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條擰滿,松開回轉,一個金色音樂盒——武漢K11 I館今日奏響江城。 終于,武廣商圈三巨頭正式站上了對壘擂臺,而一個月前武商和恒隆上演的“哥斯拉大戰金剛”大戲,由此開始進入新劇集。 恒隆廣場、K11入局武漢前,武漢國際廣場是這座城當之無愧的高端商場扛把子“一哥”。可現在的它,不得不直面外來高端玩家的競爭。 來源/贏在選址 制圖/商業地產頭條 當然,今日之PK局勢,非憑空而現,而是在近十年的時間軸上步步展開的。恒隆廣場開業前,K11 II館及街區AVENUE 11已于去年雙十二如約開放,萬人潮動場面歷歷在目。 以國際美妝、黃金珠寶、運動潮牌、品質生活方式、高端餐飲等業態組合及120+品牌矩陣,主攻“中高檔”人群的K11 II館與高端奢侈范的武漢國際廣場并未掀起武廣商圈白熱化搶食之勢。 待到恒隆廣場3月25日高調入市,劇情進入高潮,故事線從“暗戰”邁入了“明戰”階段。而今日定位為“高端·奢華·雅致”的K11 I館來襲,無疑強化了武廣商圈各項目間的高端對決。 可無論是引起熱議主角——武漢恒隆廣場、武漢國際廣場、K11,還是卷入風暴中的品牌商們,抑或是站在它們背后的其他影響因素,大家需達成的共識是:競合共生,才是這場高端對壘戰最好的結局。 正如武漢恒隆廣場開業當天,恒隆地產副董事長陳文博所言: “我們希望給武漢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和驚喜,把整個市場做更大。我們對市場的理念是相輔相成,追求良性競爭。” 01 開篇·暗戰 K11入局武廣商圈,始于2008年竣工的航空路新世界中心(1期)。彼時,該項目是武漢首個集甲級寫字樓、五星級酒店、高檔購物中心(新世界百貨)、住宅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可這個硚口的地標商業,在武商系商場的強勢圍攻下,開業數年效果不甚理想,并于2014年開啟改造之旅。 “未來3年內,新世界將加大武漢市場投入,預計總投資額超過200億元。”2014年10月16日,新世界中國地產武漢地區總監黃兆民對外宣稱。 這年底,航空路新世界百貨中心店開始朝著今日近8.6萬平米的K11 II館和I館進化。顯然,這是K11在武廣商圈的一場求生之變。 而于恒隆來說,進軍武漢、闖入武廣商圈不過是2013年定調的“一二線聚焦戰略”之必然動作。 恒隆33億元底價摘下武漢P(2013)001商業地塊,近武漢硚口利濟北路輕軌站,臨繁華之地武廣商圈、中山大道商圈,整個項目總建面46萬平米,其中商業15萬平米。 圖片來源/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截圖 雖當時還只是塊未完成拆遷的雛地,但恒隆可預見的未來競爭卻是實打實的。環伺四周,最大對手同樣是以高端范武漢國際廣場為代表的武商系mall。 為定軍心,拿地當年(2013年)3月,恒隆掌門人陳啟宗親臨武漢,于公開采訪中稱:武漢恒隆廣場計劃2013年第四季度打樁。 可轉眼一年,項目卻未有動工跡象,來自各方的猜測不一。“武漢恒隆廣場與國廣相對而立,會不會也會像天津項目一樣,在未來的招商及定位上碰到阻礙,其建成開業的日期會否又將是遙遙無期?” 上述質疑加快了劇情節奏,直接將武漢恒隆廣場、武漢國際廣場推上了“暗戰”場。 2014年8月,海南博鰲,酷熱之夏。陳啟宗用一句“武漢商業我全部考察過,真正夠水平的好商場目前還沒有一個……(目前)武漢恒隆廣場模型非常漂亮,且還在不斷的調整”,霸氣回懟了外界對武漢恒隆遲遲未動工之質疑。 