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里有健康明事理的老人,是兒孫們的福氣。
現實生活里,我們在社區,廣場,公園里看到那些身體健康,能夠行動自如的老人,他們氣色很好,說話溫情,待人溫和,讓人感受到一份慈祥的親切。
我們還看到一些坐著輪椅,身體歪斜,眼神淡漠無助的老人,他們或低頭不語,或是無神地看著遠方,這樣的老人,給人一種在與生命抗爭的無奈。
院區里82歲的曲大爺說:人到晚年,若還能夠自理地生活,那才是幸福的長壽,否則就是自己痛苦不堪的開始,不如早早地離開。
傾訴人:82歲的曲大爺
我今年82歲了,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只有小兒子還在工作,其他的幾個孩子都已經退休了。我的老伴比我小5歲,我們身體還算可以,單獨居住,沒有去哪個兒女家。
我們平時的生活,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女兒幫我們料理的。女兒去年剛剛退休,女婿還在上班,外孫子在國外工作定居,而女兒的公婆也都已經走了,所以,女兒女婿只需要照顧我們就好。
我身邊還有一個兒子,只是他比較忙,兒媳也退休了,可還要帶他們的孫輩人,還有兒媳的母親跟著他們一起居住,所以來我這里的時候就少些。
我其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外地,也就過年過節的時候,偶爾回來看望一下我們老人。
三年前,我和老伴自己能夠做飯收拾屋子時,我們不讓女兒經常過來幫忙,只是周末的時候來看看就行。
自從那年老伴生了一場病后,兒女不放心,給我們請了保姆,想讓我們生活得更清閑些??晌依习樗阑畈辉敢?,她覺得家里多個陌生人,太鬧心了。
這樣幾個子女們商量,讓我女兒每天回來給我做做家務,燒飯菜,每月我和老伴從退休金里拿出一部分錢貼補她一下。
那時,我女兒的兒子在國外讀書,花銷也大,所以,兒女商量著,既然老伴不愿意讓別人照顧伺候,那就讓自家女兒做這些,但也不能虧待了女兒。
當時,我也怕幾個孩子再因這事不開心,有隔閡,誰知,他們覺得這樣很好,自家的閨女照顧我們,他們更放心。
去年,女兒徹底退休了,就全身心地照顧我們,給我們做飯,洗衣,收拾衛生,每天陽光好的時候,陪伴我們一起出去轉轉,曬曬太陽,陪我們老的嘮嗑。
兒子們過節過年回來,從不會讓我女兒多做事情,他們早早地點好外賣餐,送回來,大家在一起相聚吃頓飯,然后,女兒會給他們包餃子當晚餐。
每次看到兒女都在家的時候,說實話我的內心還是很溫暖幸福的。我知道,這是因為我和老伴雖然是到了晚年,可我們還能夠自理,身體還算不錯。
偶爾子女們有些事情的時候,我和老伴都會該出錢出錢,該出力的時候出力。
孫子們上學結婚的,都是統一標準,每個孩子給3萬塊錢的贊助。重孫輩的出生了,也是這樣的獎勵,大家不在乎錢的多少,而是我們做老人人的心意和家庭和睦。
有時,我看到隔壁家的小李他們子女間的吵架,我就在想,如果我真的到了那一步,是不是可以享受一下早點走,不要把我送到ICU,也不要給我身上開刀,插管,讓我走的有尊嚴些,也少給子女們折騰。
隔壁小李比我小好幾歲,一場疾病花完了他一輩子的積蓄,還要子女們湊錢繼續治療,我是經常會聽到他們家的各種吵架聲,最多的還是為了錢的事情,因為子女要上班掙錢養家,誰也沒有更多的錢拿出來給小李看病。
我聽別人說,他們曾想到要賣了小李的這套房子,可小李當時已經過戶給了孫子,現在孫子還沒有結婚,其他的子女們就不愿意拿錢了,整天的吵架,真的是苦不堪言?。?/span>
我覺得,人到晚年,要想成為幸??鞓返拈L壽老人,必須要做到這幾點,否則就是痛苦不堪的開始。
首先是老人的身體健康,而不是長期臥床不起,被動地延續著生命,自己既受罪,還會拖累著兒孫們。我一個哥們今年才78歲,已經在床上躺了6年,把自己的老伴熬走了,現在兒女們出錢給他請的住家保姆照顧。雖然自己也有退休金,可也只夠平時的花銷和醫藥費,保姆的費用是2個子女出。孩子們為了多掙錢,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少,真的是很受罪的。
其次就是長壽老人要明事理,不要隨意去攪合子女的事情,尤其是不要去管兒孫們的大是大非。孩子們跟你說,你就聽聽,能幫的忙就幫,幫不了的就聽著,不要瞎摻和,最后整個家庭不和,自己也最終會無人搭理了。有些歲數大的老人,看年輕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好,說得年輕人都不愿意回來,自己還整天生氣說他們不孝順,何苦哀哉!
最后就是能夠自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長壽老人,因為這樣的活著,才是有質量的活著。如果不能自理,事事需要別人的幫助,是子女們的孝順,可誰來世上一遭都是受罪的,各人有各人的事情。久病床前無孝子,千萬不要輕易地說子女不孝順,那樣會讓子女們寒心,最后痛苦不堪的是自己。
寫在最后:
誰都想健康幸福的長壽,可有時真的是身不由己,能夠做個懂事理知足的長壽老人,是一個家庭的福氣,也是自己的福報。如果做個不能自理又事多的長壽老人,既是自己的不幸也是子女的拖累。
如果家里有長壽不能自理的老人,這就需要子女們商量著,齊心協力地一起照顧老人,或是輪流去老人家照顧,或者是請專業人士護理。這些都需要子女們好好地協商,也需要老人的積極配合。
也有的老人怕自己連累子女,會主動要求去醫養結合的養老院,這樣自己方便,子女也不用耽誤工作。這個需要老人的思想轉變,能夠把事情想明白,甚至要做到不埋怨子女,否則子女們也不好硬把老人送進養老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