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九叔 來源:國學文刊(ID: GuoXuewenkan) 把父母送養(yǎng)老院行嗎? 老人的一席話,點醒了無數(shù)人:
有人把老人當寶,在“孝”里,把日子過“順”; 有人把老人當草,在厭煩嫌棄中,把生活越過越糟。 不孝之人,永遠也無法過好這一生。 1 父母,是我們的老根 我們與世界的連接,始于父母;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源于父母。 《屈原列傳》有云:“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是我們的老根,是成全我們一生的人。 他們低調(diào)且含蓄,所以容易讓人忽略他們存在,忽視他們的感受。 父母總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拼盡全力,只為成就我們的枝繁葉茂。 父母總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小心翼翼,生怕給我們添麻煩。 年少時教育我們的威嚴氣勢蕩然無存,只剩一臉慈愛與滄桑。 曾看過一篇兒子給母親寫的祭文,里面滿腹遺憾: 媽媽在時, “上有老”是一種表面的負擔; 媽媽沒了, “親不待”是一種本質(zhì)的孤單。 再沒人催我回家過年了, 才感到我被可有可無了。 為人子女時,才會覺得未來可期。 父母在,有人等我們回家,我們的努力與拼搏才會有意義。 父母去,我們的世界從此再無掌聲。 沒有退路的人,到哪都是流浪,失了根的大樹,始終搖搖欲墜。 2 百善孝為先,對父母和顏悅色 有這樣一個說法:“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 墻坍塌時,讓我們崩潰的,往往不是直面死神的恐懼,而是情感再無寄托。 再也沒有人,愛我們勝過愛自己,再也聽不見,那聲熟悉的呼喚。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生活中,很多人仗著被父母偏愛的底氣,總以最壞的脾氣對待父母。 所以我們總說,“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是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 古時,子夏問孔子,何為孝? 子曰:色難。 《禮記》里講:“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 贍養(yǎng)父母,只是孝順的基礎,對父母和顏悅色,才是孝順的最高境界。 為什么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為什么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委曲求全? 年齡和身體健康狀況等問題,給父母帶來的無力感,我們往往難以感同身受。 為人子女的我們,只有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與關(guān)心對待父母,才能讓他們無懼衰老。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以和顏悅色對待父母,是生而為人最大的教養(yǎng)。 3 孝順父母,一生幸福 《寄興》有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我們的父母,或許不完美、不富有,沒有位居高位,也沒能給我們的事業(yè)帶來幫助。 但他們已經(jīng)傾盡自己所能,把最好的給了我們。 生活中,不孝的人總能編出各種各樣不孝父母的理由。 把父母貶得一無是處,認為他們是累贅,阻礙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殊不知,正是自己扭曲的三觀,釀造了悲哀的命運,進而毀掉自己的一生。 父母的生養(yǎng)之恩大于天,為人子女的我們都應該知足感恩。 生兒為人,要記父母的好處,體諒父母的難處,原諒父母的錯處。 以孝善待父母,以愛化解怨恨,方能過好一生。 《百善孝》里講:“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順能生孝順子,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福報的源泉,順,是家庭和睦的基石。 孝順父母,是刻不容緩的事,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的晚年。 心懷感恩的人,一生幸福。 父母熬了一輩子,就盼著一家團圓。 生而為人,別因麻煩,而遺忘了孝。 “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要以“孝”反哺,要知恩圖報。 人生苦短,請感恩惜福、善待父母。 作者:韓九叔,來源:國學文刊(ID:yGuoXuewenkan),讓文化走進生活,讓國學溫暖你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