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來相照 唐代,雖然離現在已有千年,然而一直都有著來自它的傳說。 提起唐朝,人們知道最多的是唐詩,當然唐人街也是經常有人提起的。 唐詩代表了唐朝文化的最高峰,幾十個字,便是一段人生,一段游記。漢字的意、韻在唐詩中全然體現。 現代也有人也寫詩,也仿寫唐詩,然而卻怎么也寫不出唐代的那種風韻與風骨。 唐朝著名的詩人有很多,但常被人提起的卻是這三個人,一個是天才李白,一個是地才杜甫,還有一個是人才王維。 徐增詩話里曾這樣寫過:“太白千秋逸調,子美一代規模,摩詰精大雄氏之學,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用現代話是可以這樣評價的: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所寫的詩歌飄逸豪邁;杜甫的詩飽含深情與寫實,是現實主義的代表;而王維的詩講究詩情畫意,人間溫情,所以說他是人才。 讀李白的詩豪情萬千,讀杜甫的詩會發現詩人所寫的一切就仿佛出現在身邊,而讀王維的詩,呈現的卻是最美的中國畫。 王維的《山居秋暝》有幾句是這樣寫的:“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幾句就是一幅絕美的中國畫,才下完雨后的青山,明月照林間,一灣清泉流過山石。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王維對文字的把控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了。 王維出生于太原王家,這是一個有名的士族。從中國東漢以來,有名的士族就把控了曾經幾代王朝的文化、經濟的中心。 歷史上有名的五姓七家,其中的王家在魏晉時期甚至比當時的皇帝還要尊貴。王維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他的母親也是來自于五姓七家中的崔家。 王維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在文化教育上是得到了極好的資源。十五歲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從老家奔向當時的京都長安。 王維是唐朝最好時期的親歷者,他入長安的時候,皇上是李隆基。大唐經歷過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經過武則天的休生養息幾十年,在李隆基的時候唐朝國力達到了鼎峰。 長安,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而王維,也帶著他對未來和青春的期許進了長安。 王維九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他的母親對他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會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有著意想不到的影響。 王維的母親信佛教,王維母親的這種行為影響了王維的一生。王維的許多詩詞里都是有禪意的。 ▊▌▍ 十五歲那年,王維去長安是為了趕考。 王維十七歲的時候就寫出了《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這首詩,這首詩直到今天還是中小學生必背的古詩。 十七歲的少年郎一詩成名,所謂的少年英才,指的就是王維這樣的人。 故宮博物館有一幅畫作,叫做《千里江山圖》。這幅作品的作者是王希孟,當年他畫下這幅畫的時候也不過十八歲,英雄出少年,確實不假。 十七歲的王維開始在長安出名了,很多人都知道有一個會寫詩會彈琴的才子。 在王維寫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前兩年,他就寫過少年行四首,其中有的詩句是這樣的:“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這個時候的王維,是妥妥的、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啊。 王維二十一歲的時候,因為才識出眾,高中狀元郎。這是對王維最直接最好的肯定。 王維父母對他所有的教育,以及他所擁有的文化知識,讓王維開始了他的人生。 王維被安排做了一個負責禮樂工作,官職叫做太樂丞。他沒有做多久,就因為黃獅子舞被貶。因為黃獅子中的黃與皇近音,是應該舞給皇上看的,王維看了,是有罪的。 但有的人也說可能是當時王維與歧王李隆范走得太近,還有一種說法是玉真公主李持盈心儀王維,但是王維沒有接受公主這個原因。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做太樂丞沒有多久的王維被貶到濟州去了。濟州現在山東省境內,王維還著有《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這首詩。 國考第一人到為官沒多久被貶,這對于王維來講是比較大的打擊。可是王維并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建設。過了幾年,他向當時的宰相張九齡自薦。 張九齡倒是愿意給年輕的王維機會的,所以他讓王維回了長安,任為右拾遺。這個官職雖然職位不大,但卻是屬于監察部門,王維也算是真正走到行政部門了。 張九齡曾經有兩首詩被收錄于《唐詩三百首》中,其中有一首就是《感遇其一》,在這首詩中,張九齡抒發了自己事業不順利,希望得到欣賞這樣的思想。 文為心聲,張九齡的職場也不順利,因為沒過幾年,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下臺,王維也被安排出使涼州。 職場上的起起落落王維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在意了,他接受命運所有的一切。從這一點看,他母親的影響開始起作用了。 王維在邊關,看到的和他以前所見的大不同,所以他寫出了千古流芳的詩句:“大漠孤言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是有才華的,他的才華通過唐詩留了下來。 王維三十歲的時候,妻子因為難產去世。自從妻子離世后,王維沒有再娶。他是那樣一個有才情的人,但卻從來沒有寫過一首思念妻子的詩句,比起那個“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元稹真情多了。 有記載王維居室中僅有茶檔、茶臼、經案,過著修行般的生活。 王維這個人極愛潔凈,他晚年居住的別院經常要人打掃,還特地請了修理掃把的匠人,所以有人說王維的星座估計是處女座。 安史之亂,王維被安?山抓住,脅迫當了官。但是叛亂沒多久就被平復,很多給安祿山當官的人給治罪了。 王維因為偷寫《凝碧池》這首詩證明了他沒有背叛,再加上王維弟弟的多方奔走,讓王維逃過了一劫。 王維也是想好好再努力一番,但是他年紀大了,做不了太多事情了,所以他選擇離開朝堂,余生禮佛。 王維把自己修的別院送給佛門,他在其中當一名居士。晚年的王維,游山玩水另帶用詩記錄生活,他的人生走到后來終是變成了攜一手明月清風。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王維對人生困難時候的總結。他一生勤學,向上,在后來的時光中學會用淡然的心對待一切。
- E N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