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或婦人虛滯,飽后冷氣煩悶,大小腸不調,心腹脹 大腹皮散 【處方】 大腹皮2兩(生用),陳橘皮2兩(去瓤),厚樸1兩(用生姜汁涂,旋炙干,令香熟),吳白芷1兩(生用),人參(去蘆頭后稱)半兩,肉桂(新者,去粗皮稱)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丈夫或婦人虛滯,飽后冷氣煩悶,大小腸不調,心腹脹。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用水2盞,加大棗2枚,生姜少許,同煎至8分以下,熱服,1日2-3次,不拘時候。 【注意】 忌生冷、油膩。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八四引《廣南四時攝生論》
痃癖氣,腹脅脹滿,喘息促急,不思飲食 大腹皮散 【處方】 大腹皮1兩(銼),赤茯苓3分,桔梗3分(去蘆頭),牡丹3分,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檳榔1兩,桑根白皮1兩(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痃癖氣,腹脅脹滿,喘息促急,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方中鱉甲、郁李仁、川大黃三味用量原缺,據《普濟方》補。 【摘錄】 《圣惠》卷四十九
膈氣,心胸壅滯,妨悶 大腹皮散 【處方】 大腹皮(銼)半兩,赤茯苓半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芎半兩,白術半兩,沉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草豆蔻(去皮)半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兩,桂心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膈氣,心胸壅滯,妨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
送子丹 【方源】:《傅青主女科》 【組成】:生黃芪、當歸、麥冬各30克,熟地15克,川芎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氣補血,催生送子。 【主治】:血虛難產。 【方解】:氣血不足,子宮收縮無力,故胎兒難以產下。方中黃芪、當歸、熟地、川芎為四物湯可益氣補血,催生送子。服本方益氣補血,故可助產。
送胞湯 【方源】:《傅青主女科》 【組成】:當歸60克(酒洗),益母草、乳香、沒藥各30克(包煎),川芎15克,荊芥穗9克,麝香0.015克(研,另沖)。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氣生血,逐瘀下胞。 【主治】:正產胞衣不下。 【方解】:胞衣不下,或氣虛力弱,或瘀血阻滯胞宮,皆可導致。本方所治為瘀血阻滯,故用當歸、乳香、沒藥、川芎等活血化瘀品治之。
安胎飲子 【方源】:《婦人大全良方》 【組成】:蓮子肉、青苧麻根(包)、糯米各15克。 【用法】:水煎,去苧麻根,每早連湯服1次。 【功效】:預防小產。胎動不安,小產。 【方解】:相火妄動,胎氣不固為本方主癥。方中蓮子肉清君相之火而固澀。苧麻根清瘀熱而通子戶。糯米補脾。使火清胎固,固能預防小產。 神造湯 【組成】:蟹爪30克,生甘草9克,阿膠12克(烊化)。 【用法】:上藥水煎,頓服。 【功效】:破胞墮胎,除宿血而下死胎。 【主治】:胎死腹中不下。
風水,身體浮腫,發歇不定,肢節疼痛,上氣喘息 大腹皮散 【處方】 大腹皮2兩(銼),桑根白皮2兩(銼),芎1兩,漢防己1兩,羌活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桂心1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風水,身體浮腫,發歇不定,肢節疼痛,上氣喘息。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四
