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Alan Tarjan 太長不看這篇文章會很長,如果你不想讀完,這里直接留給你結論。 1.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未經審計的合約是不值得薅的。——蘇格拉底·魯迅 目前 YFI 系列中,除去 YFI 本身,只有它唯一 legit 的分叉 YFII (據說要改名 DFI)經歷過安比實驗室的專業審計,甚至 YFI 本身,初期也僅僅經過了社區審計。其他各種號稱 Y**I 的項目,都與 YFI 原始社區沒有任何關系,也沒有經過代碼審計、私鑰銷毀/多重簽名,有可能預挖和隨時的無限增發,具有極高風險性,已經有人被騙,請避免參與。 2. YFI,還有它的分叉 YFII(DFI),帶來的,根本不僅僅是幣價一點漲幅,它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一個堪比 1c0 的故事,或許我們可以叫它 IYO(Initial YFI/YFII-Mode Offering)。 3. 至于 YFII(DFI)和 YFI 本身? 它們的第一個目標,是要革掉二線 CEX(中心化交易所)的命。 你看不懂,所以你就活該抓不住。 ------- 沒法算的收益率從 7 月 17 日開啟流動性挖礦至今,在 CoinGecko 有標記的價格中,YFI 從 $34.53 漲到幣安上最高的 $12,821,翻了 371 倍,價格一度超過幣圈頭牌的 BTC(此處有聲音,薛之謙:我不要面子的啊)。 實際上,所有的 YFI,最初都是來自礦工流動性挖礦的籌碼,而流動性挖礦本身,不同于 BTC 高昂的 PoW 挖礦成本,除去投入資金以外(除去合約風險以外,幾乎只需要 gas 費,本金損失可以相對忽略),每一個 YFI 代幣,如果不考慮 gas 費和資金成本,回頭看最初只是一個免費籌碼。 從 0 漲到一萬兩千美金,如果按教科書的算法,除數沒法是 0,這收益率就根本沒法算。 為什么這個從空氣中來的幣,能夠一個月走完 BTC 十二年的路,直接 TO DA MOON? 最簡單的,如果 YFI / YFII(DFI)/ YAM 都是「空氣幣」、「垃圾幣」,要不要空他媽的?
YFI 價格,來源:CoinGecko 暴漲成因(上):Ponzinomics實際上 YFI 最初的暴漲,并不是一個單一現象,YFI 的分叉 YFII(DFI)、YAM,在初期毫無例外的有過高速的暴漲。 盡管比如 YAM,因為合約代碼問題導致一度幾近歸零,YFII(DFI)暴漲過后,也從高點有了一些回撤,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都暴漲過,這背后的成因究竟是什么? 是總量只有 30,000 / 40,000 個?是大熱的 DeFi 概念?是流動性挖礦的魔力?是他們的 MEME / 表情比較有魅力?是他們的社區成員過于優秀?還是 Andre 前一天剛剛發布保險產品? 哦,我是要說,以上全錯。 它們初期暴漲的原因,是代幣分發設計里的 Ponzinomic,Ponzi 即龐式游戲,我這里把它當做一個中性詞,并不完全貶義,經濟學喜歡分學派,芝加哥學派、奧地利學派……那我這里姑且把 Ponzinomic 翻譯成龐派經濟學。
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Ponzi Game 取名來源,圖源:Wikipedia 我們回看一下 YFI 的代幣分發模式:
初期暴漲的命門在哪里? Pool1 顯然沒有花頭,如果合約沒有問題,就是薅羊毛,玄機在 Pool2 和 Pool3。 什么是流動性池?就是你要給池子提供流動性。 如何提供流動性?把你的 DAI / yCRV 和 YFI 質押在 Balancer 的 DEX 上就可以了。 等等。 不是充DAI / yCRV 么?我哪來的 YFI? 自動買的。你在 Balancer 98:2 流動性池抵押的時候,如果你只有 DAI,選擇的又是 Single Asset,會自動給你買 2% 的 YFI。 那好了,進來挖礦,先買本金 2% 的 YFI,進來挖礦,先買本金 2% 的 YFI,進來挖礦,先買本金 2% 的 YFI,看懂了嗎?每一個以為自己在薅無損羊毛的人,都買了 2% 的 YFI,每個人進場挖礦,就是拉一次盤。 