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概括類 【解題思路】 解答此類試題有兩種情況:一是找出所有材料中的共性概括一個觀點;二是根據每一個材料和問題分別得出一個觀點。 【典型題例】 記事一 上世紀80年代,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先后興建三座村辦煤礦。90年代,陸續建立水泥廠機械廠等10多個集體企業。進入新世紀,以發展民營經濟為突破口,培育形成了10多家年總產值過億元的科技小巨人企業。這些企業成為村民持續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現在村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 【專項訓練】 1. 歌曲承載歷史記憶,是了解一個時代歷史的窗口;歌曲表達民族情感,反映著一個民族的價值追求。對經典歌曲的理解和態度,體現著一個人的精神境界。 【歌曲3】 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三首歌曲的創作分別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直接相關。并分別概括這些事件反映的當時社會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2)據材料一,歸納三首歌曲體現的共同革命精神。 材料二:多年來,國歌所承載的愛國情懷、憂患意識和奮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但社會生活中時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一些人在奏唱國歌時嬉笑打鬧;一些人把國歌設置為手機鈴聲;一些人把國歌當成促銷活動熱鬧曲。2017年9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國歌有了法律保障。 法律連線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一切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國歌,維護國歌的尊嚴。 第七條 奏唱國歌時,在場人員應當肅立,舉止莊重,不得有不尊重國歌的行為。 第八條 國歌不得用于或者變相用于商標,商業廣告……不得作為公共場所的背景音樂等。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 (3)如果奏唱國歌時再有人嬉笑打鬧,我們應該怎樣做?由此體會國歌法與我們的關系,請加以說明。 材料三:“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黃河大合唱》中所歌唱的,是八路軍東渡黃河、飲馬太行抗擊日寇的堅定決心,是全民族覺醒、同日寇抗戰到底的不屈精神。這樣一部經典歌曲卻被一些人惡搞,低俗的歌詞、夸張的表演,引起大多數觀眾的憤怒和斥責。 (4) “大多數觀眾”的表現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哪些要求? (5)據以上材料及問題,歸納當代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 答案:學習了解歷史;傳唱經典歌曲;繼承優良傳統;加強法治建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2. 材料一:一切立法活動都必須以憲法為準繩,不得與憲法的規定、憲法的原則、憲法的精神相違背,必須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依法立法。 ——全國政協委員李保平 相關鏈接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議程第四項是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第七項是審議監察法(草案)。 材料二:作為一名人民法官,要對憲法法律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帶頭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照法定權限、規則、程序履行職責,做到心中高懸法紀明鏡、手中緊握法紀戒尺,知曉為官做事尺度。 ——廣州市增城 區人民法院院長蔣偉 材料三:幾年前,我進駐旭日村普法。當時,村里亂象頻現:基層選舉被宗族勢力滲透,拉票賄選、使用暴力解決糾紛時有發生。我便從宣講憲法開始……經過努力,情況得到了根本性好轉,現在村里的大小事務,都能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 ——廣東卓凡律師事務所律師徐向輝 概括上述材料及問題共同體現出的法治要求。(2分) 答案:有法必依(或尊法守法),維護憲法權威(或樹立憲法意識)。 3.公交車上,因坐過站硬要中途下車,糾纏司機,造成事故;高鐵上,不肯對號入座,公然“霸座”,擾亂秩序;小區里,遛狗不拴繩,驚嚇路人,甚至惡犬大傷人……此類發生在公共場合的不文明行為受到公眾和媒體的普遍譴責,這些社會輿論反映了對公民文明素質的期待;法治也及時作出了回應,觸犯法律的行為受到了法律制裁,促進了公民文明素質的提高。 法治回應 ◆沈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法院宣判了3起拉拽公交司機案,3名被告人的行為均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不等的刑罰。 ◆濟南鐵路公安處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霸座”男子孫某治安罰款200元的處罰。 ◆2018年,廣州警方處理涉犬警情糾紛1500余宗,處行政處罰260多人次。 據上述材料及問題,歸納出提升社會文明的途徑。(3分) 答案: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加強法治;正確輿論引導。(3分) (評分說明: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3分,共3分。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也應酌情給分) 4. 一天,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來到某基層法院,狀告他辛苦養大的子女,請求法院判決子女們履行贍養義務。在基層法院依法進行庭前調解過程中,子女們以各種理由推脫對老人的贍養責任。承辦法官分別對子女們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談話,從法與德兩個方面對他們提出告誡。經過幾番辨法析理,子女們終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紛紛表示愿意贍養自己的父親。 法律連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據以上材料及問題的回答,歸納出一個實現家庭和睦的準則。 答案:遵法守德。 5. 材料一:新冠疫情爆發后,我國各地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精神,發布相關命令、決定、通告、通知,采取包括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禁止外出、限制人群聚集、小區封閉式管理等一系列臨時性管控措施,全體居民均應嚴格遵守。 材料二:2020年1月23日,北京市豐臺區群眾舉報某藥房哄抬口罩價格,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對該藥房進行檢查,發現該藥房將進價為200元/盒的3M牌8511CN型口罩(10只裝)大幅提價到850元/盒對外銷售。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等法律法規,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對該藥店作出罰款300萬元的行政處罰。 材料三:駕駛員王蔚駕車途經威海路車站時,發現一名7旬老人在站臺處等車。老人想要乘車,但又不敢上車,因為他并未佩戴口罩。王蔚取出隨身攜帶的備用口罩送給老人,并請老人上車。老人事后說:“我知道相關規定,公共場所必須全程佩戴口罩,當時我特別著急,想上車卻沒有口罩,沒想到她送我一個口罩,這讓我心里熱乎乎的。”老人寫下感謝信送到公交路隊,稱贊駕駛員的暖心之舉。 據上述材料及問題歸納,口罩見證了我國法治建設哪些方面的進步? 答案: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執法機關做到嚴格執法;公民的權利、義務意識增強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