氣水腫滿,喘息,小便澀 大腹皮散 【處方】 大腹皮1兩(銼),檳榔1兩,桑根白皮2兩(銼),前胡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木通2兩(銼),漢防己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芍藥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氣水腫滿,喘息,小便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1日3-4次。 【摘錄】 《圣惠》卷五十四
婦人兩脅脹滿,上沖心胸滿悶,不下飲食 大腹皮散 【處方】 大腹皮1兩(銼),前胡3分(去蘆頭),桔梗半兩(去蘆頭),赤茯苓3分,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兩脅脹滿,上沖心胸滿悶,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一
海藻玉壺飲 【方源】:《醫宗全鑒》 【組成】:海藻、昆布、半夏、連翹、貝母、當歸、獨活各9克,青皮、川芎各6克,陳皮4.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消散癭瘤,化痰軟堅。 【主治】:癭瘤初起,或腫,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 【方解】:本方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機能亢進,乳腺增生癥,淋巴結核,結核性腹膜炎,多發性癤腫等。亦有報道本方加減治療血管瘤,子宮肌瘤、粘連性腸梗阻等。本方應服用較長的實踐,直至病愈。據臨床報道,方中甘草于海藻比例應小于1:2,這樣不但無副作用,而且還可增強療效。雖然甘草反海藻,但本方二藥同用,是取其相反相激之意,使癭散瘤消而不傷正。實驗研究表明,本方的單味藥分別具有抑制甲狀腺腫大、抑菌、抗炎、改善血液循環、鎮痛等作用。
內消瘰疬丸 【方源】:《瘍醫大全》 【組成】:夏枯草240克,元參、青鹽各150克,海藻、貝母、薄荷、天花粉、海蛤粉、白蘞、連翹、熟大黃、生地、桔梗、枳殼、當歸、生甘草、硝石各30克。 【用法】:研為細末,酒糊為丸,每服9克,溫開水送下。 【功效】:軟堅散結,清熱化痰。 【主治】:癭瘤、瘰疬、痰核或腫或痛。 【方解】:本方所治為情志不遂,肝火郁結,煎液成痰,滯于經絡,致生瘰疬為癥。方中以夏枯草清肝火,散結氣,消瘰疬未主藥。配以滋陰清熱,化痰軟堅散結之品,使其肝氣數,郁火清,痰結消,瘰疬得以消散,故取名內消瘰疬丸。 【按語】:臨床使用本方基本同海藻玉壺飲,但本方清火散結之力大于海藻玉壺飲。
夏枯草膏 【方源】:《醫宗全鑒》 【組成】:夏枯草750克,當歸、白芍、元參、烏藥、象貝母、僵蠶各15克,香附30克,昆布、桔梗、陳皮、川芎、甘草各9克,紅花6克。 【用法】:水煎取濃汁,加白蜜250克,熬練成膏。每服9~15克,日服2次。 【功效】:清熱化痰,軟堅散結。 【主治】:癭瘤、瘰疬、痰核屬陰血不足者。 【方解】:方中夏枯草、貝母、昆布合用可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當歸、白芍、川芎可養血活血。常用本方作為湯劑加上牛膝、益母草、龍骨、牡蠣,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伴有閉經者,其效甚佳。 【附方】: 消瘰丸(《醫學心悟》),玄參、煅牡蠣、貝母各等份、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9克,日服2次。用于瘰疬痰核。
牛黃消腫丸 【方源】:《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方》 【組成】:人工牛黃10克,制乳香、制沒藥、海龍各15克,黃芪、山慈菇、香櫞、炒三仙各30克,夏枯草、三七粉、首烏、薏苡仁、地丁、莪術、、仙靈脾各60克。 【用法】: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日2次,每次3克。 【功效】:活血解毒,軟堅散結。 【主治】:乳腺癌。 【方解】:方中牛黃、山慈菇均有較好的抗癌作用。本方活血化瘀之力較強,對于腫塊堅硬疼痛者,用之適宜。若病情進入晚期,體質虛弱者,則應以補益為本,本方攻伐有余,扶正不足。
妊娠4月傷寒,胃中有冷,心中欲嘔,胸膈煩悶,不思飲食,時有虛熱;或小便如淋,臍下急滿;或頭項強痛,有時胎上迫心,心中煩悶 大腹皮散 【處方】 大腹皮3分(銼),前胡3分(去蘆頭),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雞蘇莖葉3分,木香半兩,枳實3分(麩炒微黃),白術3分,桑根白皮3分(銼),赤芍藥半兩,續斷半兩,茯神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妊娠4月傷寒,胃中有冷,心中欲嘔,胸膈煩悶,不思飲食,時有虛熱;或小便如淋,臍下急滿;或頭項強痛,有時胎上迫心,心中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四
