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要因羚羊峽居高扼要而得名,翻開高要這本歷史書,每一頁都飽含著濃重的色彩,可圈可點。 高要建縣始于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直至1993年9月撤縣建市,走過了兩千多年的縣治歷史,雖然境域幾經變遷,但是風釆依然。 漢唐時期高要的境域,除現在行政區劃范圍外,還包括現在的佛山市高明區、三水區西境、云浮市東境和肇慶市的端州區、鼎湖區。面積為六千多平方公里。 ![]() 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二月,析高要東南境置高明縣。其縣地析自高要的清泰、崇化、依仁、親仁、景順、遷修等鄉共24都。 到了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元)五月,又析高要東境的鎮南、小洲、平田、五頂、清塘、長岐、龍池、利瓊、白坭上、白坭下、裕隆等11都置三水縣。 明·萬歷五年(公元1577年),析高要西境的思勞、思辨、楊柳、都騎等4都置東安縣(后稱云浮縣)。 ![]() ![]() 解放后于1952年春,析高要縣第五區的泰和鄉(原樂善、致仁、中和、與善等4個小鄉)歸高明縣轄。同時,三水縣的小洲劃歸高要縣轄。 1961年4月,肇慶鎮從高要縣劃出,改為縣級市建制,稱肇慶市。 1971年1月,析高要縣小湘公社的大龍、蘭龍兩個大隊歸肇慶市轄(今端州區)。 我出高要縣廣播電視局工作的1986年10月,肇慶市轄的烏榕村劃歸高要縣。1988年3月,析高要縣的廣利、永安、沙浦等3鎮置肇慶市鼎湖區,在這之前,我先后到廣利、永安采訪過。 1993年9月28日撤縣建市(高要市),2015年改為肇慶市高要區,目前,高要轄16個鎮和一個街道辦,境域總面積2109平方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