一年后,博鰲再見,陳啟宗的話語間硬氣十足。“恒隆進入武漢需要和眾多商家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恒隆還沒來,頂奢LV、prada只能在其他商場里選一個最好的,如果恒隆廣場開了,那就不一樣了,我們一定是唯一一個選擇。” 高調喊話后不過數月,武漢恒隆廣場規劃出爐,較2013版略有微調,目標是成為“武漢第一個世界級購物中心”。背后的硬核底氣,是恒隆內陸商場業績整體上揚之勢。 恒隆來勢洶洶,徹底驚動了武漢國際廣場。雖在恒隆入局江城前,武漢國際廣場已于2011年9月開出了二期商場,總建面27萬平米。加上一期后,整個項目總建面擴充至32萬平米,有A、B、C三大館區,地下3層,地上9層。 曾經的它,靠著換線后的格調硬件、武漢“唯一”的高奢品牌組合、精細化運營方式,是武漢鐵打的“店王”。可隨著恒隆開業節點逼近,武漢國際廣場“應戰”姿勢明顯。 2020年,武漢國際廣場對A座(3F—5F)區域進行57天的閉館裝修升級;2021年,又進行新一輪改造升級,A、C區閉館進行煥新升級。 武商集團董事長陳軍今年3月公開表態,今年以來,武商MALL提檔升級改造計劃,以末位淘汰為原則,武漢國際廣場主動清退了數家業績靠后的國際品牌,以便為更高級數品牌的引進騰挪空間。 “其它奢侈品牌的合同續約工作已如期完成,95%的奢侈品牌與我們續簽了3~5年的合同,不僅確保了奢侈品牌的整體穩定,也牢牢占據了華中區奢侈品經營的制高點。” 據贏商網武漢小分隊現場踩盤(3月26日下午4:00左右),武漢國際廣場B1區、C區1F、A區2F仍處于圍擋狀態,其中3F、4F、5F、8F分別1家、2家、2家、1家門店關閉。 而在武漢國際廣場求變應戰期,武漢恒隆廣場亦未停下應時而變的腳步。在今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武漢恒隆廣場項目總經理葉沛能指出,項目一改以往“重奢”定位,注重高端和時尚潮流的結合。 “B1、F1、F2樓是一個比較高端、高消費力的區域,4、5、6樓則是注重家庭、消費、娛樂、體驗類的場所,期盼它是一個比較熱鬧的商場。” 回看持續數年之久的這場拉鋸戰,雖明線上的競爭態勢日趨白熱化,但K11、恒隆廣場與武漢國際廣場間并未發生短兵相接的正面“硬碰硬”。 02 中段·明戰
03 尾聲·競合共生 但若任由競爭之戰火肆意蔓延,作為武漢第一高端商圈的武廣商圈,必然難以步入有序成長的平衡之態。 據贏商大數據劃分,包括武漢K11購物藝術中心、武漢恒隆廣場、武漢國際廣場在內,目前武廣商圈內目前共有10個商場。 武漢國際廣場、武漢廣場(現為武商廣場)、世貿廣場,同屬武商集團旗下。誕生于1966年的武漢廣場,曾是是華中地區首家引進國際國內著名品牌的大型商業廣場。 由于當時沒有競爭項目,“武廣”曾一度成為該地的代名詞,“武廣商圈”名稱亦由此而來。 因此,武廣商圈的競合共生命題,不僅僅關乎著站在高端的頂級商場玩家們,同樣牽扯著中定位為家庭或社區型中小mall們,比如面向特定客群的人信武勝里·鄰里中心、美奇國際廣場。 十大市場,在檔次定位上難免撞臉,但如何在“小同”之下基于各自之優勢玩出“大異”,才是找到競合共生答案的唯一路徑。在這點上,7強爭霸的廣州天河路商圈之玩法值得借鑒。 ![]() ![]() ![]() ![]() ![]() |
|
來自: 昵稱7357480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