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小楷《黃庭經》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郎之意態。 因唐代李白曾有一首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所以民間又稱此帖為《換鵝帖》。不過對此說法,也有很大爭議,許多人認為是李白弄錯了!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局部 原因是因為有下面一段記載: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說:“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刽酥廊粚懏?,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p>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局部 這段記載的意思是說,王羲之愛鵝成癡,有一位山陰道士看準了這一點,便養了一群鵝。王羲之到他那一看,非常喜歡。道士說,你書寫一篇道德經,我便把這群鵝都送給你。王羲之欣然應允,寫下小楷道德經,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局部 這也就是說,王羲之換鵝,書寫的是《道德經》,而不是《黃庭經》。 下面我們看看王羲之的小楷《道德經》: 王羲之小楷《道德經》 此本王羲之小楷道德經,魏晉風度躍然于紙上,給人一種空靈澄澈之感。 王羲之小楷《道德經》局部 據考證,王羲之寫這件《道德經》的時間,要早于《黃庭經》出現的時代,并且上面還有褚遂良的跋文。 雖然如此,關于這卷書法的真偽,書法界還是一直持懷疑態度! 王羲之小楷《道德經》局部 王羲之小楷《道德經》局部 褚遂良的跋文 褚遂良的跋文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瑯邪臨沂(今屬山東),生長于江蘇無錫,后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后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其書法師承衛夫人、鐘繇。王羲之真跡早已不存,傳世的有摹本、臨本和刻本。最為著名的《蘭亭集序》,亦為后人臨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