的體現。 其次,就未來趨勢來說,江瀚認為:“汽車實際上是未來全面智能化的一個重要載體。”自從特斯拉之后,汽車的智能化水平正在越來越高,無論是特斯拉還是中國的蔚來汽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個智能化智慧交通體系的組成部分。 “作為中國重要的科技互聯網公司,華為在這方面進行全面布局也顯得非常有積極意義,一方面眾所周知,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本身就是應對于整個互聯網體系的,所以鴻蒙應用于汽車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另一方面,對于華為來說,當前在手機市場上面臨一定的困境,在此時發力更加寬廣的物聯網市場,也是非常有助于華為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此外,從目前來看,整個智慧物聯網已經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汽車也成為了人類的重要市場載體。在江瀚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將自身的經歷更加投入于汽車市場,無疑是有助于整個市場發展和轉型的,更何況汽車的普及已經是一個中國的大勢所趨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及早布局汽車賽道,對于華為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互聯網企業造車:熱衷新能源智能汽車 此外、阿里、百度、小米、滴滴等互聯網新興企業也均提出造車計劃。通過對比記者發現,互聯網企業在進軍汽車領域的同時,其選擇的類型均為新能源汽車,其中,互聯網和手機企業因其擅長智能化領域的用戶體驗,更傾向于制造智能車。 (百度致力于無人駕駛領域) 以百度為例,其想要深耕的領域是無人駕駛。其實,百度無人駕駛車項目最早于2013年起步,由百度研究院主導研發,其技術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四大模塊。到2015年,百度加速汽車領域進程,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開始進軍無人駕駛領域,并推出車機互聯功能CarLife;2017年發布Apollo計劃,并開放自動駕駛軟件平臺;2018年2月,百度Apollo無人車亮相央視春晚,在港珠澳大橋開跑,并在無人駕駛模式下完成“8”字交叉跑的高難度動作;2020年,百度獲得無人駕駛測試許可。 但只在無人駕駛領域發展似乎滿足不了百度的野心,2021年,百度宣布將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于吉利成立集度汽車有限公司,李彥宏和李書福稱,將公布集度汽車大合作。 ![]()
跨界造車進度:僅滴滴一家量產,華為、阿里、恒大將于2022年投產 提出理念,計劃實施,到實現量產,汽車制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那么,這些跨界造車企業的造車進度現在又如何呢?最早提出跨界造車設想的樂視在2016年推出首款車型FF ZERO 1后,由于資金不足、法律糾紛不斷等問題,至今未能投產。2020年下半年,恒大、滴滴先后發布汽車;2021年年初,阿里旗下首款汽車亮相;華為又于日前發布與北汽合作的阿爾法S,與塞力斯合作的智選SF5。據悉,目前實現量產的僅有滴滴一家,華為、阿里和恒大將于2022年投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