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不修譜,后人尋根苦,今日不修譜,后人不知古。 (一)明辨世系,尊祖敬宗。 我是誰?我從那里來?這是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而能準確而清楚地回答這一個問題的只有族譜。通過族譜,可以查證自己的血統,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間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 (二)尋根留本,承前啟后。 人自十月懷胎,呱呱落地。若干年后連自己的祖先是誰都不知道豈不是天大的遺憾!換言之,你的子孫也就此失去了根本。樹高百丈,落葉歸根,你的根在那里?一個人連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豈不是辜負了你的祖先人生你養你!由于多種因素,有相當一部分人連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忘之腦后,更何況自己是那支那房了。古人云:子孫不知姓氏何所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姓氏是一種血緣關系的標志,人獸之別就在于他們對于血緣關系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歸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里有曾經養育過他的親人,那里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種證實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是一個人根本意義上的身份證。 (三)敦親睦族,凝聚親情。 一個家族可以通過修撰家譜來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過修撰家譜過程中反復登門拜訪,不斷了解情況,追根溯源。尋根問祖,加強家族內部人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宗族內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傳承親情教育,激發起對祖輩們的敬意和懷念。修撰家譜和逢年過節中緬懷先祖的各種儀式,使得子孫后代能更加自覺的做到尊老敬老養老,憐惜孤寡幼小,在族人中崇尚親熱之氣,倡導和睦之風,有利于家庭的團結和幸福,有利于宗族以及社會的和諧。 (四)治家愛國,教化子孫 家譜中包含的許多祖訓,家風,家規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睦族人,恤貧孤,尚節伶。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惡習。有的家譜中記載有先輩族人們孝敬老人,忠君愛國,造福于人,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典型事跡,都是對族人和后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 治國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會,最根本的還是要培養教育出眾多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好的家規祖訓能彌補現代教育。 (五)傳承歷史,問祖憑證。 族譜都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諸多內容,家族的歷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了解,熟知自己家族的歷史,均以修撰族譜為一件大事,盛世立族譜,當前正是修撰族譜的恰當時機。吾黃氏經歷幾千年的姓氏,經過朝代更替,戰亂,瘟疫,地震等自然災害,能夠遺留下來十分不易,能夠繁衍成今天的大姓更是奇跡!族譜中要求族人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兄弟互攜,家庭團結,鄰里和睦。在社會生活中,誠信待人,童叟無欺,不坑蒙拐騙,應助困濟貧,見義勇為。踐行家風,實踐德行,知行合一,與時俱進,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覌做好準備。古人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正源于此。 |
|
來自: 黃德全o6mzgsxb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