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校對《商姓居住村落》一書時,本人接觸到了全國各地眾多有商姓集居的村落名稱,這些村子的名稱各不相同,但多數村名的后綴為“村”、“莊”、“家”、“寨”、“堡”、“屯”、“塆”、“溝”、“營”、“店”、“樓”、“坪”、“埭”、“墩”、“屋”、“圩”、“塘”、“壩”、“梁”、“林”、“院”、“屯”、“坡”、“廟”、“海”、“厝”、“坑”、“關”、“嘴”、“壟”、“嶺”、“田”、“鋪”、“坊”、“坳”等等。同樣是村莊,名稱為什么有差異呢?在分布上又有什么顯著特點呢?首先,說說各地村名后綴使用最多的字——“村”。村的本義是指鄉間農民聚居的地方,它是群眾性自治單位,聚居的處所,是鄉、鎮以下的村級行政區劃單位,所以“村”如今成為村莊的通稱。例如:商莊村、商村、商家溝村、商家村、商坑村、商樓村、南海子村、商營村、商子塆村、商家林村、商家梁村、南街村、南關村等。莊,指傍路而成,有一定的驛、旅、商、防之功能的村落。莊,古作“莊”。《玉篇》:“莊,草盛貌。”《正字通》:“莊,田舍曰莊。俗作莊。”莊,可理解為建筑在山林田野間的住宅。商氏家族居住的村落后綴為“莊”的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河北、安徽中北部、蘇北、山西、北京等地。例如:山東省嘉祥縣萬張街道商莊村、河北省大城縣南趙扶鎮商莊子村、河南省滎陽市廣武鎮商莊村、安徽省望江縣華陽鎮鶴莊村商莊、江蘇省睢寧縣梁集鎮戚姬村商莊、天津市寶坻區牛道口鎮李三店村、山西省沁水縣嘉峰鎮殷莊村、北京市大興區青云店鎮顧莊村等。后綴為“屯”的商姓居住村落,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山東、河北、北京等地,多指較小的村莊。屯的本義是“包起來”“卷起來”“圍起來” 的意思,特指駐軍或屯墾而形成的村落,一般都建有一圈防御性圍墻或柵欄等物,以后逐漸演變成村落。例如:遼寧省義縣瓦子峪鎮商家屯、伊通滿族自治縣景臺鎮石灰村商家屯、黑龍江省海倫市東風鎮文化村商家屯、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王里長屯村、河北省故城縣西半屯鎮西半屯、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鎮下坡屯、河南省睢縣尤吉屯鄉余屯村、廣西壯族自治區鳳山縣平樂瑤族鄉蘭包村弄浪屯等。(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