YFI 巔峰時期有接近 5 億美元的 TVL,如果一半在 Pool2 和 Pool3 的話,相當于從 Pool2 和 Pool3 的「流動性挖礦」中,就提供了 5*0.5*0.02 = 0.05,500 萬美元的買盤。 是的,這里就是一個龐式游戲(Ponzi Game)了。 記住這里,后面還會回來講。 如果配合一點 FOMO 情緒、DeFi 概念,加上 30,000 的總量,在 7 月 25日拉到第一個 $4500,再正常不過了。 4500*30000,一個億美金的估值,對幣圈的明星項目,說高也并不算太高。 暴漲成因(下):籌碼集中度從常理說,YFII 啟動時候的模式(Ponzinomic),是一把雙刃劍,會成就它,也會摧毀它。 Bug 在哪里?在于 7.27 流動性挖礦結束,流動性大撤出,對于 98:2 的流動性池,撤出時也會大多賣出 2% 的 YFI,如果幣價沒有堅實的價值、共識基礎,就會面臨崩盤的風險。 事實上,YFI 恰恰經歷了這一切。 20200725 YFI 價格 $4,505,階段見頂 20200726 YFI 價格 $2,483,跌幅接近一半 20200727 YFI 價格 $2,510 20200728 YFI 價格 $2,120,繼續下跌 為什么又漲起來了? 因為 LINK。說人話。和 LINK 一樣,籌碼集中度非常高。 籌碼集中度高是個什么概念呢? 我有一個祖傳花瓶,發一個花瓶幣,把花瓶的所有權拆分成 100 個幣,但只發到市場上 2 個,自己留 98 個。 你如果做多,我就把剩下 98 個砸給你。 你如果做空,我就買一點點,因為流通太小,買的過程會逐漸拉爆價格,你也一樣被爆倉 => 價格拉升,你回去做多 => 我就把剩下 98 個砸給你。 籌碼集中度高、同時鎖倉度又高的好處就在于拉盤極度容易,但也有類似超級瑪麗的隱患。 是的,YFI 就有這樣的問題,一共不到 5000 個地址里,前 100 的地址,占據了 87.65% 的籌碼,而前十個地址,就占據了超過 70% 的籌碼。
來源:Etherscan 說回之前距的例子,LINK ,去看 LINK 的地址,前 100 的持幣者擁有了超過 83.93% 的代幣,結合「花瓶幣」的例子,是不是更能夠理解 LINK 近期飛漲進入市值前五的原因了?
來源:Etherscan 看起來美好,但這并不是一場公平的游戲。如果它把剩下的「花瓶幣」砸給你呢? 前一天剛剛發布的保險產品,很可能只是一個配合拉盤的消息罷了。 幣價以外,IYO 才是真正的開始從 YIP-8 提案分叉出 YFII(DFI)以來,各種參考 YFI 的幣層出不窮,其中有一些已經歸零了,也有一些就是單純的詐騙,也有像YFII(DFI)這樣仍然頑強發展,幣價穩定,走出了獨立創新的業務模式、社區越來越大的。 無論成功與否,毫無疑問的是,YFI 的故事和它的代幣分發模型,是可以復制的。 我們再來回看一下 YFI 的模型核心:
這里解釋一下無常損失,去中心化交易所的 AMM 機制這里就不多介紹了,直接說結論: 問:什么是無常損失? 答:就是什么幣漲了,你的什么幣就沒有了; 什么幣跌了 / 歸零了,你就一手的紀念幣。 所以「無常損失」也被戲稱為「無償」損失。 光定性分析是不夠的,我們定量分析一下「無常損失」:
圖里可以看到,對于 Balancer 98/2 的流動性池: (提供流動性的非穩定幣,這里舉例是 YFI)
一個在 YFII(DFI,唯一成長健康的分叉)后來出現的 YFFFFI 分叉就出現了這樣的故事,YFFFFI 是一個匿名團隊發行的、沒有社區共識的幣,幣價下跌完全沒有人托底,直接陷入死亡螺旋歸零,大量 Pool2 礦工直接被割。 再看 Uniswap 50:50 池,這個流動性池更加夸張:
可以說,Uniswap 的 50:50 池就是一個拿著本金在賭博的大賭場,根本和看起來安穩收入的「挖礦」沒有一點關系。 這個故事也有現實歸零的的例子,就是 YAM,代碼未經審計,rebalance 失敗,幣價直接死亡螺旋,我一個朋友(哎?真的不是我)YAM Pool2 踩雷,損失統計下來一百萬美金。 解釋無常損失的篇幅用了太多,但為了大家的挖礦安全,我相信是有必要的,按照本文的推測,流動性挖礦依然會持續火熱,大家務必小心,第一要選擇審計過的項目、第二最好只挖安全的 Pool1,如果沒有這些能力,可以選擇到 YFII(DFI) 的機槍池,起碼會有社區開發者的二次審計。 說回正題,目前為止,YFI 系項目最大的貢獻不是幣價漲幅,是展示了一種冷啟動流動性、而且機會公平的方式。 回看 YFI / YFII(DFI)/ YAM 等等項目,無論成功與否,都有這樣的特征: 項目不再需要私募了。 項目不再需要機構投資者了。 項目沒有預挖了。 項目沒有通脹了。 甚至項目代幣本身沒有增發私鑰了。 項目初期不需要去交易所上架就能夠冷啟動獲得幾百萬幾千萬美元估值了。 這在 YFI 和它的第一個分叉 YFII(DFI)出現之前,即使 DeFi 已經火了這么久,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幣乎大V比特傻和微博大V超級比特幣顯然都看到了這個趨勢,這里摘錄兩段:
YFI 和YFII(DFI)證明了,不需要過去的老一套基礎設施,就可以把一個項目初始的流動性做起來,我認為未來的日子里,只要牛市繼續,一定會有大量類似的幣如是初始化流動性,我給他們取了一個名字,叫做 IYO(Initial YFI/YFII-Mode Offering) 如果能夠把項目的價值落地,最開始如何啟動,Ponzinomic 的兩個 pool 也只是諸多方法之一,并不分好與壞。顯然,YFI 和 YFII(DFI)就做起來了,而且確實有價值在落地。 如果是零和游戲,原先割的是 CEX 的散戶,現在只是變成給 Pool2 提供流動性的礦工而已,但起碼,它遠遠公平。最簡單的,散戶哪里有參與項目私募輪的機會?但現在可以了。 我們再繼續研究 YFI 模型,如果后面要有大批量 IYO(Initial YFI/YFII-Mode Offering)項目用這個模型啟動的話,會有什么區別?鍵者(筆者的 2020 版)最近思考了三個問題: 1. 項目類型一定要局限于 DeFi 么? 其實是不局限的,這只是啟動方式而已,只是恰好在 DEX 交易和初始化流動性的代幣而已,具體是什么幣,完完全全可以和 DeFi 沒有關系。 當然,因為它如此在 DEX 啟動,可以給自己貼上 DeFi 標簽,或許也可以蹭上熱度。 2. 一定要有無風險的 Pool1 么?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既然大家都知道了,精髓在于 Pool2,為什么還有 Pool1 呢? 我的答案是,我認為還是需要的,一方面,Pool1 作為一塊相對的無風險收入,單純只有 Pool2 的項目就是對持幣者的不負責任,說明項目方是想割一把韭菜就跑路的,失去社區信任,直接陷入死亡螺旋的概率非常大。 另一方面,Pool1 就像一個稻草人,和 Pool2 是一種競爭關系,對整體的 TVL 提升應該是有好處的,如果兩個池子都是每天分發 1000 個幣,Pool1 有 1 億的 TVL,Pool2 只有 500 萬,那么理性人很大概率會去搏一搏 Pool2,畢竟賠率很高,值得拿出一定倉位(YAM 崩盤的一夜就是這種情況,Pool2 一度 APR 上萬),總之,兩個池子之間應該會達到一種平衡。 可以用這樣一個公式表示: Pool2 收益 = 無風險收益(Pool1 收益) + 風險溢價。 當風險溢價足夠高的時候,Pool1 的 TVL 會對 Pool2 有一種促進作用。 3. 那么,Pool1 還可以有什么別的花樣么? 可以有,比如 YAM 的設計上,YFII(DFI)/ YFI 用的 Pool1 穩定幣挖礦就被換成了八種 DeFi 相關代幣的挖礦,同時把 Pool1 的時間從 YFII(DFI)的兩個月換成了一周,而把 Pool2 做成了和 YFII(DFI)一樣的減半模式。仔細想是聰明的做法,因為其他 DeFi 代幣的生息需求其實會比穩定幣更加強烈。 4. CRV 為什么失敗了? CRV 并沒有走 IYO 路線,都叫流動性挖礦,實際上區別太大,代幣經濟學的設計里也完全沒有類似的激勵模式考慮,同時總量太大,每周又均勻釋放導致流通盤一度極小,同時 CEX 又為了熱點板塊、明星項目,急于搶先上架,造成了最初的過度高估。 但這也說明 IYO 或許更加適合比較快的代幣分配,或者是 YFII(DFI)這樣的減半模式。 機槍池:確定性贏家、或許是二線交易所顛覆者IYO 既然可以快速啟動,又無需向交易所支付高昂的上幣費,根據以上的分析,似乎可以預見的會成為這輪牛市里更多新代幣分發范式,大量無法直接上線頭部交易所(三大)的幣,很可能會如是分發。甚至遠遠不會、也并不需要局限于 DeFi 領域。 那么這種范式轉移的直接受益者會是誰呢? 鍵者的答案是,或許是「機槍池」模式。 