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少年文學院2018暑假走讀富陽活動-3 龍 門 講好文物故事 留住美麗鄉愁 “家在富春江上” 系列活動第二站 報名須知 活動背景 龍門古鎮,孫權故里,一座保存完整的村落。它有著歲月的痕跡,訴說著歷史的回憶。讓學生和群眾走進這座古色古香的小鎮,了解當地歷史建筑,近距離觀察家鄉文保單位,并通過展板說明,普及文物法律法規,提升他們的文保意識;通過講好文物故事,讓我們的下一代留住鄉愁,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活動時間 8月26日周日 早上8:00秦望廣場集合出發 中飯后返回富陽 活動行程 1.走近龍門中小,參觀龍門小學;紀念郁達夫先生硯池詩歌朗誦比賽; 2.參觀“義門”“百步廳””“孫曉梅故居”“工部”“卵石古街”等古建筑景點,“孫氏祠堂”“百步廳”“咸正堂”“孫曉梅故居”的文物故事; 3.龍門孫氏宗祠參加家在富春江上“講好文物故事,留住美麗鄉愁”圖版展覽。 4.采訪龍門手工藝人,分組競賽活動。 活動現場由名師講解龍門建筑與歷史文化,近距離了解富陽歷史人文。 活動人數 文學院會員30人; 龍門小學20人 活動報名 8月24日早上9點在郁達夫少年文學院會員家長群按照要求報名; 報名參加走讀活動,徐轉發本條微信至朋友圈,孩子均需在一周內提交活動習作篇; 本次活動需要交納活動車費70元/人 活動舉辦 龍門中心小學 郁達夫少年文學院 心陪伴教育連鎖機構 2018年8月23日 ●●●●●● 龍門古鎮位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游線上的國家一級景點,有320國道與之相連,交通便捷,據傳是三國孫權的故里。 村內以獨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聞名,是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山鄉古鎮。村后有龍門山,海拔1067米,峰巒重疊,氣象萬千,為富陽群山之冠。東漢名士嚴子陵曾游龍門,觀山勢異常,贊嘆:"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古鎮也因此得名。 細雨 .古鎮 .鄉韻 富春二小 五(4)班 劉愷萱 細雨綿綿地籠罩著龍門這個古樸的江南小鎮。白墻黑瓦的房,蒼郁蔥蘢的樹,都在渾然不覺中浸沒在了那煙雨中,忽而清晰,忽而模糊,如同籠上了一層薄薄的仙女面紗……遠遠望去,這不正是一幅濃墨淡彩的水墨畫嗎?在那古樸的小巷子里,一群身著紅衣,撐著花傘的少年穿梭其間…… 龍門的景,著實是秀麗萬分的。不是那種像北京一樣繁華的美,也不是像海南那種休閑的美,而是恰似荷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清雅的美。而這清雅中卻奇跡般的帶著幾分婉約的華麗的美。我想,這和孫權——這三國時期的帝王,也有著密切而不可或缺的關系吧? 穿行在樸素的小巷中,一座座斑駁的房錯落在兩旁,形態各異的牛腿,圓圓的“門當”,方方的“戶對”,似乎在訴說著過往曾經輝煌的歲月!從那古舊的房屋里還飄來“面筋”的油香。循著香氣,往前走去,一位手藝人,正在翻炸“油面筋”,那嫻熟的動作看在眼里,那點點香氣更是縈繞在鼻間……濃郁的面筋香久久地蕩漾在龍門老街上。我想,這一個個小小的不起眼的團子能流傳長久,或許是因為它咸香鮮美的獨特味道,更或許是因為蘊含其中的那一份濃濃鄉情吧。 一路迎著歡快的溪流,聽著潺潺的水聲,我們走進了一間古色古香的庭院,庭院中還有幾個水缸,缸中還亭亭立著幾株荷花。那荷白里透粉,猶如一位位身穿白裙翩翩起舞的少女,甚是優美!坐在那古韻悠悠書桌旁,聽著葉老師講課,又怎會沒有穿越時光的感觸呢?恍若眼前出現了一幅久遠的畫面:一群學生正搖頭晃腦地讀書,而學堂里的先生則滿意地點著頭……在這樣的環境下,聯想到過去的時光,自然也是不錯。 硯池邊書聲朗朗,我們便是這“做俑者”。美妙的古詩聲,傳徹在一條條、一道道的小巷中。龍門——這悠悠古韻的地方,與詩本就有緣,而今在這硯池畔誦讀,意味更是深長。穿梭的人群也不時地往我們這看,對此我們還是挺驕傲的——我們可未曾料到自己的聲音會如此引人駐足。 遁著姜糖那撲鼻的香味兒,我們來到了“唐生記姜糖鋪”。店口便是那口燉姜糖的大鍋,鍋里的姜與塘融為一體,黏稠的姜糖汁在鍋中翻滾,濃香裊裊撲鼻而來。深吸一口,那濃郁而又清奇的香味兒惹得人醉。熱情好客的店主為我們斟上了一杯又一杯的姜茶,品味著,那一絲絲、一縷縷,甜,卻帶著一絲辣味兒。一股暖流直沁肺腑!采訪任務完成后,我們急匆匆地返回。此刻已是午餐時間,望著桌上那黃澄澄的脆餅,松脆脆的油面筋,香噴噴的小餛飩……看得我們眼花繚亂;饞得我們口水直流。都是些龍門的特色小吃!我們也顧不上什么了,拿起便吃,不一會兒,一盆就見底了。此時,雖下著蒙蒙細雨,可比起這風情萬種的龍門小吃,又有何妨呢?吃著,幸福感油然而生。 活動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踏著那青石板路,穿梭在“迷宮”之中,聽著那小溪流水潺潺,從古舊的房屋中還傳來油面筋、姜糖、甜米酒的香氣,也甚有墨香點點,縈繞鼻尖,真讓人不禁回憶起嚴子陵之語:“此地山清水秀,甚比呂梁龍門!” 龍門古鎮,詩香,意漫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