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床后鍛煉5分鐘 這樣做不僅為身體充電,而且能加倍燃燒卡路里。很多人誤認為晨練必須5點鐘爬起來跑上幾公里,其實是不必要,也不太現實的。 你只消花5分鐘, 做做俯臥撐和跳躍運動,使心率加快,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要么對著鏡子沖拳100下,感受那種能量積蓄的過程。 你也應該避免那些被動使用大腦的活動,比如,閱讀,刷手機和看電腦。 理想情況下,每天在同一時間醒來。把這變成你的習慣,你就能更好地控制明天。 2.養成喝水習慣 你的身體超過2/3的水。如果你一整天都不補水,即使你不渴,你也會感到乏力。吃東西(尤其是零食)會使你的血糖暫時升高。但20-30分鐘后,你的能量水平將再次崩潰,因為你的身體過度補償,平衡額外的碳水化合物。 水沒有這個問題,所以在兩餐之間保持精力充沛是一個更好的方法。清早起來先喝一杯水,做一下內清潔,也為五臟六腑加些“潤滑劑”;每天至少喝進去一升水,不過也不是多多益善。 運動時喝水很重要。鍛煉的時候一定要隨身帶一瓶水。光靠飲水器是幾乎不可能保持體內水分的。鍛煉能產生能量,但它也能迫使你喝更多的水。 試著在你的辦公桌上放一瓶水。當你需要休息的時候,它會讓你更容易喝水。如果怕自己忘記喝水,可以訂一個小鬧鈴,隨時提醒自己。 3.講究吃早餐 有研究發現,不吃早餐的人身高體重比(BMI)偏高,也就是體重超標,還愛犯困,做事無精打采;講究吃早餐的人則精力充沛得多,身形也相對勻稱。 早上應該吃一些有溫度的食物,或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不僅讓人有飽腹感,還會有一種幸福感。比如喝粥,吃面條,牛奶,雞蛋,蔬菜,喝湯等等。 4.養成鍛煉的習慣 精力是有限的資源。當你筋疲力盡時,兩個小時完成的任務,卻可以在清醒時40分鐘內完成。 運動增加你的能量,所以你可以更好地利用你的時間。一個簡單的增加鍛煉的方法就是晨跑。只需在你的晨間活動中增加20分鐘的慢跑。 5.獲取能量 血糖水平對維持能量很重要。 升糖指數,是用來衡量你消化和利用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速度。高指數意味著你吃的食物會很快轉化為能量。 如果你想做幾次短跑,這可能很有用,但對于一個典型的8小時工作日來說,這將是一場災難。吃全谷物和低血糖指數的食物。它們會緩慢地釋放能量,所以你不會因為甜食而崩潰。 即使早餐吃得不錯,到上午十點半,前一天儲存的糖原也差不多用沒了。你要想在一天剩下的時間仍像剛充完電,這時就必須加加餐。一小塊巧克力、一根能量棒、一根香蕉或幾塊餅干,補充能量以外,還能有效避免午餐暴飲暴食。 每天少吃多餐。吃4-6頓飯,而不是2-3頓飯,可以確保你的身體獲得穩定的能量供應。 6.打坐&冥想 有研究說,5分鐘冥想相當于睡覺一個小時。并且在國外,很多人都特別熱愛冥想。 早晨睡眼惺忪,先不忙爬起來,舒舒服服地坐在床上坐著,挺直后背,閉上雙眼,用鼻子呼氣和吸氣,嘴巴微閉。 你可以聽一些有冥想引導詞的音樂,也可以什么都不聽。 7.午睡20分鐘 20分鐘左右的小憩是最理想的,它其實跟午睡一小時的作用沒什么兩樣。一個小時對大多數人來說有點長了,睡得太沉,晚上可能睡不好。 8.多曬太陽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研究表明,憤怒和敵對的情緒在冬天比較多,而夏天比較少。曬太陽能提高大腦血清素的含量,改善心情,為身體充電。不妨爭取一切能曬太陽的出差或旅行機會。 9.多傾訴、多疏解 性格也能調節疲憊。一項研究表明,在工作中內向、害羞的人更容易覺得累,而外向的人精力更足,這是因為愛跟人交談的人善于發現樂趣,把自己的煩惱、壓力及倒霉事一股腦說出來,就不會覺得累和無聊。 10.坐有坐相 坐姿不良,走路踢里踏拉,聳肩腆肚,這些通常是你能量已耗干的表現。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如果不能保持正確的姿勢,反而會覺得更疲勞。