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做年三十,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的節日。傳說古時候有個兇猛的怪獸叫做“夕”,每到歲末就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鞭炮聲,于是每年的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貼上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平和安寧。 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關于除夕的其他習俗,你又知道多少?今天就請世德來為你仔細介紹一下吧! 在大年三十到來之前,對于每家每戶來說,別的門面裝飾可以忽略,唯獨春聯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每個家庭都會提前貼上一幅紅彤彤、喜氣洋洋的春聯,以此來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也預示來年的好兆頭。 貼春聯也是有一定講究的,要注意其大小長短,要和所貼的房門大小匹配,這樣才不會突兀。并且,上下聯的位置也不可貼反,根據格律規定來張貼才不會鬧出笑話。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所以人們都會在三十這一天早起做餃子。 并且,有些地方的習俗,還會在餃子里包上帶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餡,誰吃到了帶有特殊餡的餃子,則預示這個人在新的一年有著滿滿的好運,帶著吉祥之意。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闔家團圓的一天。而除夕之夜,正是全家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吃著豐盛的年夜飯的日子。 除了家家戶戶的年夜飯都會準備的非常豐盛之外,有的人家還會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在新的一年,依舊能受到祖先的保佑,以保來年事事順利,遠離不必要的煩惱憂愁。 吃完年夜飯,接下來的活動大概就是全家守在電視機旁,等著每年一次春節晚會的播出。雖然春晚并不是人們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習俗,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春節晚會已經逐漸成為大年三十晚不可缺少的節日內容了。 全家老小聚集在電視前,收看春節晚會,這種喜樂融融的氛圍可是任何節日都難以比擬的。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謂之“燃燈照歲”,所以其主要的習俗,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即大年夜時,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經久不滅。相傳如此照歲之后,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有的地方還會在除夕之夜,吃過年夜飯后通宵守夜,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這樣便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好讓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作為小孩,最為期待的,便是春節的壓歲錢了,因為大年三十,長輩都會給晚輩紅包,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以前的除夕夜,長輩還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的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壓歲錢”更為直接純粹,人們一般都用精致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后分給孩子,討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