風寒身腫 大腹皮散 【處方】 青皮、陳皮、檳榔、川芎、羌活、大腹皮、防己。 【功能主治】 風寒身腫。 【摘錄】 《癥因脈治》卷三
熱病,肺壅氣喘,膈中不利 大腹皮散 【處方】 大腹皮1兩(銼),赤茯苓3分,枳實3分(麩炒微黃),柴胡3分(去苗),桑根白皮3分(銼),人參1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肺壅氣喘,膈中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七
養陰潤喉飲 【方源】:《黑龍江中醫藥》 【組成】:太子參、生地、女貞子各15克,沙參、丹皮、旱蓮草、白芍各10克,冬蟲夏草、川貝母各5克,木蝴蝶3克,青果(另含咽)。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陰降火,利咽散結。 【主治】:喉癌。 【方解】:喉癌為耳鼻喉科惡性腫瘤中站發病首位,近年來其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其發病年齡以40~60歲為多見,多見于男性,臨床主要以聲音嘶啞,吞咽困難,氣急等為特點。中醫常稱之威“喉菌”、“喉疳”、“纏喉風”等。其病因病機為虛實夾雜,其虛多肺腎陰虛,其實多為痰濕熱毒,凝結于喉所致。本方用太子參、生地、女貞子、沙參可滋陰降火;川木、木蝴蝶可利咽散結。 【按語】:本方重在滋養肺腎以治本,若臨床邪熱火毒明顯者,則可加蚤休、龍葵、牛蒡子、山豆根、黃芩、黃蓮等以清熱解毒。若以痰濕為主者,則可加制南星、昆布、半夏、枳實、土茯苓、土貝母等,以化痰散結。
會厭逐瘀湯 【方源】:《中西醫腫瘤診治大全》 【組成】:玄參15克,生地12克,枳殼、桔梗、貝母各10克,桃仁、紅花、赤芍、三棱、莪術、半枝蓮各9克、柴胡、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解毒散結。 【主治】:喉癌。 【方解】:本方所治乃為喉癌屬于氣血阻滯型者。本方以桃紅四物湯加減,重在活血化瘀,解毒散結。
龍華化巖方 【方源】:《腫瘤良方1500首》 【組成】:黨參、天冬、桃仁各9克,夏枯草、海藻、昆布各12克,王不留行、石見穿、黃藥子、葶藶子、牡蠣、車前子各30克,大棗10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氣活血,軟堅散結。 【主治】:乳腺癌。 【方解】:方中黨參、桃仁可益氣活血;夏枯草、海藻、昆布軟堅散結。臨床上可加黃芪、白術、茯苓、三棱、莪術、則效果更好。
腳氣腫滿,小便不利 大腹皮散 【處方】 大腹皮3兩,紫蘇子(微炒)1兩,檳榔1兩,荊芥穗1兩,烏藥1兩,橘紅1兩,紫蘇葉1兩,蘿卜子(炒)半兩,沉香(不見火)1兩半,桑白皮(炙)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干宣木瓜(去瓤)2兩半。 【功能主治】 腳氣腫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濟生》卷三
心中寒發痛甚 大腹皮散 【處方】 大腹皮(銼)半兩,高良姜1兩,芍藥1兩,吳茱萸(湯浸1宿,焙干,炒)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心中寒發痛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不飲酒,生姜湯亦得。 【摘錄】 《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寒濕之勝,大腑反秘 大腹皮散 【處方】 陳橘皮1兩,青橘皮1分,大芎1分,五味子1分,芍藥1分,香白芷1分,甘草1分,大腹皮半兩,草豆蔻半兩,木香4銖,檳榔4銖。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寒濕之勝,大腑反秘。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8分,和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 《史載之方》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