機槍池是 YFII(DFI)的取名,對標的是 YFI 產品里的 Vault,大概意思就是類似于 PoW 挖礦的機槍池,社區精英構思出收益最高方案,對特定幣種挖提賣換成最優質的幣種,類似于幣安礦池一度是最大的 BSV 礦池(幣安對于 BSV 的看法世人皆知),因為 BTC/BCH/BSV 采用同樣的挖礦算法,礦機挖 BSV 能換回來更多 BTC 的時候為什么不挖。YFII 的 DeFi 機槍池也是這樣,對瞬時收益最高、也有安全性的項目進行挖提賣,并在市場回購 YFII,可以給普通流動性挖礦參與者大大減少來回折騰 Gas 費的投入、同時由開發者代為散戶審計合約、大大減小了參與風險(玩 DeFi 挖礦來回折騰消耗幾個 ETH 的手續費,根本不夠本的,礦池就可以均攤這方面開銷),又可以獲得最高收益。 機槍池對于 Pool1 挖賣提,似乎成為了將來 IYO 整個游戲的唯一一塊確定性收益。 那么,這些 IYO 啟動的新項目的項目方會歡迎這樣的做法么?會不會做什么限制? 歡迎也好,不歡迎也罷,其實沒有辦法做太多限制,因為 Pool1 和 Pool2 本質是相互競爭、相互制衡的,如果做一點改變,讓 Pool1 更容易獲得了,就沒有人去 Pool2 了,失去了冷啟動的目的。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的的確確有項目方看清了這點,也支持機槍池的操作,dForce 的楊民道這樣表示:
如果在不久的未來,大量的新項目采用 IYO 的方式進行流動性冷啟動,利用 DEX 的優勢建立初始流動性,再也不必去 CEX 交高昂上幣費。 而機槍池這部分收益,其實正是原來的上幣費的 DeFi 映射,但對項目方大大節省了開支、對投資者也分散了開盤就由私募輪砸盤回本的風險。 整個游戲中,唯一被冷落的,是原來的二線 CEX,一線 CEX 是長久的法幣入金渠道,掌握行業核心資源,難以撼動。而依靠創新幣存活的 CEX,或許要真正面對一次挑戰了。 目前 YFII(DFI)已經通過機槍池挖過了 YAM 和 CRV,原本 YFI 的 Vault 也挖過了 CRV,相比 YFI 進入先抽成 0.5% 本金的條款,YFII(DFI)顯得有些可愛。 據鍵者了解,YFII(DFI) 社區正在研發新策略上進行大量的努力,YFII(DFI)能否超越 YFI,兩個項目都還在相對早期,沒有人能夠預測,作為國人 DeFi 的力量,自然也希望它能夠迅速成長,成為世界 DeFi 中的一股中堅力量。 在最近的 LINK 飛漲中,其他預言機如 BAND、NEST 也不甘示弱。借 YFI 上線幣安之際,YFII(DFI)能不能借機槍池上線的東風,像 BAND、NEST 一樣打出一擊漂亮的進擊戰呢? 在 YAM 機槍池部署以后,YFII(DFI) 一度因為回購接近翻倍,盡管之后因為 YAM 夭折有所回撤,但也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機槍池模式的有效。 YFII(DFI)和 YFI 市值看似近百倍的差距懸殊,其實或許也沒用那么大,或許差距也正是增速上機會的所在。YFII(DFI)相比 YFI,也多出了回購與銷毀的經濟模型,與幣價的價值落地更為緊密。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 YFII(DFI)和 YFI 會成為幣圈新項目的一個收費站,而它們的決戰或許會在機槍池的部署速度上,誰能夠結合金融和技術認知,爭取去發掘趨勢中最鮮甜的那一口,誰才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 最后整篇已經寫的太長,因為想要經歷囊括這些日子里想到的大多數點,到最后精力已經有些跟不上,邏輯可能稍許混亂,但我確信已經表達了大多數點。 如果有所收獲,那你我的時間都沒有白費。 如果覺得浪費了你的時間,我很抱歉。 稍稍改了江南的一段話,就這么結尾吧。 這是 2020 年的盛夏,某些被選擇的項目有的還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有的知道了,卻還不愿意服從。那時候的天空還晴朗,陽光溫暖,仿佛一切陰影都不足以抹去這份平安快樂。一切都應該還有機會,一切都應該還來得及,所有糟糕的結果都還能改變,在這場牛市的盛宴中沒有最終停下之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