不管是站還是坐著,應當收腹立腰,放松雙肩,脖子有稍稍伸展的感覺。 11.張馳結合 工作中碰到難題,一時半會兒又沒法解決,不如稍稍休息,如去倒杯茶,換換腦筋,然后接著干。累得快透不過氣來時,深吸一口氣(數3下),然后呼出來(數6下);或者翻翻體育雜志,上網瀏覽娛樂八卦,找誰聊幾句,說不定靈感在不經意間就來了。 12.邊沐浴邊唱歌 淋浴時大聲唱歌促進身體釋放內啡呔,從而產生一種快樂與幸福的感覺,減輕壓力。你越是心情不好的時候,越要唱出來,至于好不好聽,跑沒跑調,你管它呢! 13.和樂觀的人交朋友 樂觀、精力旺的朋友或同事人見人愛,他們積極的情緒總能感染周圍的人。不僅要和聰明有才華的人交往,更要和那些充滿熱情,積極向上的人交朋友;跟一個悲觀、喜歡抱怨的人一起呆上30分鐘,你的能量就會被間接耗盡。 14.大事化小,學會細化工作 一口氣吃不成胖子!不要總想著把某項大工程一口氣做完,結果自己累得趴下了。不妨把大工程拆成若干個小工程,一樣一樣地做,時不時休息一下,這樣,既保持體力,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最終還能加快工作進度。 15.先處理困難任務 日程安排中把最困難的工作放在首位,從而幫助你保持精力充沛。 當你一大早就完成了最大的任務,即使你很累,你也會有信心去處理較小的任務。 16.工作周期 循環是能源管理的關鍵。你的身體應該在休息和恢復的循環中工作。把工作看成是一系列的沖刺,而不是馬拉松,會讓你保持精力充沛。 保持循環的一個方法是首先分配你的休息時間。給自己定個規矩,無論發生什么事,某個時間都不工作。 17.關閉開放的任務 開放的任務是生產力的惡魔。開環是沒有明確定義停止點的任務。當你沒有一個停止點時,你就不能在循環中工作。拖沓、倦怠和馬虎的工作是沒有閉合的循環的結果。 18.停止多任務處理 當你在做一個任務時,這個任務應該是你全部的注意力。 讓自己專注于一項任務也有讓你進入心流狀態的好處。心流是一種精神狀態,當所有的精神資源都投入到一項任務時,你會對自己失去意識。 19.十五分鐘的規則 15分鐘通常是你克服暫時消沉所需要的全部時間。“十五分鐘法則”說的是,無論什么時候你想要辭職,都只承諾再做十五分鐘的工作。能量水平上下波動,困難的問題會消耗你的能量。通常再堅持15分鐘,你就能度過低潮,重新獲得能量。 使用15分鐘規則也可以提高你的自律能力。自律就像當你的能量達到零點時的備用油箱。 如果你仍然很想在15分鐘后停下來,那就休息一下。這可能意味著工作在一個不同的任務或暫時停止工作。如果你在15分鐘后沒有恢復精力,你可能會遇到比你意識到的更大的障礙。從挑戰中抽離一些空間,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當你回去的時候會給你一個全新的視角。 20.保持動力 動力是最重要的能量。定期給自己充電是很重要的,這樣我才能獲得能量來源。 保持動力的最好方法是回顧你的目標。看看你的進步,讀一讀你把它們放在首位的原因。重新實現最初的目標通常足以克服任何暫時的挫折。 如果回顧你的目標不能激勵你,你選擇了錯誤的目標。 21.工作/娛樂安排 能量管理包括工作和休息之間的循環。經歷這些周期有助于你保持精力,而時間管理常常忽略了這一點。根據這一理念,12小時的工作日不如6小時高度集中的工作更有價值。 然而,它可能被誤解為意味著你想休息的時候就休息。 你需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名職場奧運選手。按照你每天和每周的目標清單來決定什么時候繼續,什么時候停止。陷入一種放任自流的能量管理策略不會讓你更有效率。 22.平衡能量消耗 不同的活動需要不同的思維方式。 當寫一篇文章的時候,思維狀態和畫畫時是不一樣的。 這些不同的活動會以不同的方式消耗你的能量。如果你學會平衡能量消耗,你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你的生產力。 一個類比是舉重。如果你去健身房,馬上做100個俯臥撐,你的胸肌和手臂可能會很累。你將幾乎沒有同樣的力量去做仰臥。然而,你的腿部肌肉可能仍然處于良好的狀態,所以你可以毫無困難地跑步或做下蹲。 |
|