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易·既濟》 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 。 ——《詩·大雅·蕩》 1983年,考古學家在陜西清澗附近發現了一座古城,即李家崖遺址。據碳14鑒定,遺址的上限在殷商時期。遺址中發現了一個石像,它雙手反綁,腦袋低垂,跪在石板之上,應該是個戰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石像的腦袋,它是個大骷髏,造型怪異,像鬼不像人。另外,這李家崖遺址中還發現一只三足甕,其甕口有個類似于文字的刻畫符,其外形和甲骨文中的鬼字差不多。 于是有專家提出,說李家崖遺址很可能與鬼方有關。而且,由于遺址中的很多陶器有著明顯的仰韶文化的痕跡,所以有專家提出,鬼方就是仰韶先民的后裔。當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見。王國維先生就認為,鬼方可能是吐火羅人,他們本來生活在西域,后來因為小冰期,不得不沿著河西走廊,一路遷移到山陜一帶。也有人認為,他們就是斯基泰人。 總之,他們肯定是白種人,屬于印歐人種。理由是,《太平御覽》中曾提到過,說鬼方有個神話,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從母親的兩肋下生出來的。而我們華夏民族并沒有這樣的出生模式。相反,在印歐民族的神話中,這種出生模式卻到處都是。而且,據殷墟甲骨文交代,商王武丁時期,婦好曾多次與鬼方作戰,且俘虜了大量戰俘。而專家在殷墟西北崗王陵西側的祭祀坑中的確發現了一些印歐人種的頭骨。 哦對了,還有一個證據,那就是陜西殷商古墓群的發現。據史料記載,專家曾對《竹書紀年》、《周易》等古籍中記載的,鬼方可能生活的晉中、晉北、陜西中北部進行了系統的勘察和發掘,發現了大量的古墓群,這些古墓中出土的青銅器,與商文化明顯不同,有些花紋甚至特意雕刻得與商王朝的花紋相反。專家稱其為“石樓——綏德”青銅器型。 從這些造型怪異的青銅器上,專家認識到,陜西北部和山西中北部,曾存在過一個偉大的部落,他們獨立于商文化之外,而且明顯多次與商王朝叫板。這和《周易·既濟》中的記載十分吻合。專家認為,這個部落就是鬼方。那他們又是怎么消失的呢?專家發現,商朝的很多王,包括武丁等,都曾多次對鬼方用兵。特別是婦好的那幾次討伐,可能直接將鬼方分化成了兩部分。有少量直接融入了商王朝,成為其諸侯。 而大部分鬼方成員則繼繼續游離于中原王朝之外,史書中記載的“九候”、“懷宗九姓”等,就是鬼方或者其后裔。據史料記載,這些人繼續與中原王朝為敵。比如說,周康王時,就曾兩次討伐鬼方,一次俘虜一萬三千八十一人,另一次則俘獲戰車數百輛。在華夏族的連續打擊下,到了戰國時期,大部分鬼方已完成與華夏族的融合,部分人則成了史書中記載的“北狄”等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