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重疾病中,正確地使用中醫藥,我的感受是要牢牢地把握正氣。正氣的存留,關系到人的存留,其中尤以上焦宗氣、中焦脾胃之氣、下焦腎氣最為關鍵。 上焦宗氣指積于胸中之氣,由水谷精微化生的營衛之氣與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總合而成,具有走息道以行呼吸、貫心脈以行氣血的功能。《靈樞·邪客》說:“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難經·十四難》云:“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谷氣也,其脈在中。”若宗氣大泄,則心、肺功能必衰,患者常常死亡。這在我們心內科疾病搶救中感受最深,所以在我的文中屢屢提到使用固攝宗氣搶救危重患者的病案。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中焦脾胃之氣,為人之后天之本,主飲食水谷之納運,為人體生命所需能量的“供能機器”,是維持生命活動最重要的條件。《靈樞·五味論》說:“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 《素問·五味論》:“谷入于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說的是什么?說的是“人以水谷為本”,如若脾胃之氣衰敗,患者不能進食,必“半日氣減,一日而氣衰也”。 所以在危重病搶救中顧護胃氣最為關鍵。 下焦腎氣,為先天之本,系人體生命的原始動力,《難經》云腎氣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久病不已,窮則歸腎”,因此在病情危重階段,元氣亡脫之癥是非常常見的,回陽救陰乃挽救危癥必須掌握的重要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