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依舊,落日樓頭, 帝王將相的故事,“歷歷在目”。 走進洛陽應天門,歷史穿梭,猶如置身在1000多年前的神都大地。 看過狄仁杰系列的影視作品的朋友們對“神都”一定不陌生。在隋唐歷史中,洛陽最輝煌、最繁榮的時期無疑是武則天時期。 武則天的登基大禮就是在應天門完成的。 但除了武則天,在這座城樓上,隋煬帝開創了萬國來朝,李世民下達過焚城令,唐高宗過問了“韓國政事”,唐玄宗接見了日本遣唐使。 這座城樓的歷史價值與重要性不言而喻,被譽為“隋唐第一門”、“天下第一門”。 1960年秋,考古學家發現了應天門遺址,隨著西闕和西飛廊和東闕遺址的陸續發現,應天門遺址顯露出昔日宏偉風貌。 這是一座由門樓、朵樓、闕樓及其相互之間的廊廡連為一體的“門”字形巨大建筑群,規模恢弘,氣勢壯觀,是當時發現的隋唐洛陽城中保存最好的一處遺址。 當考古學家和建筑者們通過遺址布局、史料、文物等重建了應天門后,今人對一千多年前的洛陽紫微城的懷古與遙想就變得“近在咫尺”。 走在城樓之上,看千年古都,風云變幻,當年的恢弘大氣仍有跡可循。 走在城樓之內,塵封了千年的遺址重見天日,古老遺址顯露出昔日宏偉風貌。 ![]() 航拍之下,現代城市的車水馬龍之間,這座巍峨宏大的建筑彰顯了歷史性的威嚴。 ![]() 今天的應天門是舊址重建,原名“則天門”,為避武則天諱改稱“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的宮城紫微城的正南門,俗稱五鳳樓。 ![]() 何為“五鳳樓”? ![]() 五鳳樓是宮城正門形制,上有崇樓五座,以游廊相連,東西各有一座闕亭,形如翼翅,似五只鳳凰。這是應天門最醒目,也是尤為重要的建筑特色之一。 ![]() 唐代詩人李白曾詩曰:“一百四十年,國容何赫然。隱隱五鳳樓,峨峨橫三川。” ![]() 應天門的城樓下開有三個門道,中為御道,左入右出;門前置有象征皇家威儀的雙向三出闕,東西兩邊共計十二闕,是古代城門建制的最高等級、天子享用的最高禮制。 ![]() 它位于神都洛陽西北隅至高之處,始建于隋煬帝大業元年,前后沿用530余年,是中國歷史上沿用時間最長、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宮。 ![]() 并與明堂、天堂成為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堪稱“世界奇觀”,整個隋唐洛陽城(紫微城)占地面積約4.2平方公里,被譽為“萬宮之宮”。 ![]() 暮色蒼茫,華燈初上,打卡應天門、明堂、天堂,歷史的恢弘大氣與古都的古今并融一覽無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