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春節,從年初一到十五,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初四這一天,過年的節奏漸漸進入尾聲,人們也都準備開始日常的生活和交際。 盡管大家一般都比較重視過年的前三天,但大年初四的習俗同樣也不可不知。今天世德就來講一講,大年初四的風俗習慣以及禁忌都有哪些吧! 漢族的民間傳說認為,女媧在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創造了六畜,然后再創造的人類,因此初一到初六就是六畜之日,而正月初四這一天正好是羊日,所以在這一天最好不要屠宰羊,以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家庭和睦、人畜興旺,歲歲平安。 灶神,就是我們俗稱的“灶王爺”和“灶君”,他因為負責管理著各家的香火而受到人們的崇拜和敬仰,特別是在舊時,差不多家家戶戶的廚房里都專門擺放有“灶王爺”的神位,好保佑家中灶火旺盛,衣食無憂。 相傳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這一天,灶王爺會專門返回天庭,去向玉皇大帝述職,闡明人間家家戶戶的基本情況,人們在小年就會恭恭敬敬送灶神上天庭,俗稱“祭灶”。到了正月初四,灶神從天庭回到人間,繼續保佑家里灶火,所以到了這天就要恭迎灶神回來。 民間諺語說道:“送神早,接神遲”,就說明送神要清早送,接神可以晚點接,于是在舊時的下午四時左右,除了準備好牲禮果蔬以外,每家每戶還要放鞭炮、焚香、燒金紙,以此迎接灶王爺的回歸。 所謂的“五路”,就是五路財神,除了灶王爺之外,初四也是其他各路神明由天界重臨人間的日子,又因大年初五俗傳是財神的誕辰,為爭利市,人們就會在初四子夜提前供奉禮拜,好接財神下凡,為自家帶來無盡財富。 恭迎財神這一習俗表達了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人們相信,只要自己足夠恭敬,就能得到財神顯靈,讓財神爺把金銀財寶都帶進家里,在新的一年大富大貴。 由于初四這一天要迎接各路神明,所以這一天不適合出遠門。 “折羅”其實就是指宴會吃剩的剩菜,在尋常百姓家,正月初一到初三剩的飯便稱為“折羅”。因為以前人們的生活并不富裕,在這樣一個物質供給并不豐裕的時代,過年無疑是大飽口福的最好時機。 又因在年貨準備充足的情況下,食物的剩余又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在初四這一天,人們要將之前剩余的食物清理掉。同時,吃“折羅”也體現了我國人民群眾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又到一年新時節,百姓們都祈愿來年能夠喜樂安康,富貴有余。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起來堆到一處,這也是漢族民俗中說的“扔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